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能发光的金属丝

随后,李世民就抛出来陈平安的奏章。

房玄龄打开一看,里面是对于大唐应该怎么改善调配粮食渠道不畅通的诸多建议。

“建立多级仓储体系,构建以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为主的粮食储备系统。”

“正仓作为州县粮仓,主要负责收纳本地区通过粮食上交的税收和官府购买的备用粮食。”

“太仓设置在都城,为皇室和朝廷官员提供粮食。”

“转运仓沿交通要道设立,方便粮食的转运和调度。”

“常平仓用于调控市场粮价;义仓则作为饥荒年间的专项储备。”

房玄龄看完就佩服了。

他们四个人也商讨了不少对策。

可和陈平安的这一套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

若论国策的改革建设,还得是陈平安。

当年的以工代赈之国策,到现在还在用呢!

他的心中更加好奇,陈平安的那些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他们为什么要避世不出,选择教导陈平安这样的弟子?

又为何,以前从未见到过如陈平安这样的出自于那个地方的弟子出世?

为什么,以前从不出世,如今却让陈平安出世辅佐陛下呢?

难道说,当真是天佑大唐吗?

可这种说法,骗一骗百姓们,骗一骗那些相信鬼神的人,还是可以的。

房玄龄不太相信会是天佑大唐。

更多的,是那些隐士高人有人看清天下大势,也看到了当今陛下确实是一代明君,这才允许陈平安入世修行。

“恭喜陛下,有了此策,今后再无粮食调配不及时的隐患了。”

房玄龄自然是对于这个政策赞同不已。

现在是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粮食调配渠道不畅通,以至于有一些粮仓的粮食堆积如山,可京师竟然还出现了缺粮的危机。

房玄龄看了之后,也给了其他官吏。

这一本奏章,在三省六部的主要人员看完之后,就回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然后,李世民才开口,讲述了陈平安的建言献策之内容。

大臣们这才明白,那些看过的官员都说好了。

这策略确实是高明。

他们觉得自己就算是揪掉了所有的头发,都想不出来。

构建以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为主的粮食储备系统,每一个粮仓都有着自己要负责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可以各司其职了。

运送粮食的时候,也就不会产生混乱,也不会需要繁琐的程序。

哪一个仓运送粮食慢了。

直接问罪便可。

还有什么好说的?

职责分明的情况下,办事儿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大臣们一致赞同。

李世民也就挥手确定了此事。

……

春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工坊内。

陈平安正站在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之中,他们的目光都聚焦于手中的一块奇异金属板上。

这块金属,是他们从各地寻找到的陨石金属中最后的一块。

在寻找可以连接发电机,然后能够发出光亮的那种金属丝,将作监这边是日夜不停地做实验。

得到从各地送来的陨石金属,再结合将作监的冶炼技术,制作出来非常细小的金属丝,再把冶炼出来的金属丝连接在发电机上进行实验。

“诸位,”陈平安声音还是非常沉稳的,没有一点失落之感,“我们今日之目标,便是要利用这罕见金属,制作出能在发电机供电下发出光芒的金属丝。”

“若成,必将是照明史上的一大飞跃。”

老工匠李铁锤,胡须花白,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他眯起眼打量着手中的金属片,沉吟道:“此金属坚韧异常,或许可行,现在就交给我们,先把它炼成金属丝。”

“不错,”另一名工匠赵巧手接过话茬,手中转动着一把小锤,轻敲金属边缘,发出清脆的响声,“还请少监放心,我们一定会细心打磨,不会耗费这金属的一点儿特性。”

陈平安点头,这些铁匠可都是将作监的老少匠,手艺精湛,专业冶炼金丝多年。

“金属丝的打磨就交给你们了,先不必要淬火,以免这金属发生了质变。”

“若是真的找到了一个通电发光的金属丝,我一定给你们记上一功!”

