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河入海

北宋历代皇帝都崇道,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真宗朝,他为赵家找了一位祖宗: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大神”赵公明。

赵公明固然厉害,可也只是个武财神。

照顾你宋朝发大财就算了,还想长生?想屁吃呢!

于是到了徽宗朝,赵佶不再满足于天上只有一个赵公明撑腰,林灵素的出场,一下把徽宗变成了玉帝长子,长生大帝君下凡。

这可是长生啊!

而且还是长子,有继承权的!只要熬死了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岁的玉帝,他就能继承天庭了!

多么美好!

即便知道这可能只是一个美梦,赵佶也想继续做下去。这也正是他如此宠信林灵素的缘故。

蔡京的反击很迅速,他向徽宗进言,既然河南和山东大旱,正是需要仙师出手的时候,恳请金门羽客向天求雨。

如今蔡攸、林灵素、徐槐隐隐组成了三角同盟。正如蔡京、童贯、梁师成三人的三角同盟一般。

为了打破敌人的同盟,蔡京一伙儿商议对策,直接对付蔡攸?蔡京有点舍不得;对付徐槐?他的分量还不够。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向林灵素下手。

“仙师,你可有办法?”

赵佶也没法反驳蔡京如此光明正大的情求。

“为国为民呀仙师!”

蔡京在旁边冷冷的说道。这是当时林灵素撺掇徽宗免除京东西路粮税的说辞,今天他要还回来。

“哈哈哈,这有何难!”

林灵素岿然不惧,一甩佛尘,道:“我在天庭掌管雷部,而我的师兄王寀掌管雨部,待我将其请来,必能降下一场豪雨!”

“王寀?可是江州神童王辅道?”

徽宗对此人还是有点印象的。

王寀少年神童,祖籍江州德安,父亲王韶两榜进士出身,乃是熙河拓边两千里的功臣,官至枢密副使。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被贬洪州。1081年去世,追赠开国侯。

王寀的哥哥王厚两榜进士出身,在熙河开边,战功卓着,官拜熙河经略安抚使,经略西域多年。后来被贬为郢州防御使,死后追赠宁远军节度使。

王寀同样两榜进士出身,翰林学士,官至兵部侍郎,二十七岁那年,突然发了疯,然后弃官回老家修养。传言他开始好神仙道术。一家三进士,家门显赫的王家也因此衰落。

“想不到王辅道竟然是你的师兄。”

徽宗也感叹命运的神奇。

“师兄当年疯病,其实乃是窥破胎中之迷,明白了自己神仙身份,不愿贪图红尘富贵。如今陛下有召,他一定会来相见的。”

林灵素信誓旦旦道。同时也暗道好险,幸好自己用师兄的名义拖延了一下时间,否则岂不是被蔡京老贼给拿捏住了。

林灵素熟读老黄历,对天象观测也有一套,知道近期不会有雨,但拖到八月底就有了。正好可以控制师兄进京的速度,来了之后先安排他到隐蔽处藏着,什么时候雨水快到了,再让他现身。

四个师兄弟中,林灵素最敬畏的也是自己这个大师兄。大师兄当年弃官学道,仪表堂堂,见识广博,学问也最精深。

“把他引荐给陛下,对自己不知是福是祸啊。”

林灵素也暗暗担心。但现在事情逼到这头上,自己不得不寻找帮手来对付蔡京。不找大师兄,难道去找那个无法无天的三师兄?或者嫉妒卑劣的二师兄?

开什么玩笑!当年他们就看不起自己,自己就算是死也不会跟他们共富贵!

八月底,王寀一来就登坛作法,果然,一场豪雨倾盆而至。

徽宗满意了。

蔡京闭嘴了。

百姓开骂了。

八月十五到九月初是秋收时节。

八月分之前,育苗、生长的时候没有雨水,导致粮苗枯死,产量欠收。

八月份之后,大家好不容易收获的一些粮食还没等晾晒、装仓就遭了一场大雨

粮食都发霉了!

“今年的天气太反常了。”

“老天爷不给饭吃啊。”

百姓哀叹连连。

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受到的影响还小些,加上梁山兵马虎视眈眈,百姓不用交粮税和赋税,家中存粮比往年还多了些。

粮商们收购的粮食也比往年更多了些。

各州县官吏也不下乡了,只在自己的城池内收取商业税,收多收少,也不上交,大家分的似乎更多了。

整个京东两路就在这种默契之下,竟然保持一片祥和。

但九月十五日开始,从西边曹州、北边大名府方向开始涌来不少难民。

这两个地方,春天的时候因为征调劳力修建神宵万寿宫最为积极,围剿梁山又调拨大量青壮随行,一战全军覆没后,农业受到影响巨大,粮食欠收。

官府又强征各种赋税,导致了大量农民破产,无依无靠之下成为了流民。

各地官府困守自己的城池,对流民不管不顾,甚至将他们向梁山泊方向驱赶。

“各方汇报,粗略统计,曹州、大名两地进入的流民多达五万余人。咱们梁山恐怕也难以容纳。”

吴用将各情况向晁盖汇报。

“官府对百姓困苦坐视不理,毫无作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想要为百姓做些事,也只能靠我们自己而已。”

公孙胜也说道。他游走江湖多年,见识过太多因为各种灾祸离开家乡的流民,要么进入城市成为市井苦力,要么进入豪强庄园成为包身佃户,要么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在冬天到来后死于荒野。

“无地流民,是危机,也是财富。乡野地方豪强也在盯着这些廉价劳动力。我们梁山人力资源向来缺乏,这五万流民,我吃下了。”

晁盖拍板决定道。

“哥哥,五万流民拖家带口,能有一万五千青壮已经算是多了,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收纳么?”

