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将作监不养纨绔子

长孙无忌拢着手,躺在躺椅上。

陈平安发明创造出来的这个躺椅,确实是舒适,有时候无法入眠,躺在这上面,竟然能够安然入睡。

为了能够了解陈平安,长孙无忌还把陈平安所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些新鲜物件,都给买下来了。

最近的那个香皂,就比较贵。

不过,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也就是月俸禄的三分之一,毛毛雨啦。

“涣儿、濬儿最近的学业如何了?”

坐在长孙无忌对面,正在泡着青茶的长孙冲顿了一下,回道:“阿耶,二弟和三弟已经能够通读百家姓、论语二篇了,如今正在学春秋。”

长孙无忌晃悠悠地问道:“冲儿,你觉得如今的将作监如何?”

长孙冲不太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说实话,他到现在都无法完全跟得上自己阿耶的思维。

前一刻在关心长孙涣、长孙濬的学业,下一刻又问起了他对将作监的看法。

“如今的将作监已然成为了大唐的国之重器,烧琉璃、高炉炼铁、滑轮、轴承、望远镜等,很多发明创造出来的新物件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孩儿以为,将作监以后还会更加壮大,而工匠们的身份还会一升再升。”

长孙无忌看了看长孙冲,问道:“还有呢?”

长孙冲硬着头皮,又想了想,继续回答了一些。

长孙无忌悠然地听着,也没有什么神情,长孙冲说到底也是长孙家的长子。

就算是他再怎么不优秀,那也是他长孙无忌的儿子。

“让涣儿、濬儿去将作监吧。”长孙无忌轻声道。

长孙冲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阿耶,二弟、三弟学业也很不错,特别是二弟的学业,比我还要聪慧一些。”

“为何要让他们去将作监呢?”

长孙无忌闭着眼,脑海里面就浮现出来那土罐子的威力。

也能够幻想到逻些那一场石破天惊的轰动,几乎是能够覆灭一国的威力。

大唐已经向百姓们演示了一下土罐子的威力,也相当于是宣布,逻些那一场石破天惊的动荡,是大唐所为。

长孙冲却没能把这件事情联想到陈平安的身上,想象到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严重。

国之重器?

陈平安才是那个真正的国之重器。

“你也说过,将作监以后将会成为大唐的国之重器。”

“涣儿、濬儿聪慧,若是去了将作监,跟着那陈平安学习,以后也可参与发明创造。”

“圣人之学问要学,那将作监的手艺学问也要学。”

“你可见到了那土罐子的威力?”

长孙冲似乎有一些明白了长孙无忌的心思。

这是想要去学习那土罐子的制作方法?

“见到了。”

“很难想象,那等雷霆之力,竟然能够被人所掌握!”

“若是去学了那等能力……。”

长孙无忌顿了一下,直接坐定,看向了长孙冲。

“你想要掌握那造土罐子的能力?!”

长孙冲看着长孙无忌那阴沉而又严肃的神情,被吓了一跳,连忙低下了头。

“记住,千万不要想着去掌握那土罐子!”

“我不想因为你的一己私欲,让所有人都跟着你一起陪葬!”

长孙冲急促地行叉手礼:“喏!”

长孙无忌继续躺下,轻声道:“那种力量只有帝王可以掌握,没有第二人。”

长孙冲心跳都在加速了。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严肃的长孙无忌。

“我让涣儿、濬儿去将作监,可不是让他们去找死的。”

“将作监以后会是国之重器,很多新的物件都是出自于将作监之手。”

“而将作监能有如今这般重要,也都是那陈平安一手建立起来的。”

“所以,我想要让他们两人去跟着陈平安一起学习。”

长孙无忌也就直接明说了。

不然,长孙冲还会曲解了他的意思。

而长孙冲也想到了一点,吞吞吐吐地问道:“阿耶,那……那土罐子……应该,应该也是陈平安造出来的吧?”

长孙无忌睁开眼,看着房梁,轻声道:“这便是陛下能够如此信任他的原因,这等雷霆之力都能够上交给陛下。”

“试问,这天下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长孙冲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因为换做是他,若是掌握了这等雷霆之力,让他交出去,上交给帝王。

他可能会犹豫,甚至是不愿意。

有时候,野心也和实力相匹配。

有了那等雷霆之力的力量,还真的愿意屈居人下吗?

长孙无忌继续道:“但是……陈平安做到了,他能够直接上交给陛下。”

“这等心性,也非常人。”

“自此以后,只要是他还能一心为公,还能够安分守己,那这荣华富贵,便是少不了。”

“所以,我让涣儿、濬儿去将作监。”

“因为那边早就有传闻了,陈平安一直在将作监那边讲学,在传授着他的毕生所学。”

“不问出身,只问天赋。”

“只要是将作监之中的工匠,都可以去听课,学得会便是学得会,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看着吧,过不了几天,就会有人陆陆续续把家中子弟送去将作监。”

