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李隆基挑起中兴之君的重担!

开元元年,卫士改为二十五岁入军,五十岁免。

封靺鞨太乍荣为忽汗州(牡丹江),加授大乍荣为忽汗州都督。

震国从此称渤海。

七月,太平公主阴谋废玄宗,李隆基与宰相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定计,合毛仲杀萧至忠、岑羲等。

赐太平公主死。

其余党羽或死或黜,人数甚多。

高力士以功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宦官权势渐盛。

十月,召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二月,改元开元。

改沿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

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这一年,可以说,是李隆基开始掌权的第一年,因为唯一对他的皇位有威胁的太平公主,败了。

成王败寇,太平公主想要行废立之事。

但是她还是小瞧了大唐的这些大臣们对于大唐王朝的忠心,小瞧了李隆基这位突然一鸣惊人的李三郎。

陈平安想了想,竟然稍加笔墨,描写了一下太平公主的传奇一生。

从一个备受宠爱的公主,到被吐蕃、突厥求和亲的时候,出家。

再到后来择婿,嫁给了薛氏出身的薛绍。

陈平安觉得当年的李治和武则天给太平公主择婿的时候,故意选的薛绍。

因为平阳昭公主的驸马叫做柴绍,而柴绍可是大唐的国公,平阳昭公主又是大唐一位传奇公主。

太平公主的封号里面也有一个平字,然后呢,她驸马的名字之中,也有一个绍字。

呵呵。

两位公主,一个天,一个地。

脏唐乱汉。

这个‘脏’字,其实也能用在太平公主的身上。

嫁给薛绍的时候还好,夫妻两人可谓是举案齐眉了。

只不过,薛绍后来被牵连了,直接处死。

武氏就又给太平公主找了个老公,乃是武家的人,性格温和,一个老好人。

但是,太平公主这时候并不想找这样的人。

在她的内心中,可能更讨厌武氏之人。

自然也就讨厌这个新任驸马。

所以,太平公主也学着武则天,开始找男人。

太平公主找的都是那些文人墨客,那些个自诩风流才子,却最后都成了太平公主的裙下臣。

这里面,就包括那位宋之问。

这位倒是留下了不少诗篇。

不过嘛。

这位人品实在是太差了。

有才无德。

陈平安还自己搜索过这人,看到过关于他的野史,什么卖友求荣等。

说实在,太平公主的裙下臣之中,最有实力的人,还是那位宰相崔湜(shi)。

这位可是差一点儿就帮助太平公主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的男人。

就是不知道,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后辈,李家的公主,是这么一个人,又会是如何神情呢?

估计会气的想要抽出七匹狼了吧?

开元二年,说起来,李隆基登基为帝之后,就摒弃了武则天执政时期,那种年年改元,甚至是一年改几次的陋习。

估计也是有着雄心,想要创造一番和李世民一样的丰功伟绩。

所以就坚持用‘开元’这个年号。

这一年,先是设置教坊司,称之为‘皇帝梨园弟子’。

还有就是薛讷战契丹,结果吃了败仗。

郭虔瓘破突厥于北庭。

这是武则天执政后期,中原实力因为朝堂争斗而减弱了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

再然后,就是复置十道按察使,这也算是让地方上的政吏得以肃正。

须知道,武则天时期告密之风盛行,朝堂之上你争我斗,地方上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啊。

可以说,地方上的官吏已经成为了土皇帝。

再加上,如今又多了一个节度使这个差不多文武一体的官职。

朝廷对于地方上的管控,其实早就不如贞观时期了。

好好一个府兵制,最后被李治和武则天给败坏了,以至于李隆基后来不得不建立了募兵制。

而募兵制的结果就是养出来了藩镇节度使,最终导致大唐和周天子一样,对地方的把控越来越弱。

最终,皇帝能够掌控的地方,也就是他的皇宫了。

开元二年的三月,毁武后天枢、韦后石台,这武三思为了巩固自身的权柄,专门建立了天枢来歌颂武氏的功绩。

李隆基下令,融了这个用铜铁建造的天枢,传闻,融了好几个月。

武三思连农具都给收起来了。

这种做法,当真是中宗时期最大的形、式、主、义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玄宗友爱兄弟出于至诚,然使诸王不问政,不任职,自后二百年遂无宗藩之乱,可供历朝借鉴。

这一点,李隆基做的确实不错。

唐朝的皇位,可以说,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后,都是伴随着血腥的传承。

李承乾的谋反失败,才有了李治登基为帝。

李治之后,就是武氏专权。

再然后,张柬之联合了其他大臣,攻破玄武门,行神龙政变之事,才夺回李家江山社稷。

而之后,李隆基其实也有过一次政变。

不过,他当时已经是皇帝了。

也算不上。

顶多是平定叛乱。

这个‘乱’就是太平公主。

她联合了当朝的宰相们,把持朝堂,李隆基这位帝王,说话都不太管用。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帝宝座,李隆基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所以,李隆基不想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再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就对那些亲王们很是友好。

这也算是真心换真心,自后二百年遂无宗藩之乱。

只不过,也可能是这些亲王其实也都没啥能力,也没啥野心,更没啥兵力。

因为兵权都在那些节度使的手中,亲王们根本就翻不起大浪来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隆基也算是做对了一件事。

或许,李世民看到这里,还是会说;李隆基乃是李家麒麟子。

现阶段,李隆基的表现那是真的没话说,也足以担起中兴之君的重任。

开元三年,能写的也有,比如姚崇这位‘救时宰相’,然后就是他应对蝗虫之灾的做法,也值得称赞。

再然后,就是铁勒九姓思结磨散等来降,郭虔瓘欲募关中兵万人赴安西、张孝嵩兵救拔汗那,威震西域。

最后就是李隆基最大的谋臣刘幽求因为帮助他除掉太平公主而被贬官,后来被复用,却又因为讦为怨望,出为刺史,十一月,愤恚卒。

同时,和姚崇并为宰相的魏知古也死了。

写完这五年的史册,这一次,并没有附加自己的一些情怀在上面。

算得上是中规中矩的史册。

狄仁杰死的那一篇史册,还有神龙政变的那一篇史册,也都因为这两人的身份和其影响力,才会加上了一些个人的情感在其中。

总的来说,就是陈平安更加喜欢狄仁杰这样的忠臣,又有着远见卓识的人物。

等到了第二天,常参结束没多久。

陈平安就带着史册,前往皇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