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完陈平安所写的史册之后,已经有一些后悔了。
李治到死竟然还那么相信那个武氏,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武氏废了李弘、李贤两位贤德仁义、守成保业的太子,册立一个懦弱的李显为太子,明显就是有意扶持他为皇帝,好继续垂帘亲政。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李弘、李贤是不是武氏有意而为之?”
陈平安:这不要太明显好吧。
“陛下,是的。”
最少,目前来看,武氏也就是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然后自己能够垂帘亲政,继续掌权。
李世民听陈平安这样说,心中愤怒之余,又想到了什么,问道:“你对武氏是何看法?”
陈平安回道:“心比天高。”
这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李世民到现在还没办法完全体会陈平安所说的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在他看来,武氏垂帘亲政和那历史上的吕氏一样了,也仅于此了。
难道,以后还会自己当皇帝不成?
李世民想到这里,愣了一下,却又觉得不太可能。
一个女子,还是一个皇后,怎么可能当皇帝呢,皇室宗族不会同意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李世民否决了这个想法。
“听闻,你最近在将作监那边弄一个一个庄子?”
“今日正好有空,可愿随朕一起去看一看,给朕讲一讲这新的庄园?”
陈平安没有想到李世民看完这一篇史册,还能如此淡然和平静。
好像,李治的死,就是这史册上死了而已。
对于武氏扶持一个傀儡,然后继续垂帘亲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愤慨。
或许,这就是帝王心境吧。
陈平安引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两人进入将作监东侧一座庄园内,这里用的都是简易大棚,顶棚用的是茅草,实木结构。
一共建造了五个大棚,里面也都有着不少工匠在忙碌着。
李世民的到来,多少还是让这些工匠们有一些意外,还有一些手足无措。
不少人,可都是第一次见到大唐的皇帝圣人呢。
因为陈平安为了能够让将作监做出创新,专门建立了这个庄园,其实就是仿照千年之后的工业园区。
里面也都放置了不少的设备。
这些设备还在持续更新和增加,只要是能用的,被工匠打造出来,有那么一点儿用途,都会被收纳,放在园区的工具仓库处。
不仅如此,造出这个能用的工具的工匠,还能得到五十文的赏钱。
要是有大用,可以得到一百文的赏钱。
这是最有效率的办法。
有钱能使鬼推磨。
想要这些工匠们积极创新。
那就只能是给钱。
除非,有工匠真的造出来滑翔伞了。
这种非常大的重新,才会登上邸报,然后大肆宣扬,又或者是李世民亲自封赏一下。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种非常大的创新。
不过嘛。
这个园区也才刚刚筹备建立好,顶级工匠们也已经开始立项,在这里进行创新。
李世民站在一个厂棚的外面,看着这个厂棚的第一次立项项目,滚动轴承项目,说道;“不错,看上来很热闹的样子,这滚动轴承最关键的便是里面的铁珠子吧,应该很难造出来。”
“若是真的能够造出来,确实是可以受益无穷。”
这项目上面还详细介绍了滚动滑轮的作用,能够让人力车、马车更为轻松。
这也不过是其中的作用之一,上面还画了一个滑轮组示意图。
陈平安回道:“都是陛下扶持,没有陛下的扶持,将作监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李世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神情上却又有一些无奈,道:“你啊……。”
要不是陈平安这几个月在将作监做出这个规划,并且烧出了琉璃来,让将作监有了钱,可以拿出钱来建立这个工业园。
他就算是想要支持,恐怕也无能为力。
北伐一战。
从颉利那里确实得到了不少的牛羊,还有一些金银财宝。
可是打下突厥也并不代表着就能够获得很多财富,就可以把草原抢劫一空。
李世民必须拿出钱财来经略草原,安抚突厥人的人心,才能维持草原的稳定,边关的安宁。
除此之外,还要拿出钱财来犒劳将士们,这也是一大笔开销了。
好在,陈平安烧出来琉璃,成为了将作监的专属,有将作监的作坊煅烧,再卖给商贾,又或者是和商贾接洽,接定制的单子。
将作监的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烧钱。
有官员想要揪着这一点,弹劾将作监官商勾结,可是他的奏章,最后被高士廉等人站出来反驳了。
将作监要是不自己赚点钱养活自己,难道你来养活吗?
你知道一个活字印刷术要是完善了,大唐将会获得多大的财富嘛?
你知道,有了一个琉璃手艺,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手艺吗?
