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稍作休息。
下午开始了年关大朝会的一系列活动。
这第一个就是祭祀天地。
每一年都会举行,而今年,李世民在祭祀天地之后,还打算祭祀炎帝和黄帝。
宋朝时期在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建立的炎帝陵,后来一直都是屡毁屡建,传承了千年。
陈平安也有讲述过,想要让百姓们的心中有着更好更高的信仰,可以推出炎帝、黄帝。
道家的三清、佛门的佛祖,这些都是其独有的。
而炎帝、黄帝乃是三皇五帝,是皇帝之象征,是天下之主的象征。
祭祀炎帝、黄帝,更能够提高帝王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
李世民也是深以为然。
便于贞观十年,下令在岐州渭滨县神农镇建立了炎帝陵。
于贞观十三年完工。
但是,李世民不可能这时候去岐州祭祀炎帝。
故此,在这皇城内则是有着炎帝、黄帝的像,还有太昊、少昊、颛顼,再加上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这三皇五帝在封神榜中也有出现。
也算是深入人心了。
所以,当李世民开始推崇三皇五帝,并且开始祭祀三皇五帝的时候,百姓们其实也是能接受的。
就是佛门和道门也都不敢说什么。
毕竟,三皇五帝也不仅仅是李世民提出来的,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个说法。
第一场祭祀,还是祭祀天地。
祭台之上,还要念着祭文,把十四年来的发展总结一下,然后祈求上苍能够保证今年还是一如既往的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第二场同样也是祭祀,祭祀三皇五帝。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如今,大唐四海臣服,很少有战争,就算是关内,也都是政吏清明,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
连山匪都没多少了。
毕竟,都能够过上好日子了,也没有官逼民反的情况,大家只要是有地种,有养家糊口的生计,谁还去当一个山匪,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呢。
陈平安作为赵王,也是这大唐的第一功臣,那是全程都跟在了李世民的身边。
算得上是天恩浩荡了。
好几场祭祀之后,才是会见各国使团。
值得一提的是,高句丽已经在北俱芦洲建立了高丽王朝,东瀛的那边也是一样。
犬上一家带着不少人,跑去了北俱芦洲那边建立了大日王朝。
舒明得知消息,气个半死。
苏我虾夷则是趁机直接掌控了整个北地东瀛。
而这一次,天朝上国大唐的大朝会。
高丽王朝、大日王朝、东瀛也都派遣来了使团,他们在贞观十四年的十一月中旬开始,就陆续进入长安城,进驻在京师的官廨中。
一个一个到了京师的第一步,就是撒钱。
东瀛比大日的钱要多一些。
毕竟,他们还有一个银山,虽然最大的已经被大唐占据了,但是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矿。
而他们也在北俱芦洲那边发现了一些金矿和银矿,所以还是有一点儿钱的。
为了打通关系,也为了寻求大唐官吏们能够在天可汗面前说一些好话。
他们也都是费尽心机。
陈平安已经拒绝了好几个使团的主使的请帖。
不想和这些使团们打交道。
陈平安在自家的书房里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把手里的文书放在一摞子卷宗上。
这些卷宗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检索,想到的很多内容,上面记载着他接受到的所有的知识点。
可以说,这些个卷宗若是公之于众,那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到的轰动。
不过,他没打算把所有的内容都拿出来。
李世民也不会允许的。
陈平安也不会那么做,他只是想要写下来,方便自己可以随时查看。
毕竟,人力也有尽时。
来到大唐已经十四年之久了,十四年的努力打拼,陈平安现在也已经是三十四岁了。
可若按照心理年龄差不多是四十四岁。
都说,三十四的年龄,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年龄。
而四十四岁,那就是快要退居二线,要给自己想一条退路了。
陈平安也在给自己想退路。
当然,李世民和其他的帝王不一样,不必担心走狗死、狡兔烹的结局。
最起码,李世民老了,应该不会想着,自己要死了,把那些个大臣们也都一起带下去吧。
也就只有老刘、老朱会这么干了。
陈平安想的退路也并非是害怕以后会如何,而是想着,该如何让将作监一直能够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将作监。
不管这王朝如何变迁,但是历代帝王都应该重视将作监的作用。
都应该重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长孙无忌那个老狐狸提了一嘴,要不要建立工学院。
陈平安直接拒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旦建立了工学院,那就是学院了,和帝国的教育挂钩了。
别看大唐现在推行了官学,可是儒学依然还是深入人心,百年之后,很有可能就人亡政息了。
到时候,说不得,会有一些儒门的人站出来,重新推行儒学。
就好像是宋朝时期的二程理学、程朱理学、洛学、关学等学派一样,直接来一个学派之间的争斗。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二学相争,反倒是把工学给打压下去,退出了历史长河。
这种事情,在前世可是发生过好几例呢。
不建工学院。
不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
只是把工学夹在了官学的六科之中,以后也不会被刻意针对。
工学真正的圣地,应该是将作监。
将作监应该是为帝王,为帝国服务。
就像是儒学一样,皇帝要用儒学来治国,来教化万民,也要用工学来壮大自身实力。
对蒸汽机、发电机等等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改良,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技术创新。
这样一来,中原之地才能够一直站在这一个大地上的科技强国的巅峰之位。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这一句话,可是一点儿都没有说错呢。
陈平安整理好了卷宗,拿着几个图纸,去了将作监。
年初的大朝会和往年也没什么区别,就是多了好几个使团,来自于西方的、南方的、北俱芦洲的。
等到大朝会结束,又是休息了几日。
一直到正月初九,才再一次举行了朝会。
然后,大朝会上商讨的事情,也就在这时候,要开始施行了,该做规划的做规划,该去京察天下的京察天下。
陈平安也是去将作监,开始了新的一年的新研究。
首先,就是要召开一次大会。
毕竟,将作监这边也放了一个年假,大家都是穿着新袍,前来将作监上班。
要让他们收收心了。
“大朝会上,陛下再一次提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
“我也希望诸位能够把这八个字牢牢地记在心中,在这将作监,不怕你一年来没能发明出来什么,而是怕你懒惰、拖延、不去做!”
