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关于大唐邸报上的年关总结

贞观十二年的年关将近。

大唐邸报在腊月初十开始进行了今年一年的相关国策报道,因为内容涉及到很多层面。

故此,从腊月初十就开始了。

首先就是今年这一年的收成,从东北的开荒,营州、辽城等地的粮食收成开始,以比较详细的数据,报道了整个一年的粮食收成。

因为营州等地是才开始开荒,所以收成数据一般。

但是开荒出来的土地扩大了很多,相信来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而江淮之地不用说了。

在两季稻进行了推广耕种之后,收成比去年多了十万石。

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十万。

对于朝野上下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数据。

而东南沿海,也就是高州、贺州到琼州之地,收成也在翻倍。

流民得到了安置,进行了开荒。

良田变多了。

粮食产量自然上升了。

特别是梯田出现之后,米价已经持续降低。

再然后,就是朝廷下令在交趾之南,也就是越南的地方建立了重城。

在这里开荒,也是大面积种植水稻。

稻米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小麦的产量,甚至是比高产的玉米和土豆还要多。

因为相对来说,白色的大米更适合百姓们的口味儿。

再加上,这南边能够耕种两季稻啊!

水利发达,也适合水田。

玉米要是不沤肥,其实产量也并不是很高。

所以,大唐邸报上的报道总结下来,稻米的产量位于第一位,也超过了去年的收成。

大唐即将进入一个存粮时代。

为何是即将?

因为大唐邸报上面也报道了今年一年的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

根据调查。

死亡人口大约在六万左右。

病死、意外、凶杀、天灾等,而饿死或者是因为战乱而死亡的人数,非常少。

因为自贞观十二年年初的一场战争之后,这一年,边关都没什么战事。

吐蕃还在内乱,吐谷浑已经开始离开了荒漠,要么去了西方,要么去了汉中,也就剩下了一些走投无路的人,成了麻匪,想要拦路抢劫。

但是最后还是被边军给剿灭了。

至于突厥那边,阿史那·贺鲁早就被其他的可汗联手给刺杀了。

新的可汗,勉强维护自己那点牧场。

大唐一直保持着十二个可汗的准则,其他的可汗想要吞掉阿史那贺鲁的地盘,大唐是不允许的,他们也就不敢吃掉,只能是慢慢地吸引他的牧民为自己所用。

高句丽已经成了安东都护府,东瀛也不敢再尝试攻打苏定方驻守的都城。

所以死亡的人数,大部分还是病死和意外的多一些。

特别是西南之地的夏季,很多人因为不太适应,导致疾病加身,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还有东南之地,也有一些中暑了的。

若是仅仅看着死亡人数,估计很多人都觉得死的太多了。

然而,当看到了出生人数之后,似乎也没有那么的意难平,觉得死亡的人太多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个出生人数统计的并不准确。

五十一万余新生婴儿。

怎么可能嘛?

大唐十道,再加上一个安西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也就是十二道。

这十二道有着这么多的出生的婴儿吗?

虽然有一些怀疑,不过还是相信了。

因为大唐邸报从不会说谎,这是百姓们心中坚信的一点。

再加上,可以说全天下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官方竟然还会有着这样的报道。

古往今来,大唐是第一个这样做的王朝。

大唐邸报也有一些热评。

比如名儒盖文达就在上面写了一个热评,那就是出生人口大于死亡人口。

大唐的人口在不断地增加,相对来说,大唐的粮食产量却没有和出生人口增加的数额一样。

按照婴儿的口粮来计算,一个人一天吃多少,一年吃多少。

然而,增加的粮食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出生的人口所需求的粮食。

故此,大唐的粮食若是增长速度慢于新生的婴儿,以后可能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不仅仅是盖文达,孔颖达这些人,也都写出了相关评论。

比如,大唐今年的凶杀案似乎比以前要多了,也可能是以前并未进行汇总报道,天下人都看不到。

再加上,以前的法度也没能在县城有效施行,故此,一些凶杀案,也都是不了了之。

根本就没有登记在册,以至于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明了的数据。

那么,如何才能够减少凶杀案的出现,让百姓们都能够安居乐业呢?

这就需要朝廷完善律法,也要完善追缉制度,更要教化百姓,不得做违反乱纪之事。

杀人必须偿命。

更提出了,就算是奴仆也是人,也是一条命。

不能随意打杀了这些人,却一点儿责任都没有,藐视人的生命。

孔颖达的这个文赋,算是站在了世家大族那些人的对立面,为奴仆说话了。

这也是陈平安有意为之。

想要提高发展的速度,就要有更多的人参与。

如今,劳动力还是非常短缺,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百姓,都离不开土地。

不仅仅是他们离开,就是这大唐也离不开他们。

没有了这些农户,地也就荒了,地荒了,粮食产量下降了,也就养不起大唐千万人口。

那么,粮食危机带来的巨大隐患,必然会出现。

故此,保证农户的数据,保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努力进入存粮时代,也是当前的一大重任。

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形成劳有所得体系。

让百姓们不再以进入世家豪族、乡绅富贵之家中,当一个奴仆,为出路。

保证现在的人口不减少。

人口多了。

必然也会卷起来。

而朝廷尽可能给他们安排出路,也就有了更多劳动力。

不管是修路修桥,还是说建造房屋,开始进入房地产时期,也都有劳动力支撑啊。

大国基建,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人可以上工地,当一个工人。

百姓们听了读报者读了大唐邸报之后,也是议论纷纷。

大唐邸报还报道了这一年,又建造了多少学院,又多了多少学子,建造了多少医馆,多了多少医者,建造了多少桥梁,修建了多少县道。

甚至是还在旁边,划出如今官·道·纵横图。

以大唐京师长安城为中心,延伸出去,四面八方、天南海北。

从大唐京师长安城到最南的琼州,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以前缩短了一个月。

一个月啊!

