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第829章小王结婚(上)

奔驰W126停在六尺巷的王宅门外,老王从宅子里接出一根水管,滋水冲洗着一路从保定开回来的尘灰,橘黄色的阳光洒在黑色车漆上,熠熠生辉。

乍一看,和没有动过的原版车,确实没啥两样。

小魏同志的手艺还是没话说的。

大批街坊邻居被吸引过来,把大奔围个里三层外三层,人均一脸艳羡,哈喇子快要淌出一地。

事实上,这年头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懂车,只是觉得这车好大好霸气,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金贵,在路上从未见到过。

所以感觉稀罕。

不乏人问东问西,比如搁哪儿买的,要多少钱等等。

送礼人李建昆一番含糊,以至于大伙儿以为南方遍地都是,三五个万元户就能拿下。

老王家的邻居,耿伯大手一挥:“再过两年,叫我儿子也整一辆!”

正当两人驱车前往指定商场时,五道口的东郊民巷里,和王家门前差不多的景象,也在上演。

小王又从兜里摸出一本红皮儿工作证,解释说:“有券,还得凭工作证购买,单是办这么个事儿,花了我一千块。”

他常在特区和港城两头跑,这年头的许多资源都不缺,没啥感觉,而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即使不差钱于小王,想搞个紧俏物资同样很不容易。

抬头上有七個大字——彩电预约购买券。

李建昆也没埋怨他不早吱个声,整得有点唏嘘。

“差不多了,等我擦一下。”饶是老王这种正二八百的土豪,也对这辆大奔宝贝得不行,和普通人家对大凤凰的珍爱程度如出一辙。

有点心疼,不过想想也无所谓,就像建昆说的:“车嘛,开嘛,开破了再换。”

内容是:凭此券可预约购买彩色电视机一台。

“电视你还没买?!”

“买电视。”

王山河说着,从翻毛领的皮夹克里,摸出一张纸券拿给李建昆看。

小王:“呵呵~”

上面有三道公章,市计划委的,区委的,还有个“机造二厂”的单位章。

老王家的大宅子里,已是张灯结彩的模样,门窗上贴起囍字纸。老家的亲戚实在不便过来,老王两口子并不强求,这些喜庆装扮多半是出自老李家母女之手,三人从前天起就搁这儿住下了。

他虽然也不懂,但这车什么来头,建昆和他讲过,包括在保定被人拆过一遍。

小王让他把车开出胡同,等到大马路上再换手。

“你以为这么好买啊,今年和往年不同,连友谊商店都供不上货,现在是统一调配,预约购买。”

“我说爸,别洗了,我还要出去呢。”王山河说。

“干啥去?”李建昆侧头问。

新车到手,自然迫不及待想溜溜,另外,他确实有件紧急事要办。

他有个小儿子,知青返城,没安排上工作,以前做个体户别说街坊邻居瞧不起,自家人都不待见,价格双轨制出台后,因为家里本身也有点门路,赚得盆满钵满,街坊邻居嘴上不说,心里却艳羡得紧,在家里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沈家的小四合院外,停着一辆红色的“大头鞋”车。

街坊邻居纷纷凑过来看热闹。

沈壮戳在院门口,任他们看,也不管,不过谁如果重手重脚的,那他得说两句。小脸上不可避免的有股骄傲——

整片东交民巷里,他们家第一个有私家车。婷阅小说网

所以他爸说要还回去,先不提姐姐什么态度,他第一个不干。

宅子里,和王家不同的是,却没什么喜悦氛围,沈红衣还因此摊上麻烦。

“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说收就收了?”沈学山坐在轮椅上,皱眉审视着女儿。

街坊邻居知根知底,谁都清楚以他们家的收入,买不起汽车。人家问起怎么说?

女儿的朋友给买的?

普通人家送彩礼才花几个钱?

那这女儿嫁是不嫁?

沈红衣并不在乎这台车,在她心里,这也不是一台车,而是费尽周折从南方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的心意,她不能还回去,那会伤他心。

“爸,你到底现在还瞧不起他吗,你看看外面的社会。”她说。

“我从没有瞧不起他,一直认为他有大本事,问题是他把本事用错了地方!”沈学山顿了顿,问,“你是大学生,你自己说说,这算不算有点心术不正?”