这些手艺要是被造出来。
大唐将会更加富有。
伸出手指头数一数,就能悉数陈平安到了长安,被陛下慧眼识珠,任用为将作监少监之后,造出来了多少东西。
现在,将作监想要用琉璃赚点钱,奖赏给工匠们,好让他们造出更多的东西来,又有什么错?
其实,李世民很难想象,陈平安所说的生产过剩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毕竟,在他眼中所看的,都是无数人为了少数的资产,或者说物品,而争夺,而争斗,甚至你死我活。
他所有的思维定式,都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上的。
所以,他无法想象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将牛奶倒入河流之中,宁愿倒掉,也不愿意低价售卖,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
真的很难理解,当初听到的时候,就觉得十分的梦幻,那样的世界不太可能存在。
可陈平安的凭空出现,却又证明,那个世界是应该存在的。
陈平安一个来自于千年之后的普通人,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已经创造了很多个不可能。
如今正在创造更多个不可能!
或许,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效果,也是历史的进程之必然出现的现象。
李世民说道:“朕感觉,这将可能是大唐的未来。”
陈平安回道;“陛下圣明,这就是大唐的未来。”
李世民说道:“这一次,商队从天竺那里带回来不少种子,等运送到了长安城,你也看一看,哪一些是可以种植的,哪一些是不能种植的。”
陈平安回道:“喏。”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说道:“工业园已经建起来,工匠们也已经投入到项目中,应该是可以视作科学院吧。”
在李世民看来,科学院的建立,确实是可能会动了儒家的根基,如今这天下,儒学已经深入人心,很难直接改变现状。
作为大唐皇帝,李世民也知道儒学的重要性。
他不可能直接废除儒学,再来一个百家争鸣,那会影响到他的皇权之稳定。
轻重自然不用多说了。
科学院能推动科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民富国强,从长远来看,必然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李世民也看出来,也想明白了,他不能主动站出来支持建立科学院,只有像是现在这样,把将作监当做是科学院。
其实也并不冲突。
“是。”陈平安回道。
想要建立科学院,除非是浴火重生,也就是在战火中,用科学技术帮助枭雄登基为帝。
这时候,他看得到科学技术的好处,谋士、武将们也都享受到了科学技术的便利。
这时候,完全可以坐在科学和儒学相结合。
设立学科,而不是设立学院,单独分为一个教派,这肯定是不行的。
李世民问道:“如今距离中书议论出来的五年规划,还有两年的时间,你觉得如今进行的如何?”
陈平安回道:“已经可以了,这也是第一次实施五年规划,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可以称得上是君明臣贤了。”
贞观二年之际,由李世民主张,朝中文武大臣们商议,最后确定下来了五年规划。
比如,贞观二年年底的北伐,以及修建京师至晋阳的官道,贞观三年的第二条官道,贞观三年的黄河水坝、水渠等,还有山南道九江区域的开荒。
还有陈平安提出来的经略辽东,河东、辽东之地,也是地大物博,有着广袤的平原。
可以在这里开荒,作为大唐的最大的粮仓。
陈平安给李世民讲述过千年之后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平原。
这四个平原组成了千年之后的四个粮仓。
若是大唐也能够开垦出来这四个大粮仓,以后也就不愁粮食不够了。
一番问政。
李世民回了皇宫。
继续看着史册,从贞观二年到李治病死。
往后五十多年。
大唐似乎依然兴盛。
这也是唯一的慰藉。
若是武氏识趣,最后和那汉高祖吕氏一样,倒也影响不大。
朝中也有能臣。
……
陈平安看着不能亮起的手机,一时间,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滋味。
三年了,他来到大唐已经三年。
三年的世间,做了很多事情,也算是不枉来次一场。
这三年来,也就只有晚上一个人在书房,拿出手机,才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千年之后的人。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
陈平安起身也担心眼前的事情,是不是一场梦。
而今看着这个手机,真的成了一块砖。
心情还是非常复杂的。
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这些东西,也一个个都不能用了。
似乎也代表着,他与千年之后的世界,渐行渐远。
陈平安在改变着大唐,同时,他也被大唐所改变,慢慢地融入了这个时代。
习惯了没有电的生活,更习惯了没有网的生活。
有了两位和和美美的老婆,也有了一位可可爱爱的儿子。
在这个时代,有了根基。
不用加班,不用为了攻克一个领域而掉头发,不用为了催婚而烦躁……。
大唐有大唐的好。
千年之后也有千年之后的好。
可要说,那个更好?
自然还是大唐!
陈平安摩挲着手机,跟着自己一起来了大唐,也算是手机中的独一份,要是好生地保存,等到几十年以后,随着自己一起下葬,再等到千年之后被考古学家给挖出来,会怎么样?