吴用感觉有些不划算。

“无妨。有家人,民心才能安定。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嘛。”

老人虽老,还可以做些手工活。孩子也终究会长大。只要他们都能给自己提供天命值,稳赚不赔的。

“若是给他们分配田地,咱们梁山泊淤泥造田还可以再接纳五千人,但是再多,就得等一年了。”

公孙胜计算了一下政和六年淤泥造田的数量,给晁盖进行参照。

“不必。田地不可轻授。否则很容易引起外来户和本地户的人地矛盾。这些无地人口,我准备将他们编入工商业。”

一农一工商,如同人的两条腿,两腿都要直,迈开的步子才又大又稳。

农业不用晁盖操心,大宋农业发达,养活了自古以来最多的人口。

晁盖正在逐渐将梁山控制的主寨、独龙镇、石碣村、沂蒙山、芒砀山、青龙山向工商业聚集区打造。

如今整个京东两路官军都被打趴下,正是放心大胆的扩充产能的时候。

第一,煤矿、铁矿要加大开采。六大控制区,除了梁山主寨外,五个地区都有煤、铁,再建立共计五座煤矿、五座铁矿、五座炼铁厂。

第二,木材、红砖、石灰、水泥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物资工厂,再增加20个,以适应以后大规模基建需求。

第三,酿酒、玻璃、精盐、肥皂等赚钱的商业工坊仍在梁山主寨,继续扩大规模。

第四,造船厂、木材烘干窑、兵器坊等部门招募大量劳动力。

以上四项扩产命令被放往四方,让他们在十一月之前完成基础建设。

而在此之前,晁盖需要将这五万流民集中起来,干什么?

当然是要施于恩惠,攫取民心值了。

晁盖平时忙碌,没有太多时间四处巡游收割民心值,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把五万人聚集起来的机会,岂能错过。

只要恩惠施展的好,不贪多,吸引一半的人给我天命值就赚翻了。

在独龙岗与东平府之间,东平湖北侧,有一片山,南侧叫腊山、北侧叫银山,两山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平地。

随着晁盖一声令下,梁山主寨和独龙镇的上万基建部队开始在两山中间夯地为墙,架木为梁,短短时间内搭建了可供五万人安歇的临时住所。

晁盖将其命名为银山镇。镇内以千人为一个村,十公里长的距离,安排了五十个村。

并利用方便的东平湖水运,将大量粮食运来,每个千人村设置粥棚五个用于安民。

“天王来啦!”

“天王又来看我们啦”

“果然就跟戏文里说的一样,义薄云天的晁天王啊。”

“天王来了,就不怕饿肚子啦。天王来了,希望就有啦。”

...........

晁盖骑着马一个村挨着一个村转,天命值蹭蹭上涨。十公里的距离一天就能转完。

明天我还来!

粗粮价格一石0.6天命值。一石粮食可以供应一家省点吃一个月。而只要一家人中有一个给自己提供1点天命值,自己就能赚0.4。

这买卖稳赚不赔啊。

“盼天王,迎天王,天王来了有糖糖”

一群孩子们蹦跳着在晁盖一行的马队后面追赶着唱道。

“给糖!”

晁盖哈哈笑道。这也是他收买人心的小手段,糖块才值几个钱。

施粥、给糖只是初期稳定人心的手段。当人心稳定下来之后,晁盖又拿出了穿越者都会的技能---以工代赈。

晁盖在这五万流民中招募劳动力,开出青壮每天5斤粮食、老人每天3斤粮食、妇女每天3斤粮食的价格,招募人力挖掘人工河。

晁盖准备把东平湖与北方的五丈河挖通,连接起来。

五丈河又称北清河,从东京汴梁一直通向了大海,在东营进入大海。后世的黄河决堤,夺北清河入海,才形成了现代黄河的格局。

后世很多人误以为北宋时期东京汴梁是在黄河边,其实不是。徽宗时,黄河是在郑州附近一路向北,从北平天津入海的。

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里的河流,并不是黄河,而是五丈河。徽宗朝还只是一条宽宥五丈,清澈明亮的河流,是东京汴梁通往大海一条重要的运输水道。

晁盖想要做的,就是将梁山水泊与这条河道打通,霸占这条水道,让八百里梁山的船只能够一路向东,进入渤海。

从风水上来说,这叫龙入大海。

从商业来说,这叫打通商路。

从军事来说,这叫抢占先机。

宋庭不可能一直看着梁山水泊的水军肆虐,以他们庞大的体量,迟早会打造出比梁山水军更大规模的船队。

与其等着敌人慢慢变强大,不如主动出击,主动扩展梁山水军的生存空间,水军入海,把住海口,建设自己的海军部队。

九月二十五日,连通东平湖与北清河的“小清河”工程正式启动。

五万流民为了储存过冬的粮食,踊跃参与劳动,青壮、老人、妇女参加人员多达三万五千人。

晁盖亲自监工,亲自指挥,伙食供应更是丰富,天命值又是狂收一波。

留在银山镇的一万五千妇孺,晁盖也没有放过,三不五时的过去慰问,带去糖果和细粮。

十月十五日,一条长十里、宽十丈、深两丈的“小清河”连接了东平湖与五丈河。

晁盖攫取的天命值也达到了四万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