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襄汾民生

第185章 襄汾民生

“李陌,不要着急。如此复杂的机具,换做是谁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儿便有改进的头绪。”王凝雪对李陌已经比较了解,从他的神情之中看出了些焦虑。

“长史,这织机看似复杂,但其实原理不难。”

“所谓经天纬地,南北纵向为经,东西横向为纬。”

“不管多么复杂或者简陋的织机,都是把一根根的经线和一根根的纬线交织成一匹匹面料。”

“长史请看,织机上这个轴叫做经轴,是专门管经线的轴。”

蔡琏详细为李陌介绍着织机的原理。

经他介绍,李陌大致对织机有了清晰的认识。

织机主要包含了:送经,开口,投梭,打纬,卷布五个步骤。

只要将这五个步骤设计为独立的部件,再通过部件相互结合,重复运转,便可实现织机的自动化操作。

明白了织机运作的原理,对于李陌来说,设计机械部件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他瞬间便有了思路。

“蔡明府对机具一途也很精通?”李陌没想到蔡琏能对织机的运转了如指掌。

“这还是托长史的福呢。”蔡琏笑着说明了原由。

他和白守业、陈文烈不止一次到访过太平,从工坊的参观过程中,他们深知李陌精通机具制造,于是回到襄汾后便苦苦思索襄汾的发展。

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几人才商量出了一套靠纺织致富的方案。

眼前这织机便是几人反复尝试后改造而得,虽然看起来还是很笨重,但已经比大唐现有的织机功效提升了不少。

有了好用的织机,他们迅速将其推广到全县,如今的襄汾,每户都有一台这样的织机,这才保证了相对较高的丝绸和布匹的产量。

“没想到蔡兄对襄汾的乡民居然如此上心,小弟佩服。”

听完蔡琏的解释,李陌大为敬佩。

没想到眼前这几人居然无师自通,纯靠摸索也近乎将襄汾带到了致富的路上。

“与长史想比还是差了太多。”蔡琏客气的回应。

“再走访几户百姓人家吧。”李陌觉得单看蔡琏家还不足以说明一切。

在蔡琏的带领下,李陌和凝雪来到了县城的一户普通人家。

宅院之中,

一名年轻的妇女正在院中用大陶锅煮茧,

厢房的门敞开着,依稀看到另一名妇女正在纺纱。

一架和蔡琏家一模一样的织机摆在厢房正中,一位老妪带着另一名年轻的少女正在织机上劳作。

“明府,你怎么来了?”院中的妇女满是激动的用围裙擦了擦手,“婆婆,明府和白掌柜、陈掌柜来了。”

织布的老妪听说是蔡琏来了,连忙扔下手里的伙计,匆匆走了出来。

“明府,快请屋里坐。”老妪兴奋的转身就要将蔡琏等人领入正房。

“都是女眷,多有不便,本府就是随便看看织布的情况。”蔡琏和几位妇女搭话居然略显羞涩,脸色微红。

“多亏了明府几人,眼下俺家每三日可织一匹生绢,足足能卖上四百钱呢。”

“前些时日大郎和二郎也托人在太平捎回来了五贯钱。”

“这日子可算是有盼头了。”

照这么算,这家人有六口,两个男丁在太平上工,四名妇孺在家织布,一个月的进项居然有九贯之多,这可算是相当的富裕了。

老妪激动的讲述着家里的情况,满脸都流露着知足。她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问题,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手帕打开,里面包裹的是一张纸。

“明府,你给掌掌眼,捎钱回来的二顺讲,这一片纸就是五贯钱,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纸片还能当钱了。”

“梁婶儿,你就放心吧,这是太平柜坊的汇票,是五贯钱没错,用的时候直接去柜坊取了便是。”

蔡琏耐心的给老妪介绍了一遍汇票的作用。

李陌、王凝雪听了也满是惊讶,没想到柜坊开业还不足一月,襄汾的百姓都开始用起来了,照这进度,用不了一年便可推出纸钞了。

“梁婶儿,这新式织机是否好用?”旁边的陈文烈询问。

“好用,太好用了,比以前的老织机速度快了好多,还特别的省力。”

“陈掌柜伱教的织布歌谣也好使,俺和丫头干起活儿来特别的顺。”

老妪对陈掌柜和他们改造的织机赞不绝口。

“蔡兄,可以了,咱们再去别家看看吧。”李陌没想到蔡琏在坊间的声望也如此之高,看来好官不只是自己一个啊。

凝雪从旁看了也满是羡慕,这种民心相向的感觉,她在李陌身上看到过太多次了,可是发生在别的官吏身上,总觉得格外的振奋。

可能是自己和李陌太熟了吧,反而感觉不到那种深得民心的快感了。

“这两位俊俏后生是?”老妪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是咱长乐郡的长史李陌,太平商会的会长、制造署署令王凝雪小娘子。”

蔡琏从旁做了介绍。

“原来是大恩人来了,老婆子眼拙,还请赎罪。”老妪说着居然拉过来几名后辈,要给李陌磕头。

这一举动可把李陌给惊得不轻,他连忙和凝雪一起连拉带劝,这才将几人给劝住了。

唐朝一般不流行磕头,即使见了圣上,或者是上官也只是拱手弯腰行礼即可,磕头只对长辈以及非常尊敬的人才会有。

“李长史,俺家那两个后生全在太平上工呢,说是只要劳作满一年了就能换套宅院,而且工钱还照发。若不是有他俩捎回来的工钱,没准俺家都挺不过这个春天。”老妪激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婶娘客气了,这都是小子应该做的。”李陌客气的回应。

老妪情绪明显很是激动,她一会儿拉着李陌要进屋喝水,一会儿又说要留吃饭,甚至还问李陌有没有娶妻。

几人好一阵寒暄,好不容易才“逃离”了老妪的家。

出了梁婶儿家,几人又走访了几家住户,情况全都差不多。

乡民们虽然刚过上踏实的日子没几天,但一个个全都洋溢着有盼头的情绪。

几家走访完,李陌依旧不放心,他又驱车带着几人出了县城,到附近的几个村庄也简单转了一圈。

情况稍微比县城之内差了一些,但基本的温饱已经不是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