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工部尚书李大亮看着手中关于修建北地长城的各项报表,也是一言不发。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马周在将作监那边把火已经烧起来了。
他上任工部尚书,自然也要在工部这边把火烧起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修建长城的工程出现了不少的亏空。
虽然这个亏空不是很大,但是从贞观三年至贞观八年年初,五年的时间。
万里长城的项目,埋进去六万余人。
其中有四万多,是异族人。
大部分也都是贞观三年从北地带回来的突厥俘虏,少部分是从吐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等地招募的苦力。
少部分则是中原汉人苦力,因为不小心摔伤,又或者是其他天灾、意外,导致缺胳膊断腿什么的,就直接扔去了乱葬岗。
当然,一开始,修建长城的项目从来就没有报道过苦力人数,没有过系统统计。
所以根本就不被人所知。
李大亮上任之后,才安排人暗查,这其中就有着北地修建长城,岭南修建两条官道,京师修建三条官道,营州、幽州、冀州这三州至京师的官道等,还有许敬宗当初治水的工程。
水泥出来之前,修建长城用的都是石砖,而石砖需要从其他地方运送过去。
石砖的价格真的比较大,还有运输花费的费用也比较高。
贞观五年的水泥出来之后,修建长城所花费的费用就逐年降低了。
随着水泥的质量和产量提升起来,这个费用最后保持在一定的额度。
看起来,比石砖要节省了一半的钱财。
然而,根据李大亮安排的人调查,有人就是从水泥这边儿克扣一些钱财。
李大亮上任之初,并未急于发号施令,而是选择了摸底,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臣、能臣,死后连塞在嘴里面的朱玉都没有呢。
摸了底之后,敏锐地发现了工部存在的诸多问题:管理松散、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更有甚者,部分官员中饱私囊,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面对种种弊端,李大亮决定采取雷霆手段,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
他学着陈平安在将作监那边讲述安全意识的集体会议一样,召集全体官员,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就职演讲。
“工部乃国家之根本,关乎民生大计。”
“我等身为公仆,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若有人胆敢贪赃枉法,破坏工部秩序,定当严惩不贷!”
随后,他设立了工部内部的监察机构,对工部上下进行全面清查,对查实的贪腐分子绝不姑息,一律严惩。
此举迅速在工部内部树立了威信,风气为之一变。
在整顿吏治的同时,李大亮还着手优化工部的工作流程。
他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与官员,共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修建长城的工程效率,也就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当然,这也不是说高士廉就比较昏庸,他这些年也是没怎么贪墨。
只是说,他在工部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了七年。
有一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也不是不想管理好,更不是庸、政、懒、政。
而是因为时间长了,关系网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更多的人也了解到高士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就会投其所好,又或者是故布迷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高士廉就算是千防万防,那也还有一个家贼难防。
李大亮上任之后,对于这些弊端自然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加上,他本来就要烧一把火。
就算是高士廉把工部治理的多好,他也要烧一把火出来。
烧不出来,那就是他的失职。
好在,工部负责的事情比较多。
陈平安来了之后,大唐的工部这个部门负责的工程就要比历史上多的多。
将作监一年下来就能够让大唐建造好几个新的工坊,这些也都有着工部监管。
海水晒盐的盐田盐场、修建官道、修建水渠、修建水库、修建码头、造船厂、琉璃厂、纺织厂、造纸厂、铜矿场、铁矿场、高炉炼铁厂、自行车生产厂、三轮车生产厂、罐头厂、蒸馏酒的酒厂、香水厂……。
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些工厂也都在工部的监管之列。
高士廉对工部的管理已经算是非常可以了。
李大亮熟悉了工部的所有事务之后,都忍不住地要对高士廉竖起大拇指了。
不愧是能够把蜀中治理的成为‘汉中鱼米之乡’的人,很多高士廉在工部定下的制度,都不需要修改,直接沿用就可以了。
陈平安的建言,想要富、先修路,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各地物资流通,加快信息传递,李世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兴修官道,旨在实现县县相通,乃至更远距离的互联互通。
官道的规划设计,凝聚了当时最顶尖的智慧与技艺。
朝廷特设“工部”负责此事,派遣精通地理、水利、土木的官员,踏遍山川湖海,勘测地形,绘制详尽的路线图。
他们依据山川走势,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减少修筑难度与成本,同时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官道设计宽敞,足以容纳多辆马车并行。
从修建拓宽大唐十道的道路,再到继续延伸,修建各州之间的官道,再到县县通。
可以说,从贞观元年开始修路,一直到贞观八年,各地依然还在修路。
国库每一年都会给十道发放专项资金,用来修路。
官道的修建,并非单纯依靠官府之力,而是动员了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共同参与这一伟大的工程。
朝廷颁布诏令,鼓励民间捐资捐物,支持官道建设;同时,组织大量民夫、工匠,以及军队中的工程部队,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
一时间,从繁华的都城长安,到偏远的边疆小城,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筑路景象。
人们肩扛手提,挥汗如雨,用勤劳与智慧,铺就了一条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想要富,先修路。
大唐邸报早就报道过这一句口号。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大唐的官道网络逐渐成型,八年时间,实现了州州通乃至部分区域间的州县连通。