长孙冲听完,欲言又止。

他很想说,既然如此,那不如让自己也去将作监啊。

……

陈平安也没有想到,一个火药,带来的影响会这么大。

百姓们日夜都在谈论着那火药。

而吐蕃从此也是俯首称臣,不敢有任何不臣之心。

至于突厥、东瀛等,已经被吓破胆了。

他们害怕,大唐也会在他们的皇都降下了雷霆之力,劈死了他们。

那等力量,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

而有人也为了验证大唐邸报上面的报道,甚至是亲自去了逻些,亲眼看一看那个废墟。

吐蕃的迁都失败了。

之后出现了六位干布,分别掌控着六个区域。

并且也在第一时间,派遣了使臣,前来大唐,请求天可汗的分封。

李世民也很大度,直接加封了六个干布。

从此之后,吐蕃想要自我统一,那是不太可能了。

大唐想要的天下大同。

从此之后,吐蕃便是大唐的附属国,也是大唐的臣子,更是大唐的子民。

大唐将会在吐蕃那边建立佛寺,还会建立学堂。

教导他们如何制作更纯净的青稞酒,再加上好的包装,做成高档的青稞酒,再通过丝绸之路,卖到波斯、拜占庭等地。

如今,波斯等地已经喜欢上了东土大唐的白酒、葡萄酒、果酒。

可以说,酒文化是一个传播速度最快的文化之一了。

只要是武士,就没有不喜欢喝酒的。

酒壮怂人胆。

这酒啊,越喝越上头。

还会教导吐蕃人耕种,高原之地也可以种植,就是这很多作物不耐寒。

不过,像是藏·红花,葡萄等,在这种高原地区产出还是可以的。

所以,一个火药,直接改变了吐蕃的发展之路。

有着大唐这个天朝上国,他们的子民以后必定会过上好日子。

至于大唐的百姓们看了土罐子的威力之后,也能联想到战场,联想到那石破天惊的效果。

不过,还是会被大唐邸报带偏的。

因为大唐邸报上面已经详细地描述过这个土罐子的作用,那就是开山,修路。

大唐将会在这之后,用土罐子来开山,缩短各地的路程。

除此之外,不会他用。

至于到底会不会他用,那自然只有李世民知道了。

陈平安看着这一次招新的名单,上面有着不少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姓氏。

特别是程处亮、程处弼,长孙涣、长孙濬、尉迟宝琳、尉迟宝琪、尉迟宝环……。

特别是尉迟宝环,这都没成年呢,就送到了将作监这边来了。

来干啥?

想要学习火药制作方法吗?

陈平安觉得应该不太可能,他们也应该很明白火药的重要性和威力,肯定是碰不得的。

谁碰谁死!

李世民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不好杀大臣的皇帝,为了洗白自己玄武门之变的名声,自然也要做到能够让自己的大臣们善始善终。

可是,再大度的帝王,在火药这种事情上,肯定是无法大度的。

当然,到了宋朝、明朝时期,火药是完全普及了,再怎么禁止,也不可能了。

那些个炼丹的道士,又或者是一些方士,估计都能够学到如何制作火药。

比如宋朝时期就有着的火炮,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轰天雷凌振,制造了子母炮、风火炮、金轮炮等火炮和火铳。

只不过,那时候的技术还是不成熟,威力不是很大,还容易炸膛。

所以也就不被重视。

陈平安不觉得他们是为了火药而来的。

程咬金、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也都是老狐狸,不可能不知道火药的重要性,不知道这东西碰不得。

最可能应该是想要学技术,看出来将作监对大唐的重要性,也看出来,他们的那些儿子,不太可能有他们那般的能耐,还能够带兵作战,获取军功。

读书估计也读不好。

既然如此,不如送到这将作监来,学一门手艺。

陈平安想了想,还是打算收下来。

来者不拒。

最后还是要看他们适不适合,有没有这个天赋。

要是没有天赋,那他也没办法了。

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先把他们安排在前院,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不必区别对待。”

“记住,如今的将作监乃是国之重器。”

“他们若是不听话,就训,训了之后还不听话,还是一个纨绔子弟。”

“那就直接扫地出门。”

“我相信,他们不会还在门外面叫唤,那时候,丢面子的是他们,不是将作监。”

“这将作监可不是一般的官署,什么人都能够送进来,养着一群大少爷!”

田季行叉手礼道:“喏。”

陈平安觉得想要壮大将作监,想要让将作监从此之后,和国子监一样的重要,成为为大唐帝国培养国之重臣的地方,就必须要接受这些勋贵们的二代们。

这也是他本来的规划之内的事情,只不过,陈平安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火药,就能够做到了。

看来,火药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

第一次的工业革命的开端是纺织机,而大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可能记载的就是火药了。

将作监这边的工匠们在这之后的自信心都要比以前强多了,而自尊心也比以前要强。

要知道,以前的工匠们那都是苦力一样,隋炀帝东征高丽的时候,为了造战船,也是死了不少工匠呢。

而陈平安来了将作监,不仅仅是教了他们手艺,还教了他们很多知识,又给了他们晋升的机会。

很多次都是去皇帝那边邀功,给了嘉赏,还会加官进爵。

这在以前,那都是奢望。

想都不敢想呢。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长安城的将作监上,这里是大唐帝国负责营造、修缮皇家建筑的机构。

长孙涣与长孙濬,两位被长孙无忌扔到了将作监的兄弟,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练。

只不过,将作监的日子,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艰苦许多。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他们便需起身,跟随工匠们一同前往工坊。

先从打铁开始,长孙涣与长孙濬穿着将作监定制的衣袍,手执工具,与工匠们一同打铁,汗水浸湿了衣背,双手也因长时间的劳作而磨出了血泡。

然而,这些身体上的苦楚,远不及心理上的煎熬。

在将作监,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孙家族的子弟,而是与众人无异的劳作者。

有时,他们会因操作不当而受到工匠们的责备;有时,又会因进度缓慢而面临上司的责难。

但长孙涣与长孙濬并未因此气馁,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每一次挫折中磨砺意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孙涣与长孙濬逐渐融入了将作监的生活。他们开始理解工匠们的艰辛与不易,学会了尊重每一个劳动成果。同时,他们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将作监的营造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案。

正所谓,有力气的出力气,有脑子的出点子。

尉迟宝琳、程处亮等人,就空有一身力气,对打铁什么的,也是手到擒来。

而长孙涣、长孙濬就学会了出点子,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项目,改良一些工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