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蛮兵入城

打发走使者,廖化立即派出两名骑兵,尝试联络支援临沅城的五溪蛮。

两名骑兵分头行动,一人走北门,一人走南门。

由于城门已经封死,所以,为了不破坏城门的防务,人和马都是使用绳索吊到城下。

从使者指名道姓求见自己这方面来分析,潘濬确实知道廖化进入了临沅城。

如果樊胄没有投敌,廖化行踪泄露的最大来源,可能就是五溪蛮。

毕竟,廖化在五溪蛮营寨呆了七天。

那名刺杀老王嫌疑最重的蛮兵消失之时,廖化还没有暴露,但是,有心之人很容易猜到廖化的身份。

没有证据表明,失踪者是江东军内应。

廖化更没有把握,五溪营寨里没有江东军的其他内应。

一旦五溪蛮加入战局的消息泄露,敌人就可能把目标对准五溪蛮。

提醒友军小心中伏,通知沙摩柯加强个人防护,就变得非常重要。

按理来说,廖化让潘濬的使者丢了面子,潘濬总该象征性的发起攻击,做出挽回。

然后,使者回营之后,潘濬并没有发起进攻,甚至,没有指派其他使者和廖化联系。

除了日常侦查外,江东军整日留在营寨中,并没有制造攻城武器。

廖化不敢大意,加快了流民兵的训练速度和训练强度。

流民兵在短时间内无法投入战场。

为了增强城池防御的机动力,在城头防御的基础上,廖化又集合了多支在暴乱当晚表现优秀的汉夷兵将,作为预备兵力。

为了把士兵从繁琐枯燥的劳力中解放出来,廖化还雇佣流民参与城池的建设。

除此之外,廖化还亲自参与制定并实施了几次对江东兵余部的围剿。

临沅城的有生力量都被发动了起来,城墙得到加固,城门处也增加了大量城防物资。

这期间,江东军丝毫没有攻城的意向,粮草输送也停止了。

使者离开之后的第三天,江东军烧掉营地,有秩序的撤军。

潘濬并没有撤向南边的沅南城,更没有北撤沅水。

江东军选择沿着五溪蛮的进兵方往东走。

五溪蛮兵是廖化在武陵郡的最大依靠,不能有失,一旦这股力量受到损失,武陵战局就困难了。

所以,廖化立即命令民夫清理东门,征调那近千预备兵,冲出城门。

为了保证队伍的战斗力,防止行军时产生混乱,廖化没有使用新训练的流民兵,所有兵将都是汉夷老兵。

廖化很仔细,出于对潘濬的防备,担心对方故意引诱汉军出城,追击的时候,汉兵和江东军保持了充足的反应距离。

按照廖化的部署,如果潘濬袭击五溪蛮兵,廖化也可以在得到消息之后,急行军入场。

如果潘濬调头反击,廖化同样可以从容带兵撤军。

追击路上,江东军确实一度杀了个回马枪。

但是,廖化及时得到情报,带兵脱离接触,和敌兵拉开了距离。

正是这一轮偷袭失利,潘濬开始调整行军方向,部队朝着北方撤退。

廖化出城的目的原本就是接应武陵蛮,潘濬撤离之后,廖化仅仅增派了斥候打探情报,却没有追击。

继续派出传令兵,廖化尝试和五溪蛮取得联系。

没有了江东军的阻挡,廖化的士兵成功和五溪蛮斥候联系上了。

五溪蛮的先锋加速行军,与廖化的部队合流。

统帅这支队伍的,正是沙摩柯。

沙摩柯告诉廖化一个好消息,离开营寨的时候,他说服了族中很多老人。

族人同意追加更多兵力,更积极的参与武陵战事。

这位五溪蛮王倒也是个热血之人,受到廖化的诱导,他一直认为江东军才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得知北方有一支江东军成建制部队后,这名年轻的五溪蛮王甚至提议追上去,对江东军大杀一通。

廖化劝住了这位年轻的蛮王,他认为反攻的时机不成熟,江东军必然会向武陵郡追加兵力。

这时候,经营好临沅城,对敌军进行防守反击,变得愈发重要了。

派出传令兵,廖化向樊胄通报了五溪蛮即将入城的小心。

命令樊胄打扫部分城区,为蛮兵提供驻地的同时,廖化要求对方准备好酒宴,给五溪蛮接风。

廖化和沙摩柯两人继续等了一段时间,五溪蛮兵陆续和廖化集合。

汉军总兵力近四千,已经有了和潘濬正面一战的能力。

潘濬派了不少斥候,试图打探汉兵的虚实,但是,江东军始终没有发起进攻。

廖化同样没有和潘濬决战的意愿,他带兵西行,返回临沅城。

……

一场酒宴,让城中的紧张气氛瞬间消失了。

沙摩柯带领三千五溪蛮进入临沅城,流民们对汉军增加了不少信心。

在酒席上,不少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沙摩柯亲口许诺,他会以五溪蛮王的身份,劝夷兵们配合廖化。