会不会很震惊,会不会直接证实穿越者的存在?
自己会不会还能成为网红?
想到这些,陈平安又笑了。
只觉得,若真的那样,或许会让人疯狂吧?
“别了。”
陈平安找了个小木箱,把手机锁起来,放进大木箱中。
这里面,还有一些他当初来的时候,带来的一些物品,一些衣服。
野外露营用到的简易燃气灶,还有一小罐燃气,以及一些食料。
这些食料,已经被陈平安拿出来,烧烤了几次。
如今所剩不多。
等到吃完了之后,一把火把这些包装袋烧了。
留着,也是一个隐患。
陈平安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很好地保管这些东西。
一旦被外人发现,对他的身份提出质疑,也是一个麻烦。
至于平底锅,已经被陈平安拿去将作监,融了之后,给自己做了一个软甲。
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
李世民在看着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年报表,自从北伐胜利之后,开通了西域丝绸之路,鼓励通商。
后来,又开了海上丝绸之路,让商贾们两路出发,开拓商路。
这还没到一年,就已经有了一万多钱的商税。
不要觉得,一年才一万多钱的商税很少。
抱歉,大唐现在商业的盘子也就这么大,重农抑商的情况下,商队并不是很大。
要不是陈平安的到来,拿出来手摇纺织机,并且还有了飞梭,还在继续改良技术,相当于是开启工业革命,推动商业发展,可能还没有这么多的商税增涨。
因为能出关的商队,还是太少了。
能出海的商队,那就更少了。
一本商号,一年下来,能获得个几万钱的红利。
一些靠后的勋贵,号称家产多少多少,一年下来也就这些钱而已。
真正的丝绸之路,还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建立了安西都护府之后,那些年才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巅峰。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除非是出现像是郑成功郑家那样的海上巨商,拥有着最大的船队,也在海上有着声望,还有自家护航护卫队。
他们的商号出现,海盗们都要避让,不敢拦截抢劫。
裴明礼、何潘仁带去的货物,最后确实卖完了,得到的白银不少。
可是,这成本也不低。
并没有在开海红利上,赚多少。
也有一些大臣,上奏章,觉得大唐如今在鼓励商贾,从而导致不少人放弃了耕种,去从商了。
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大唐粮食减产,导致很多人买不到粮食。
此乃歪风邪道!
李世民看得要比他们远太多了。
他已经估算了这里的成本。
陈平安说过,商业的兴起是必然,也是民富国强的最快速成之法。
若是继续男耕女织,就无法避免土地兼并的情况。
一旦百姓们没了土地,他们就失去了生存之本,到时候,必然会闹起来。
重农抑商,是因为农桑确实是国之基石。
可要是如今开垦出来几个平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大佃主承保土地,耕种粮食,也不至于良田成了荒田。
除此之外,还有更新农耕工具,曲辕犁只是其一,还有镰刀、锄头等。
再让司农寺那边研究出来良种,也就是提高亩产,提高粮食的产量,也能避免粮荒。
以及,陈平安带来的土豆和玉米,有了这两样高产良种,也能避免粮荒。
如此,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从小农经济慢慢地走向工商农协同发展。
也并不是不可以。
市场是联动的。
虽然海外对大唐的布匹的要求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丝绸,还是麻布,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有了市场,就能够让国内的商贾们,想办法去建立更多、更大的纺织厂。
建立了纺织厂,那就要纺织工人吧?
这就是陈平安所说的提供挣钱的岗位,有了挣钱的岗位,比种地还要划算,还要挣钱,那些贫苦的农夫自然不会继续种地。
他们的地,完全可以官府回收,再承包出去。
均田制的核心就是土地国有。
这不是正好嘛。
大佃主有了更多的良田耕种,那些只有一亩良田,甚至是一亩都没有的农夫,可以去工厂。
只要是当地官府有所作为,防止黑工厂的出现,严厉打击使用‘包、身、工’的黑心商贾。
大唐必然能够实现民富国强之盛世。
故此,李世民觉得这些商队还是太少了,有一点儿小打小闹的意思。
为此,他打算给突厥贵族们更多商号,让他们组建商队,盘活西域丝绸之路!
同时,在河南道的鲁地海边建立码头。
这里有着几个大盐田,也是出海,前往东瀛的码头。
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唐最大码头,可以停靠很多船只,还可以存放很多货物,并且由官署,可以管理码头。
海边的渔民还可以在这码头,谋一个挣钱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