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防线争夺

得知魏军赶到兴山战场附近的消息后,廖化立即调整了计划。

关平接管东岸大营防务,同时,负责通知并接应陈邵撤军。

在卫兵的保护下,廖化亲自退回第一道防线,指挥守兵加固防线,做好警戒与防范。

廖化相信,尽管他拒绝了孟达的提议,但是,那位投机者必然无法挡住立功的诱惑。魏军必然会偷袭汉军的粮草大营。

在廖化的计划中,汉军迟早会撤军,他需要向魏军释放出一种无力北上的信号。

尽管汉军此刻面临被魏军和江东军同时夹击的风险,但是,此时的汉军刚刚取胜,贸然撤军不合常理,还会引起敌人的警觉。

等到魏军成功偷袭汉军粮草大营,焚烧了全部军粮,廖化再下令撤军,才会表现的更自然。

由于汉军存粮充足,廖化提前做好了准备,到时候,汉军的撤兵行动也会有秩序进行。

不惜用粮草大营当作诱饵,廖化的目的,是为了让魏军误以为解决了熊山方面的汉军威胁,并不代表,汉军为了诱敌,需要把部队真的置身于死地中。

和汉军的粮草大营相比,更让廖化觉得惋惜的,是汉军在东岸的经营与布置。

一旦下令撤军,两道防线,一道浮桥,再加上东岸大营,将会全部丢弃。

整修一条注定会放弃的防线,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然而,这些事情,却不得不做。

浮桥是汉军目前的唯一退路,不容有失。

汉军修筑浮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上庸郡的粮车顺利通行。

从浮桥设计的开始,汉军就没有想过要依托浮桥作战,所以,浮桥附近没有设置防御设施。

当然,这也并不是廖化大意。

汉军的第一道防线,距离浮桥很近,一旦浮桥出现意外,守卫防线的将士们会立即出击,反击敌军。

想保住浮桥,就得先保住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一旦失守,魏军必然会破坏浮桥,那时候,北有魏军,南靠兴山城,汉军会陷入绝境。

