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江湖一个鲜有机会担任主角的二流诸侯,卫国走到了这个时候也真心不容易了。
要知道,春秋十二诸侯之一的曹国,曾经的大周王朝宗邦诸侯之一的姬姓曹国,居然被宋国给灭了!
卫国自前国君卫灵公去世后,就陷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权力之争状态。
爷爷去世了,由于儿子不在家,所以就由孙子继承了家业。但在外的儿子有了出息,想要回家来要回自己的家业,但孙子不肯。
于是,已经入土的爷爷无法闭上的眼睛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自己的儿子与孙子争夺着家业,全家的人都为此而分成了两派......
爷爷就是卫灵公,卫灵公的夫人是南子。
公元前493年,那位高调叫嚷着尊重孔子重用孔子的卫灵公去世了,南子以及执政上卿孔圉一边张罗着国丧,一边张罗着扶立新君。
但卫国世子蒯聩却不在卫国,由于与父亲卫灵公政见不和,且刺杀君夫人南子未遂,早在公元前496年蒯聩就逃亡去了晋国。
这样的人,君夫人南子也不希望他回来当国君。不,现在的卫国第一美女南子已经成了卫国的前君夫人了,按理,接下来她要成为卫国太后,因为根据卫灵公去世前的意见,卫国国君应由卫灵公的其中一个儿子公子郢来担任。duwo.org 比奇小说网
但公子郢坚决不肯,早在卫灵公还活着时他就不愿当这破国君,所以当南子与孔圉准备立公子郢为君时,公子郢非但不感激,反而很生气:老子不想当国君,别来烦老子。
这下麻烦了,因为卫灵公的儿子们中,想当国君的蒯聩因为叛国而逃亡,剩下的都是不想当国君的。
那就从卫灵公的孙子辈中选择一位吧。聪明绝顶的南子与孔圉商议了一番后,立了蒯聩的儿子公孙辄为卫国国君,这便是卫出公。
也就是说,此时卫国国君为卫出公,执政上卿为孔圉,掌握着相当权力的还有卫出公的祖奶奶,南子。
南子与孔圉之所以立公孙辄为国君,正是看到了卫国存在的严重隐患:蒯聩。
蒯聩本就是卫国世子,且在卫国时一直颇得人心,不但有相当的治国理政水平,文武全材,而且长得英俊潇洒,拥粉无数。
当时蒯聩刺杀南子,打出的旗号就是除灭国君身边的奸人,南子不但以女子之身过问国政,还以女子之身搞淫乱。
无论真相如何,但相信的人很喜欢相信这样的舆论,不相信的人也很喜欢听这样的舆论,这种舆论除了茶余饭后的快感,还极有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当卫灵公健在时,卫国人出于对为国家励精图治的卫灵公的尊重,不敢对蒯聩有过多的同情。但如今卫灵公去世了,同情蒯聩的声音越来越强,如今已然成了一大卫国政坛势力了:支持蒯聩的势力。
更要命的是,蒯聩逃到晋国后,投靠了晋国卿大夫赵鞅。
如今,晋国不但平定了叛乱,还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粉碎了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对晋国发动的挑战,再次以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应有的样子驰骋于春秋江湖。
而如何驰骋,主要的还是要看赵鞅的眼色。蒯聩成为赵鞅家臣后,为赵鞅的家国大业作出了不俗的贡献,赵鞅当然会对蒯聩予以重点扶持。
曾经冲在反晋联盟第一线的卫国,本就要遭到以赵鞅为执政上卿的晋国的报复,如今加上卫国本应该属于赵鞅家臣的蒯聩这个重特大理由,蒯聩一定会在赵鞅的支持下返回卫国,担任卫国国君。
这样一来,无论是蒯聩还是一直支持卫灵公的孔圉,岂不是摊上了大事?
现在,南子和孔圉将蒯聩的儿子扶上了君位,那你蒯聩还有好意思来抢你自己儿子的国君宝座?
这一招,真的够狠!据说,蒯聩得知此事后,当场气晕过去,醒来后,再次哭晕过去。
老爸把国君之位给儿子,这是名正言顺的。而老爸要去抢了儿子的国君之位,这可以说是自磐石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未曾有过的事。
最毒妇人心,南子啊南子,你个骚狐狸精,你以为这样就一招封了老子?老子偏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蒯聩恨恨想着,也精心准备着。
他相信自己的宝贝儿子会听自己的话,只要宝贝儿子听话,那一切都好办了。
儿子,把国君的位子让出来,等你老子坐到头了,再还给你,如何?
但让蒯聩气得北斗转南的是,其子公孙辄一坐上卫国国君这张椅子后,感觉这张大椅子果然舒服,就一口拒绝:老爸,你就呆一边凉快去吧,儿子作为国君,当以国事为先,若让了国君之位给你老爸,那是循私了。
那还要说什么?父子之情薄如纸,哦,那个年代还没有纸,反正父子之情就不要讲了,那就讲刀兵大棒吧。
就这样,卫国前世子蒯聩与现国君卫出公就产生了国君之争。令孔圉纠结的是,蒯聩担任国君有着无可撼动的礼法与道理支持,故有着相当的民众基础!
而且,孔圉自己家里也摆不平了,因为孔圉的夫人,正是卫灵公的女儿,也即蒯聩的亲姐姐。姐弟俩还非赏亲密!
作为卫国执政上卿,孔圉当然要支持卫出公。由于孔圉反对自己的亲兄弟蒯聩,所以孔圉的夫子孔姬非赏不高兴。
那个年代,女人对自己的男人一不高兴,就给男人戴戴有些颜色的帽子。于是,孔姬就主动勾搭上了家臣浑良夫。
不但在给孔圉戴绿帽子,还积极主动与蒯聩加强联系。
卫国执政上卿孔圉,岂不是坐在火山口上烤一样的难受?
这是国事,也是家事,反正都是麻烦事。
但听说孔圣人又来卫国了,孔圉欣喜万分。
想当年,孔子在卫国时,自己与孔圣人关系还算可以,如今卫国面临着巨大麻烦,自己孔氏家族也面临着巨大麻烦,相信孔圣人可解!
再说,大家都以孔为氏,这点面子......
对了,我们讲了这么多孔子的故事,如今到了卫国,又出了一个孔氏家族,这两家是否有什么渊源?
嘿嘿,想多了,天下孔氏并非一家。孔子的鲁国之孔氏,严格来讲是子姓孔氏,源于宋国。
在卫国的这个孔氏,据说并非源于卫国公族姬姓,乃是一外来人口,源于南燕国。南燕国乃姞姓,春秋早期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加入什么五国联盟四国联盟去惹春秋小霸郑国,结果被郑国一把灭了。
南燕国姞姓公族逃至卫国,由于两国世代联姻、联盟,加上又是因为帮助卫国去惹了郑国,结果被郑国所灭,所以姞姓公族逃到卫国后,得到了极高的礼遇:世为卫国卿大夫。
当然,据说孔氏还有源于陈国的妫姓孔氏,源于郑国的姬姓孔氏,以及源于齐国的姜姓孔氏,号称孔氏五大渊源。
这些,孔姓的朋友们可以多关注关注。只是此时的孔子是无暇关心的,倒是此时的卫国执政上卿孔圉对孔子的到来非赏关心。
因为他手头一堆麻烦事,相信孔子能够帮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