“很多的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找到问题之所在。”
“今日改进一点,明日改进一点,一年下来,就是改进了一大步!”
“其次,在研究之时,也要注意安全。”
接手将作监这么多年了。
陈平安也终于理解,为何一定要开会,有时候,开会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这种方式乃是敲警钟、传达思想认知等的最好方式。
其实,这么一想。
开会这种形式,已经是传承了几千年了吧。
远了不说。
就说这大唐,也有着大朝会、朝会、常参。
陈平安自从理解了开会之后,这新年之后的将作监的第一次大会,就是半个时辰左右。
也不仅仅是他在发言,还有田季这位将作监的老人。
然后还有几位将作监的少匠,以及将作监的新少匠,都会站在台上发言。
有总结,有规划,有感想。
这种大会的形式在千年之后可能会常见,可是在大唐的将作监,还是很少见,新鲜感十足。
将作监今年又增加了几个研究项目,比如留声机、交变电流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根据王玄策改良的蒸汽机,想办法朝着内燃机的方向改进。
因为现在有了动力效果更好一些的蒸汽机,也就能够弄出相关的车床了。
能够打磨器件的边边角角,一直致力于研究气密性的工坊,也一直在想办法呢。
所以还要建立更多的研究车床的工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改良蒸汽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没有更好的工具是不行的,而普通的工具,比如钳子、扳手什么的,已经不能满足将作监的研究了。
还是需要车床,不说什么数控车床,就是这最简单的的车床,也要有啊。
对于将作监该怎么发展。
李世民从来没有过问,虽然也很关心,但是他相信陈平安能够管理好将作监。
再加上,还有一个工部尚书马周呢。
陈平安这些年来在将作监的历练也不少了,心中的年龄已经是四十四岁了。
自然也养出管理者的心气儿。
……
二月初六。
一直安分了很多年的吐谷浑,终于又安耐不住,开始闹事儿了。
面对大唐不再持续发展西北的丝绸之路,而是改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还要在兰那泰建立重城和码头,甚至是造船厂。
吐谷浑的丞相宣王挟持了诺曷钵,并且还联合了吐蕃的一些大臣,直接杀死了安西都护府的一些边军将士。
直接撤到了西北,靠近沙漠的地方,打算又联合西突厥的几位可汗,一起攻打大唐的河套地区。
因为这里在大唐的治理之下,如今已经是成了一片良田。
在这里有着一个粮仓。
若是能够攻占河套地区,再拥有了粮仓,他们就能够有充足的粮仓供应。
可以趁势南下。
一直镇守在并州的李勣、裴行俭,得知了西北的意外情况之后,立即一封书信,送去了长安,并且下令全军戒备。
一旦河套地区有了战火,他们必须迅速出兵。
这些年修建的长安至并州的官道,也让这一封战报送达到长安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六天的时间。
可别小看了这六天的时间。
往返就是十二天。
也就是小半个月。
这要是以前,边关肯定是已经打起来了。
而现在,长安这边不仅可以很快知道吐谷浑的情况,也能够迅速做出决策来。
李世民得见战报,直接把战报丢给了李承乾。
区区一个吐谷浑的丞相罢了。
已经不足以他兴师动众,让监国太子李承乾联合军机院那边商讨迎敌对策就行了。
李承乾得到李世民的指示,立即就在军机院召开了会议。
“殿下,臣以为,当以并州大都督李勣李将军为帅,骁卫将军裴行俭为先锋将军前往河套地区御敌。”
“区区一个吐谷浑罢了,也不必过于惊慌。”
李承乾监国以来,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次指挥战事,自然有一些经验不足。
等听到尉迟敬德的建言之后,就稍微安心了一些。
“诸卿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直接回到:“尉迟将军所言不错,区区一个吐谷浑,只需出兵,就能够迎刃而解。”
李承乾听了,也就直接下令道:“好,那就以李勣为帅,裴行俭为先锋将军!”
顿了一下,李承乾补充道:“孤要见到那主贼的首级!”
长孙无忌等人看着眼神坚定,气场和李世民有着七分相似的李承乾,只觉得好像是见到了少年时期的李世民。
“喏。”
随着军机院这边的命令下达。
以快马加鞭的速度送到了并州。
而这时候,李勣已经让裴行俭先一步出兵了。
区区一个吐谷浑的几万反贼罢了。
还是让裴行俭、席君买这样的年轻将领去摆平,也好刷一刷军功。
而这一次的战事。
其实也被很多人关注着。
因为大唐自贞观元年之后先北征、又是西征,一个火霹雳,直接不费一兵一卒镇压了吐蕃,让吐蕃元气大伤,到现在都只能被迫移民了。
之后,又是东征、南征。
使得如今大唐周边的番邦们只能是夹起尾巴,不敢对大唐有一点儿不敬。
可是,时间长了。
大唐的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的日子却水深火热。
自然也就有了想法。
若是吐谷浑这一战,不说打赢了大唐,若是能够牵制大唐。
估计就会有更多的人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