第九十一章 柴油机初接触

此时,刘一鸣正在和一群名牌大学毕业生,围着两个巨大的机器发呆。

“找到是哪儿出问题了吗?”刘一鸣瞅了半天,向其中一个人问道。

“汽油机是加工问题,现在也可以用,不过震动太大了,而且太过笨重,实用化很难,柴油机我们做了两次,到处都是难点。”李敏博说道。他是伦敦大学的毕业生,学的机械,之前在军工厂帮忙,军工厂步入正轨后,在1890年十月底,开始搞汽油机。

“没关系,我这有张图纸,你可以试着做一做,成功了就赶紧申请专利。”刘一鸣本来想一点一点放出讯息,引导他们,但是想到明年柴油机的专利就会被注册,后年就会出来,于是就一股脑的将柴油机的图纸拿了出来。

二十世纪前三十年,汽油机还是主流,不过在大型动力上,柴油机和蒸汽轮机才是主流,刘一鸣准备争一争这个。

“司令,我想,能不能你留下来讲解一下?不然我们又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敏博不好意思的说道。

刘一鸣环视一周,发现周围的人也用亮晶晶的眼神看着他,刘一鸣头皮发麻,但是想走也走不掉。qupi.org 龙虾小说网

“行!我去车上一下,拿点儿东西。”刘一鸣只能答应,然后跑到车上,将抄的柴油发动机修理手册拿在手里,这是五十年代版本的,对比现在,先进了四十年。因为这个东西,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出来的,可是我们要在五十年代,被人援助以后才有。

“来,我先给你们讲解一下柴油发动机的原理,首先,我们要明白柴油与汽油的区别……”刘一鸣给他们讲着课。

“……所以柴油发动机是使用高压压燃柴油,扭矩,输出马力,比汽油机高,但是他的重量比较大,适合运用在大型机械上,基本原理讲完了,有谁有不懂的吗?”最后一句话一出,刘一鸣瞬间后悔,初中物理学知识已经是极限了,更多的不过是碎片化的见识,他知道工作原理,传动系统,组成,还有什么悬挂,变速器,差速器,但是只是知道个名词,也许还见过,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原理啊!

果然,一群人张着亮晶晶的眼睛准备发问,还好这时候突然跑进来一个人,是杨参谋。

“司令,王厂长来司令部了,说有重要的事向您汇报!”杨参谋一头雾水的说道。

“前面带路!”刘一鸣毫不犹豫的站起身说道,仿佛前面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一样。

“哦!对了,这本书你们也可以看看,记住,今天给你们的资料都是绝密级,五十年不解密的,不允许向外透露一丝一毫!”刘一鸣反手把柴油发动机维修手册给了李敏博,并说道。

“是!”李敏博学着敬了个军礼,他也是部队的人,或者说泗水所有大学生,都是部队的人。

“什么事?谁来了?”走出厂区大门,他才问道杨参谋。

“是王伟,王厂长。他什么都没说,就是说要见你。”杨参谋又是一头雾水,感情您不知道啊?

“王伟?!”刘一鸣想到了什么,有点怀疑自己的运气是不是太好了。

“快,回司令部。”刘一鸣催促道。

马车嘚儿嘚儿的跑向司令部,王伟坐在沙发上,是不是的看看怀表。

“王伟,找到了?”刘一鸣打开门,不可置信的问道。

“是的,同时发现了好几个培养皿,都是同一个菌种,用了几种致病菌和普通菌种,效果很好!”王伟激动的说道。

“走!带我去看看!”刘一鸣说道。

王伟锁好的房间里,一排排培养皿在架子上放着,里面长着各种各样的霉菌,刘一鸣希望培养出青霉菌,他的生产资料只有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但是没有菌群的初始培养技术,而霉菌,并不是所有霉菌都是青霉菌。

刘一鸣本来做好了打算,哪怕长一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慢慢培养,完全没有问题,花个十年二十年,青霉素依然是价比黄金的特效药,真正解决大规模生产问题,要到二战去了。

“这几个就是,对多种致病菌都有奇效,周围的种植细菌群几乎都溶解了。”王伟很兴奋的说道。

“先别着急,将这几个菌种扩大培养,你先准备足够的菌群,我去配置营养液,然后提纯,看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东西。”刘一鸣说道。