这对于百姓们的出行是真的便利太多了。

以前是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可以统计这些个数据。

如今,官道修建起来了,联通各地。

再加上吏治也一直都还算是可以,在清丈天下的同时,也在统计着这些相关数据。

以后,这样的数据还会越来越多。

有着数据,朝堂上的百官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如今的大唐天下实际情况如何。

不仅仅是朝堂的百官。

就是坐在上面的皇帝李世民也要通过这些数据,明白如今的大唐实际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不然,等到了几年过去,大唐越来越昌盛。

说不定,还会出现北宋时期的丰享豫大。

陈平安可是知道,历史上的贞观十六年之后,李世民所做的那些事情。

本来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贞观盛世,却没能趁热打铁。

要不是李治的永徽之治还算是没有辱没李世民儿子这个身份,或许,大唐也就传不了两百八十九年。

陈平安就是要让这些数据被世人所知晓,也要被朝野上下的官吏们所知晓。

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数。

也要让天下人评一评,如今之大唐如何。

这舆论就好像是黄河水一样,堵不如疏。

大兴·文字·狱的结局,已经算得上是前车之鉴。

陈平安也和李世民说过。

百姓们议论朝政,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不可能完全堵住他们的口,不让他们说出一句话来。

人多的时候不议论。

人少的时候,难道就不能说吗?

一味地堵住百姓们的口,他们有苦难言,只会滋生出来怨气,怨气越来越大。

到时候这怨气也就能够成为他们举起大旗,造反的勇气。

故此,不如用大唐邸报来引导舆论,让百姓们评一评,大家都辩一辩。

道理越辩越明。

身正不怕影子斜。

只要是朝野上下的官员们都尽心尽力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事。

百姓们的心中也就有一个杆秤。

当大部分人都站在官府这边,少部分人的不满,也就不过是泥沙罢了。

当然,也不能说,也就不用管这些人的不满情绪了。

若是置之不理,少数人的不满也会变成大部分人的不满。

就比如,如今因为移民问题,导致一些地方上,因为有着突厥等其他异族的入住,出现了一点儿混乱。

风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一个突厥人,一个唐人。

唐人的百姓自然会觉得自己多多少少高人一等,突厥人自然也觉得唐人似乎是高人一等。

可是,若是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欺压的事情来。

突厥人也会受不了。

自己移民到关内,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结果还是要受到欺压。

美好的愿望破灭了。

也容易愤而杀人。

故此,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地方上的官吏要面对的,也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要面对的。

毕竟,没有朝廷的允许,地方上的官员也不好把这些人给赶走。

有学子,就写了这样的一篇报告文学,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各地的移民的情况。

总的来说,其实并不是太好。

这一点。

李世民也打算问一问陈平安。

“未曾教化之民,难以管教,为之奈何?”李世民问道。

陈平安回道:“陛下,这就是改革的阵痛,世上没有两全的法子。”

“既可以让北地的突厥人放弃他们的土地,还能在关内参与生产,形成劳动力。”

“还能够让他们乖乖听话,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唐子民。”

“毕竟,他们也是从草原到山林之地,放弃了放牧,从而耕种。”

“在草原上,他们只要是把牛羊赶出去,任由他们吃草,防备着狼群就可以了。”

“而在这关内耕种,就需要开荒、翻土、沤肥、播种、除草、收割等。”

“想要有一个大的收获,基本上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这对于一个放牧人来说,并不轻松。”

“他们本身就不会耕种,却要让他们耕种,心中自然也有怨气。”

“这时候,邻居们对他们指指点点,还会欺压他们。”

“本以为能在关内过上唐人百姓这种安居乐业的日子,结果却还不如放牧。”

“他们自然非常不满意。”

“故此,想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就要给这些人优待,还要减赋降税是其次,提高他们的工钱,让他们去工地上打工,也是可以的。”

“等到他们适应了关内的生活,在关内真正安家,子女们也都长大了。”

“这时候,他们就算是不想再在关内谋生,那也是不可能了。”

想要解决这些关外的移民不习惯关内的生活,以及还不适应自身的身份,改不掉那些风俗。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安抚,尽可能地做到国策倾斜,让他们为了优待而强迫自己适应。

等到第二代人在这关内生活十年的时间,看到了关内的繁华。

必然不会在想着去草原。

他们已经失去了放牧的本能,已经适应了在关内谋生的生活,也有了谋生的手段。

让他们去茫茫草原上放牧,吃不到美食,穿不到好的衣服,看不到每逢佳节的热闹。

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李世民点了点头。

陈平安的法子,主要意思,还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上了好日子。

再让他们去草原上放牧。

他们肯定不愿意了。

所以,要先把这些移民过来的第一代人给稳住了。

大唐邸报上一直宣传着一家亲。

国策上也开始倾斜,提高了这些移民们的工钱,再在大唐邸报上说明原因。

又让孔颖达等弘文馆大学士,天下名儒来评一评。

讲一讲圣人所言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又讲一讲,大唐的目标乃是星辰大海。

真正的敌人在西方,在北俱芦洲那边。

总之,把大唐周边的人都当做是大唐的子民来对待,时间长了,周边的人都想要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地界不用大唐的边军去挪动,它自己都可能会动一动。

大唐邸报上的相关报道,一直到腊月二十四日,才结束,最后几天的报道,乃是商业上的相关报道。

比如,这一年,多少商号注销,多少商号登记在册,又产生了多少商税,还有多少关税,海商的情况,以及对商贾的存在进行了一次热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