失去了浮桥,汉军数千人的大军,可以利用的逃生工具,只剩下两艘快艇。

别说仅仅是艨艟,就算运载力较大的斗舰,同样无法快速完成汉军兵力的运输。

使用快艇调兵,汉军注定无法在短时间内撤回西岸。

河道视野开阔,无论怎样隐藏与掩饰,敌人都会发现汉军的兵力调动。

撤军之时,一旦遭遇某一支敌军的追击,汉军就会立即陷入被动,即使没有马上崩溃,也会因为遭受牵制,出现大量伤亡。

放弃向西撤离,退入东部熊山,那更是一条死路。

敌兵的围剿,军需物资的匮乏,山林中的蚊虫野兽,甚至于迷失方向,都会让全军死无葬身之地。

西部熊山,至少还靠近上庸郡的友军,将士们在心理上还有一丝安全感。

进入东部群山,东西南北,全是敌人,汉军将士可就真成为了一支孤军。

为了不让汉军处境恶化,守住第一道防线,是廖化势在必行的任务。

尽管如此,廖化却没有立即增派兵力,支援第一道防线。

魏军出现的时机太好了,此时汉军刚刚夺取了东岸大营,疲惫的将士们需要休整,物资也需要仔细清点与调配。

更重要的是,目前一切都在廖化的掌控中,他没有必要表现的太着急。

廖化甚至没有干预守将的部署,早在带兵南下征战的时候,他就已经猜测到了魏军出现的可能性。

汉军在北部防线上早已部署了兵力,哪怕没有得到支援,防线上的守兵依旧足以完成警戒任务。

关平接应陈邵,留守东岸大营。

宋万和其余汉军疲兵,则暂时留守第二道防线休整,等待廖化的下一步命令。

两道防线距离接近,只要汉军能够派出数量的斥候进行侦察,提供充足的预警与反应时间。

魏军发起突击的时候,汉军就可以迅速从后方防线上调兵。

大战在即,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将迅速下达了备战命令,将士进入了战时状态。

值守和巡逻的兵力不断增加,斥候的兵力和警戒范围也同样在扩大。

为了加快防线的修筑,汉军开始往第一道防线集中调集物料,汉军不惜使用了仅存的木牛和鹿车。

物力跟上了,人力资源同样没有打折扣。

这两日征战中得到的降兵,全部打乱了编制,伍长以上的降兵,集中在第二道防线上,统一看管,防止生事,其他降兵,分成了两部分。

廖化同意了第一道防线守将的请求,大部分降兵,派遣到第一道防线上,参与汉军防线的建设。

另一小部分降兵,参与体力劳动。

廖化安排另外的部将,看管这些降兵,在东岸大营附近,原本的浮桥位置,重新开始修建浮桥。

廖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如果魏军攻破了第一道防线,或者,毁掉了汉军的浮桥。

那么,汉军至少还可以尝试修建第二条浮桥。

为了加快速度,廖化命令两岸同时开工,快艇很快把命令传回西岸。

出于隐藏行动和侦察敌情的双重考虑,汉军在第一道防线的外围,加大了斥候的警戒和侦查力度。

所有人都得到了死命令,不论遇到什么人,不论对方有什么难处,一律驱赶,不能允许任何陌生人员接近汉军防线。

必要时刻,将士们可以动用武力。

不仅仅是第一道防线,所有的汉军驻地,都在积极备战。

……

战事开始的时候,廖化正巡视防线,他恰好来到了降兵修筑防线的那一位置。

汉军对江东军降兵很好,不仅没有体罚,饮食用水都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为了方便劳动,汉军没有对降兵使用任何约束措施。

这并不是守将大意,从第一道防线南下,一直到达兴山城江东军驻地,这之间,至少隔着汉军的三处重要据点。

而且,汉军守将在使用这些降兵的时候,同样保持了警惕。

不仅安排了汉兵监管,还断绝了降兵的逃跑可能。

如果把第一道防线看成三个部分,那么,降兵们集中修建防线的位置,在防线的中间,两侧都是同样修筑防线的汉军将士。

无论降兵打算向西逃进河道,还是往东退向熊山,都会面临汉军士兵的阻拦,没有任何机会。

廖化没有上前干扰降兵们的劳作,确认了施工进度,正准备离开,远处响起隆隆战鼓声。

一些魏军骑兵离开了驻地,朝着汉军防线,发起全面冲击。

这支魏军来势汹汹,进攻的,是汉军的整条防线。

在这波魏军骑兵的身后,还有另一支骑兵,敌军骑阵中簇拥着一面将旗。

汉军早有备战计划,面对敌人的进攻,防线上的汉军将士纷纷动身,抵达防线外围的木栅和鹿角处,做好战斗准备。

命令看管降兵的军官提高警惕,停止防线的修筑工作,同时,廖化还派人通知后方的宋万集合队伍,立即调兵支援。

没有继续在降兵处逗留,廖化快马加鞭,来到西侧防线的守将身边。

守将刚刚集结起一批汉兵,似乎准备动员将士离开防线,反击敌兵。

廖化立即下达指令,“给我挡住魏军的进攻,至少,确保防线不能有失,明白吗?”

部将是一名屡立战功的老兵了,经验丰富,他朝着廖化抱拳行礼,“将军放心,这里尽管交给我,请廖将军到后方,等待我军胜利的消息。”

说完,部将把头转向身边的汉兵,“你们快保着将军,返回后方。”

廖化摆摆手,“我也是军人,军人没有临阵退逃的道理。”

部将连忙解释,“将军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希望将军能到后方,统筹全局。”

廖化再度摆手,“我在前线,可以更快统筹全全局,你快去下命令,别在这里浪费时间。”