“菌种扩大大概需要半个月。”王伟说着,爪哇天气好,气温湿度都适宜,菌群扩大很快,但是刘一鸣希望如果是正确的,就多搞一点。

“行,半个月内我会搞定营养液的。”刘一鸣有营养液的配方,有提纯的技术指导,并不难,难得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建设。

刘一鸣离开了,他要去寻找玉米,还好,虽然爪哇没有玉米种植,但是巴达维亚有一点玉米库存,是荷兰商人进口的,不多,也就一吨左右,因为少见,还特意被报备过。

让船尽快把玉米拉到泗水之后,刘一鸣没有进一步扩大的想法,此时拿出青霉素,有点太过于耀眼了,磺胺已经足够耀眼了,顺便一提,刘一鸣给磺胺定价是一英镑一粒,不打算走高端路线,而是全面铺货,当然也不便宜,相当于四两白银或者五美元,而治疗一次发炎,需要吃三到九粒。

青霉素?那只会以特效抗菌药的名义流传在内部,然后在一战时放出来,因为那时候英美国家已经有了磺胺,而现在嘛,英美还没有,虽然已经有人想要闯进制药工厂,但是没能成功。

前锋村,也叫第一行政村,有人口720,超过16的一个没有,来这里当村长的是前指导员郑星洲,副村长是高明轩,副连长退役。

两人来之前以为是来军屯的,兴致勃勃的到来,结果发现接手了一个学堂!是的,这个村的第一栋建筑是学校。

刘一鸣说把这些孩子丢进学校去,陈思源和兄长商量了一下,反正要修建学校,就干脆在前锋村修建了第二小学。第一小学在泗水,一群能容纳两千学生的大型小学。

“司令!”*2

两人敬礼,刘一鸣回礼。

“司令,您叫别人来吧,这是真做不了啊!”郑星洲还不好意思,高明轩不一样,大吐苦水,“司令,咱那儿懂得带孩子啊,我也才十九岁,看见这些孩子,我是一个头两个大!”

“怎么?冲锋你都敢上,孩子你不敢带?”刘一鸣刺激道。

“他,他不一样!这些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不会做这个!”高明轩说道。

“行了,我就是来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说说,有什么困难。”刘一鸣说道。

“缺人,劳动力,分配的三千亩水田根本种不了,再不来劳动力,全都荒了。”高明轩说道。

“还有老师,七百多人的学校只有十个老师,忙不过来!”郑星洲补充到。

“现在到处都缺人,从巴达维亚招了四百名教师,正在培训,马上就会分配下来,不过这些教师年龄有点小,他们也需要时间学习,生活上照顾一下他们!”刘一鸣说道。

没有办法,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下,初中文化以上的人,从十八到二十八,都报名教师招聘。

理论上是够了,实际上这就是整个南华的大半力量了,而需要人的地方不止这里,年龄在18-22的,还需要优中选优,选出三百名军官,水兵文化可以低一些,但是还有大量的留学生,挪过来挪过去,刘一鸣决定以轮换的方式送去留学。

预科班就在南华开设,英国已经同意了,美国还不知道,如果贷款通过的话,那应该也行,教师一边学习预科科目,一边当老师,教小学,而且是半放养式教学,没办法,精耕细作没那条件!

还是不够,留学生加工人,最起码需要送出去三千人的知识分子,刘一鸣把眼神放在了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头上,小学建立在高中旁,高中采取大学的课程制度,没课的时候就去带低年级的孩子。

初中毕业生,没考上高中的,就可以考老师,而且工作满一年,三年之内还有一次考取高中的机会,这样勉强堵住缺口。

“是!”两人答应的很简单,根本不知道,学校从五年制变成了十一年制!

“第二守备旅会带一批野人过来,到时候你们监督着他们种田。”刘一鸣想了想,还是增加了些支持,“种地所得用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生活,修建学校什么的,对了,新开垦的土地两年免税,你给其他村子说一下。”

“我建议你们,种田完毕之后,把南部的那一片林子,开辟成油棕树林,政府会发种子,那是好东西。”刘一鸣说道。

“是!”还是这样的回答,刘一鸣想发火,但是看到他们黑乎乎却略显稚嫩的脸庞,火一下子就消了。

“来,我给你们规划一下……”刘一鸣耐住性子将社区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计划和作用完完全全的给他们做好了,让他们边执行边学习。

“还是太快,太缺人了。”回去的路上,想着这些十几二十岁,就要负责几百上千人衣食住行的干部,刘一鸣沉默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