别人可以喝醉,但是廖化不行,所以,喝了个半醉之后,廖化就以不胜酒力为由告辞了。

这是五溪蛮进城的第一天,廖化没给沙摩柯安排任务。

但是,廖化却堆积了很多军务,需要连夜处置。

低头审核城防报告时,樊胄找到了廖化。

樊胄似乎没有喝酒,头脑很清醒,他告诉廖化,南城的流民安置工作已经结束,西城的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廖化对樊胄进行了高度赞赏。

樊胄迟疑了片刻,面色变得严肃,他告诉廖化,临沅城里的粮食存量不多了。

一开始,廖化以为自己听错了,连续追问,得到樊胄的肯定回答,廖化的酒意也惊醒了,他知道麻烦大了。

廖化反问道:“你之前带我参观过仓库,仓库中有大量粮食储备。”

樊胄连忙辩解,“我那时不知道你的太守身份,为了稳定军心,才没说实话。”

“实不相瞒,大部分的‘粮堆’都是杂物,按照咱们城中的粮食储备情况,将士们还能坚持不超过七天。”

廖化大吃了一惊,如果早知道城内粮食紧张,廖化也就不会下令大摆筵席了。

廖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自己表露身份已经很多天了,樊胄应该提前劝自己。

没有粮食,部队会立即失去战斗力,如果潘濬重新杀回临沅城,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有些愤怒,“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樊胄连忙解释,“我想跟你说,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城里的粮食问题原本并不严重,但是……”

看到廖化不满的神色,樊胄不再迟疑,“救济流民和武陵蛮入城两件事让粮食危机提前爆发了。”

樊胄说的这两个命令,其实都是廖化下达的,在临沅城的粮食危机问题上,廖化有责任。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全怨廖化,如果早知道城里粮食不足,廖化会采取更合理的分配粮食方式。

廖化语气有些急躁,“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咱们需要解决问题,你是武陵从事,对武陵很了解,咱们从哪能弄到粮食?”

樊胄的语速同样很快,似乎早有准备,“武陵郡并不是产粮重地,咱们的兵力对于粮食的需求又太大了,很难从附近的村庄中征粮,我建议,立即带兵进攻沅南城。”

廖化未尝不知道,想要获取大量粮食,唯一的办法就是攻打城池。

距离临沅城最近的,恰恰就是沅南城。

沅南城的城防未必比临沅城坚固,但是,攻打沅南城的时机,却比不上进攻临沅城的更好。

樊胄起事的刚开始,武陵郡远离前线,江东军守备松懈,给了汉兵可乘之机。

临沅城易手后,过了这么长时间,沅南城的守将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会加强警惕,做好防备。

尽管得到了武陵蛮兵的支援,廖化也没勇气强行攻城取胜。

潘濬麾下的部队可比五溪蛮兵精锐的多,都没敢直接带兵攻城。

但是,廖化没有其他选择了,他只能接受樊胄的建议。

此时的廖化也顾不上对樊胄忠诚度进行怀疑,把临沅城的军政交给了樊胄。

廖化决定,第二天一早带领主力南下,樊胄带兵守卫临沅城。

当然,廖化也不是毫无防备,他会以训练新兵为由,留下苏由和那支流民军。

虽然廖化不相信潘濬会立即带兵南下,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樊胄至少守住城池七天。

……

樊胄虽然曾经跟廖化吹过牛,号称武陵郡有战兵三万。

但是,整个临沅城能够作战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一万人。

这其中,还有大量未成年和岁数较大的士兵,根本不适合作战。

为了顺利夺下沅南城,廖化动用了大批兵力。

他不敢让临沅城的守备过于空虚,所以,城中留下了两千战兵和两千老弱。

其余兵力迅速南下,进攻沅南城。

和廖化料想的一样,敌人早就在沅南城附近坚壁清野。

汉军没有办法从沿途的村庄中搜集粮食。

所有的粮食,都需要从临沅城输送。

为了减少损耗,廖化没有雇佣民夫,而是让军队自行运粮。

汉兵南下的当天中午,先锋到达了沅南城。

城上的敌军却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