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更使得中央政令能够迅速传达至每一个角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马蹄声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沿途,百姓们听闻尚书大人亲临,纷纷走出家门,或驻足眺望,或议论纷纷。
李大亮在整顿了工部的一些官吏,又加强了内部监管之后,就带着人,亲自来视察各地官道了。
只见道路宽阔,足以容纳十马并行而不显拥挤;路面铺设平整,都是煮熟了土壤,再壕的结结实实,既坚固耐磨又减尘。
李大亮骑于高头大马之上,目光如炬,细细审视着每一寸路面,每一座桥梁,每一个驿站。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大唐繁荣昌盛的象征,是连接民心、促进发展的纽带。
每到一处关键节点,他都会下马步行,亲自测量、询问工匠施工细节,对工程质量之高标准、施工团队之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行至一处新建的驿站前,李大亮停下脚步,只见驿站规模宏大,设施完备,不仅为过往商旅提供了休憩之所,还设有医馆、书馆,甚至配备了简易的工坊,以备不时之需。
他欣慰地点点头,对随行官员说道:“此等安排,真正体现了我大唐以人为本、细致入微的治理理念。官道建设,不仅要快,更要好,要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福祉。”
视察途中,李大亮还特意召见了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匠代表,亲自颁发奖赏,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力量。
工匠们激动不已,纷纷表示愿以毕生所学,为大唐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添砖加瓦。
他也算是在大唐邸报的那一篇,州府之官吏不下乡,朝堂之上的官吏喊出:何不食肉糜,这一篇带着质问和指出大唐弊政的文赋之后,第一个积极出了京师,下乡视察的尚书。
夕阳西下,李大亮一行结束了当天的视察,返回驻地。
夜幕降临,他提笔挥毫,写下了一篇《州州通官道颂》,文中不仅高度赞扬了“州州通”官道的宏伟壮观与重要意义,更表达了对大唐未来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李大亮在上任工部尚书之前,也是西北道安抚大使,负责安抚西北之地的百姓,也就是突厥、吐蕃、吐谷浑和大唐接壤的边关地区。
也算是从基层走上来的大臣,对于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的了解,要比如今的朝中一些大臣们要多的多。
他也是从西北走进朝堂的官员,也知道这官道对于地方上的发展,对于京师控制地方上的重要性。
……
陈平安也知道学好了数学对于物理和化学的重要性。
可是,向这些工匠们讲述,什么是物理,让他们去研究电、磁、力等相关学问,难如登天。
物理不像是数学,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教导,用两年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学到解析几何,也没什么问题。
可物理就不一样了。
初学物理,是建立在学生们已经具备了科学·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接受物理学。
告诉他们,大地是圆的,南极和北极……。
教他们声、光、热、力、电五大物理基础学问,可如何讲述声音的速度,又如何讲述光的速度,还怎么讲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惯性定律等等。
这些工匠们恐怕是已经难以消化了。
仅仅是数学一道,一直以来其实都是良莠不齐。
有一些人的接受能力很快,有一些人的接受能力很慢,还有一些根本就没办法接受。
让他解一元一次方程,那就是让他去登天。
就是让他去登天,他或许还能够想出办法来。
而一元一次方程式,不管是教导多少遍,甚至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式,他都只是当时会做出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甚至是稍微加点难度,就两眼一抹黑了。
长安城外的将作监学堂里,几百双手布满厚茧的工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学堂中,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陈平安站在他们中间,身着一袭简朴的长衫,却难掩其眼中闪烁着的智慧之光。
“诸位,今日我欲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间万物运行之理的浅显知识,或许能为诸位的手艺增添几分新意。”陈平安的声音温和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首先拿起一块石头和一根木棍,轻轻敲击,石块应声而碎。“这便是力,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改变。在物理学中,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陈平安边说边在黑板上简单勾勒出力与运动的图示,虽不精细,却足以让工匠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日常中的劳作都蕴含着如此深奥的学问。
接着,陈平安谈到了‘重力’,这是大唐邸报上面,当初在解释铜球、铁球落地的时候,所讲述过的,他开口道:“诸位是否注意过,为何我们脚下的土地如此坚实,为何抛向空中的物体总会落回地面?这便是重力在作用,它让万物向地心方向聚集。”
这一点,工匠们也已经知道了。
都是点了点头。
引力、重力、推力、相互作用力,大唐邸报上面说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推别人的时候,这个力也会作用在你自己身上。
大部分人试了一试。
还真的是这样呢!
为了进一步说明,陈平安又引入了“惯性”的概念。
“当我们奔跑时,若突然停下,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倾,这便是惯性的作用。物体将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他边说边做示范,工匠们纷纷效仿,亲身体验这份来自物理学的奇妙感受。
随着话题的深入,陈平安还简单介绍了“杠杆原理”、“浮力”等基础知识,每讲到一个新的概念,他都会寻找身边的物品进行演示,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
工匠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从未想过,平日里看似寻常的事物背后竟隐藏着如此精妙的规律。
“诸位,物理学的世界浩瀚无垠,今日所讲不过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定能发现更多自然界的奥秘,进而改进我们的技艺,创造出更加精妙的作品。”
陈平安选择还是从力学开始讲起,因为这是一个能够让人直观看到、感受到的物理之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