沈红衣哑口无言,她清楚,在她爸心里,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必须保家卫国才算心术正。

而他的出发点,也是为自己好——用他那套根深蒂固的观念,替唯一的女儿,觅一个又红又专的如意郎君。

只是,他不懂她,也不懂他。

说也说不清。

“学山你能不能别这么犟,伱看看女儿的脸和手,都被刀子风刮皴了,你咋就不心疼呢。”沈母埋怨。

“去去去,你懂什么。”

“老顽固。”

“爸,你甭说了,这车我是不会还的,早跟你说过,这辈子我只嫁他。”

“你!”

再说李建昆和王山河这边,开着大奔来到指定的百货商场,一路回头率百分之一万——好多人驻足眺望,一直到再也看不见时,才收回目光。

“太得劲了!”

小王一趟溜下来,心潮澎湃,完全没过瘾。

他最开始学的是解放车,真不好搞,后面想想以后也开不到,找门路弄来一辆吉普212学,以为已经算是蛮好开,也带劲。

现在开了这辆大奔,才知道普吉212和手扶拖拉机没啥区别。

“走了走了,以后慢慢摸吧,先把彩电搞回去。”李建昆拍掉他在车内四处抚摸的手。

两人刚离开,停在马路牙子旁的大奔,便引来“大部队”的围观。

这是海淀最大的一家商场,商品也最齐全,两人刚进门,便看见有一个区域人满为患,密密麻麻的人扑向柜台,拿着钱和券的手伸得老长,像极了李建昆印象中几个恐怖片里的场景——

一群人陷入某个绝境,灾祸降临时期盼救援。

“卖啥的?”李建昆好奇问。

“咖啡。”

小王解释说,咖啡现在成为了最紧俏的饮品,条件稍好的人家,客人登门都要上咖啡,首都还开了好些家听歌的音乐场所,人们光顾时也总会点杯咖啡。

这里售卖的咖啡全靠抢,晚点就没了。

“能喝惯?”李建昆略显无语,咖啡这玩意儿,两辈子他还没怎么喝习惯。

“难喝的要死!”小王吐槽,然后又说,“不过这重要吗?都在赶这个时髦,我也囤了一大堆,结婚、后面春节,要是不上咖啡,客人怕是以为我小气。”

李建昆暗叹口气。

卖家电的区域也在一楼,估计是整个商场内人最多的区域,乌泱泱一片,走路全靠挤,那一个个“蓝袄子”望向柜台内的眼神,无一不透露着炽热。

李建昆本以为多半人只是过个眼瘾,靠近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周围十有八九的人还真带着钱。

“看到了吧,以前金贵到不敢指望的物件儿,现在马路上随便拉个人好像都能买。”小王说。

李建昆环顾四周,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不差钱的主儿,脑子里忽地冒出一个词儿——浪潮式消费。

或者叫攀比式消费。

这年头,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还是差不多的,你敢掏干老底,甚至借钱买,我凭啥不敢?

人们都比起来了。

从经济的角度讲,自然是件好事。

可是,李建昆也看到那种劳动人民身上的纯真和质朴,在慢慢流失。

“建昆,这边!”小王挤到一个售卖电冰箱的区域。

李建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几台摆放在一起的立式双开门冰箱,款式一样,冰箱上有品牌标识——清溪牌。

对于这款冰箱他自然不陌生,娘娘庙的四合院里有一台。

“你和我爸的成果。”小王嘿嘿笑道,遂扯住一名爱答不理的售货员问,“同志,清溪牌电冰箱卖得怎么样?”

“废话!你有券没券,没券别挤!”

小王扭头看李建昆一眼,眉飞色舞。他肯定不缺冰箱用。

许多老百姓买这些家电,钱还不是问题,主要是缺券。专用券的数量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流通到黑市,一张券的价格或许能达到商品本身的一半。

“你赶紧搞电视吧,我看快卖光了。”李建昆说。

“他敢!我有预约的!”

话是这么说,小王也不敢确定,火速杀往卖彩电的地方,他的结婚三大件,只差一台彩电,没有还真不行,风俗到这儿了。

早些年的结婚三大件,也称老三件,分别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现在在大城市里,不太行得通了。

变成新三件:彩电、电冰箱和洗衣机。

结婚能配齐这三件,那才叫正儿八经有排场,男方女方家里都有面儿,亲朋好友和左邻右里保管要高看一眼。

他们老王家自然不能丢这个份儿。

“你叫刘胜利?”售货员拿着他递过去的预约券和工作证,眼神狐疑。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变白了点不行啊。”

小王一巴掌拍在柜台上,气势十足,貌似是某种经验技巧。

PS:这几天更新会有点不稳定,要出远门。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