部将不再客气,立即离开,下命令了。

来到防线边缘,廖化倚靠木栅,远眺魏军。

魏军看上去来势汹汹,发起了全面攻击,其实上,敌人第一波的进攻兵力不算多。

不少骑兵驻马骑射,箭矢在空中乱飞。

那些冲锋中的魏军骑兵,也不傻,没有直接冲击汉军的鹿角和木栅。

接近汉军外围防线的时候,魏军骑兵纷纷下马。

部分骑兵看管战马。

其余下马骑兵,则从马背上取下盾牌和长枪,攻击汉军外围工事。

汉军同样做好了战斗准备,就连那些从前线退下的斥候,也就地参与到防御中。

魏军的进攻看上去凌厉,却很克制。

如果第二道防线上的汉军援军能够迅速抵达,汉军或许可以在击退魏军的同时,保住防线外围的防御工事。

汉军准备充分,如果魏军不继续追加兵力,那么,问题不大。

外围防线没有出现问题,江东军降兵的那一段防线上,却突然响起了厮杀声。

厮杀声愈演愈烈。

魏军将领似乎意识到了战机,尘土飞扬,那些预备骑兵开始跑动起来。

降兵带来的混乱必须立即平定。

战事紧张,等到士兵打探清楚情况,那可能已经晚了。

守将不知所踪,危机时刻,廖化不得不挺身而出。

廖化召集了身边的将士,留下最低限度的兵力,守卫当前防线。

廖化亲自组织部队,朝着厮杀声响起的位置,冲了过去。

防线并不长,廖化很快找到了目标,此时,混乱扩大到了整个降兵队伍。

并不是所有降兵都参与作乱,但大部分的降兵都慌张无措。

有人四处逃窜,有人试图反抗,还有人,居然当着廖化的面,躺倒在地,试图装死。

廖化大喊几声,试图安抚降兵情绪,声音却根本无法传达给现场的降兵们。

这些降兵早已经被汉军打乱了编制,而且,他们又没有趁手武器,根本就无力与汉军对抗。

汉军的兵力正在集中。

不仅仅是廖化,附近的其他汉军也发现了这场暴动,出兵支援。

正常情况下,这些降兵在汉军营地里掀不起太大的乱子,问题在于,魏军的进攻,牵制了汉军太多兵力。

汉军当下的任务,并不是安抚住失控的降兵,而是立即恢复防线的防御力。

非常时期,就要做一些非常事情。

廖化派出士兵,了达最新命令。

要求江东军降兵南侧的汉军,让开一条通道,供降兵们逃亡。

同时,命令东西两侧的汉军将士们同时发起进攻,逼迫降兵迅速离开这第一道防线,朝着南方撤走。

为了尽快驱赶敌兵,汉军开了杀戒。

在刀枪的威胁下,降兵们迅速逃亡,汉军正在恢复对防线的控制。

但是,降兵没有全部往北撤离,意识到两侧出现危险后,不少人开始往北方逃跑。

一些跑的快的降兵,已经开始冲击汉军的外围防线了。

在廖化彻底平息降兵引起的混乱之前,他面前的这段外围防线,已经在魏军和江东军降兵的联合冲击下崩溃了。

第二波魏军骑兵已经下马了,开始朝着廖化的方向发起冲锋。

魏军大营再度出现了大批骑兵,敌人似乎准备追加兵力了。

突破口附近还有不少汉军兵力,但是,这些将士对魏军的攻势束手无策。

只有在形成整体的时候,防线才能形成防御效果。

廖化面前的防线,防御能力也在降兵的冲击下,大大下降。

廖化能够依赖的,只剩下身边的将士。

意识到战局出现麻烦,廖化指挥部队,尽量朝着自己的位置集中。

所有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守住防线,挡住敌人的冲击。

稳定住战局,或者,至少坚持到汉军援兵抵达战场。

魏军距离汉军的位置越来越近,一些士兵已经举起了兵刃。

魏军和江东军不一样,对于这些将士,廖化不敢大意。

受到魏军高昂士气的影响,原本北逃的江东军降兵,也有不少人捡起武器,加入了魏军的进攻队伍,杀向了汉军。

此时,敌人突破了汉军的外围防线,突破口还在扩大。

廖化所在位置,汉军的队列十分混乱。

第二道防线上的援军,也迟迟没有踪迹。

战况糟糕极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