“好!”李铁锤一拍大腿,显得干劲十足。

工坊内顿时忙碌起来,铁匠们精心打磨金属丝,力求犹如头发一样细小。

而电力工坊的工匠们,也都等着这一金属丝。

进行这一批陨石金属、合金金属的最后一块金属的实验。

陈平安则穿梭其间,时而与工匠讨论方案,时而亲自动手调整设备。

“注意电流的稳定性,”陈平安提醒着操作发电机的工匠,“初次尝试,安全为重。”

“喏!”

电力工坊中,所有人都围在了大型发电机的周边。

这个发电机非常大的鼓风机。

也算是按照虞昶的设想,用风能转化为机械动能,再用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

这样一来,稳定的机械动能可以产生稳定的电能。

而且,这么大的鼓风机所产生的风能,再转化为机械动能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发电机设备,电流怎么说也可以达到一个更大的值。

所有人都紧紧地看着工匠把打磨好的金属丝放在了设备上,连接好。

然后,随着陈平安一声令下,壮汉开始拉动鼓风机。

第一缕微弱的红光终于在金属丝的一端闪烁起来,虽然微弱,却足以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欢呼声四起。

“成了!”田季兴奋地喊道,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们做到了!”

陈平安望着那抹红光,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奥秘和谐共生的见证。

工坊内,被红色的光芒照亮着。

……

长孙皇后的气色似乎更好了一些。

现在,每天晚上,天色见黑之后。

宦官就会坐在那坐垫上,开始蹬着轮子,给电灯发电。

电灯能够照亮甘露殿的坊间。

虽然没办法照亮整个大殿,但是对于长孙皇后来说,是真的少了不少油灯的气味儿。

在这个冬天,她的咳嗽都少了很多。

李世民听到这消息,也是高兴不已。

陈平安的到来,是真的改变了很多。

“这电灯真的是神奇。”

“风吹不灭、水浇不熄、发出来的光比油灯要强很多呢,还是这种如月光一般的白光。”

“真不知道,陈平安的师父又是如何造出来的。”

李世民抱着长孙皇后,轻声道:“陈平安说了,这可是他的师父,从七岁开始学习很多知识,读很多很多的书。”

“等到二十五岁学业有成,这才开始给自己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项目。”

“然后,就用了他的一生来研究。”

“最终才有了这个月光般的电灯。”

“而世人多为了功名利禄、温饱冷暖而奔波劳累,又有谁可以耐得住寂寞,不为了世俗之事而扰乱心神,一心一意只想着研究一件事呢?”

长孙皇后想了想,不免点了点头。

却又问道:“陛下,那……陈平安的那些师父们为何不会为了吃穿而发愁呢?”

李世民笑着回道:“你忘了,陈平安可是献上土豆和玉米这两个高产之农物,又提出了在江南之地可以研究两季稻、三季稻,还指点了司农司的官员、老农,可以研究农作物的特性,什么高杆抗倒伏的小麦云云。”

“想来,陈平安的师父之中也有农桑一道的高人呢。”

“有着土豆和玉米这等高产农物,他们应该不会为了吃穿而发愁吧。”

长孙皇后再一次点头。

“那等地方,必定是世外桃源,也是人间仙境,每一位,都可能是圣人。”

李世民想了想陈平安对于千年之后的描述,人人都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都是读过书识得字的,也都是已经明道理、辨是非的。

可以说,他们任何一个中年人到了这大唐,都可以做圣人吧?

当然,若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

……

陈平安确实是有着赤诚之心。

当然,主要还是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也不高。

之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学业水平,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然后找到一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工作。

这叫做先苦后甜。

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

后来的陈平安就喜欢旅游,喜欢去各地的博物馆看一看,也喜欢各地的秀丽风景。

看遍群山人未老。

颇有一点儿物质需求已经满足了,开始了自己的精神追求的境界。

等到了这大唐。

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了。

他也是有着野心的。

不过,他的野心并不在于那个位置。

而在于更高一层的精神。

第二天。

李世民刚刚开完常参会议。

讨论了一下贞观十年开年之后的一些工作,还有对于粮食调配的粮仓建设工程。

就听到郭安走进来,说是陈平安觐见。

还带来了一架物件儿。

李世民一听,就猜到了。

“宣!”

这一开口,语气和平常都有一些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