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长安的心里,早就有了决定。至少目前陈长安肯定是不会回摩托车厂的。
这个时候,回摩托车厂,陈长安的心里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都成这个样子了,即便是回去了,又能怎么样呢?
领导让你回摩托车厂,是让你做出成绩的,不能恢复摩托车厂的创汇任务,对于陈长安来说,就是失败。
之所以没有那么快的答应,也是陈长安要让会议室里领导们知道,他陈长安是念旧的,对摩托车厂还是有感情的。
面上纠结了一番,陈长安这才开口说道“领导,不是我不想回摩托车厂,而是干每一件事情,总要有始有终。
我当初答应了冯领导,要发展壮大中成药制药厂,还要建立中医医院,中医学校。
中医院和中医学校都还没有建立,即便是制药厂也才属于刚刚起步阶段。
这个时候让我离开制药厂,我觉得很对不起冯姨当初对我的看重。
其实咱们国家有那么多的优秀干部,比我厉害的人太多了,我相信摩托车厂在新厂长的带领下,能够再创辉煌的。”
冯姨听了陈长安的话,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至少自己对陈长安的看重,没有白费。以这位大领导的个人魅力来说,几乎不会有人能拒绝他。
而陈长安能开口拒绝大领导的提议,冯姨真的是很开心。
大领导听了陈长安的话之后,也没有再说什么了,他也觉得陈长安说的很对。
只要找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也是可以带领摩托车厂再创辉煌的。
陈长安对于摩托车厂来说,可能是最优的选择,但是不代表没有了陈长安,摩托车厂就不行了。
“好吧,我尊重陈长安同志的选择。在制药厂同样是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会议结束之后,冯姨笑容满面的喊陈长安坐车,并且交代了先去制药厂送陈长安。
陈长安则是心里感慨着,这要是自己回了摩托车厂,这怕是再也坐不进冯姨的车了。
“跟我讲讲,你是怎么能够拒绝大领导的提议的?”
车子启动之后,冯姨仍然不太敢相信,陈长安竟然会选择制药厂。
和摩托车厂这样的万人大厂相比,制药厂实在是不算什么。
而且别看现在摩托车厂落魄了,即便是这样也比制药厂的创汇能力强。
就算是冯姨身处陈长安这个位置,她觉得自己也会选择摩托车厂而不是制药厂。
由于陈长安的战绩,实在是太过于辉煌。搞什么成什么。
从大领导到冯姨,都觉得只要陈长安愿意回到摩托车厂,要不了多久摩托车厂的创汇能力,就能再创新高。
而陈长安则是有苦说不出,总不能承认,自己对于摩托车厂已经江郎才尽了吧?
对于更加新颖的摩托车,陈长安也是没有头绪。
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以摩托车厂的水平,造不出来。
面对冯姨的问话,陈长安只要说道“冯姨您对于我的看重,我都是记在心里的。
制药厂现在这个样子,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我还想让制药厂研发出更多的中成药。还要建立中医医院。
这些都是咱们之前说好的事情,我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
就算是我要走,那也是要把一个完完整整的制药厂交给您,我才能走。”
冯姨听了陈长安的话,也是欣慰的笑了笑,点点头说道“好,你愿意帮我,我也会全力的支持你。
过几天咱们部里也会召开一次会议,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建立咱们国家的医药规范。
由几名老教授牵头,准备编撰和更新药典,对于你们中成药制药厂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大事。
毕竟你们制药厂的新药,肯定是会进入讨论要不要被编入新药典里。
你还要做好心里准备,到时候肯定又是一场中西医之间的交锋。
不过你放心,冯姨一定会站在你这边的。”
陈长安听了冯姨的话,又是心中一沉,这次看来真的是要和西医们面对面的交锋了。
中医们的药方,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循规蹈矩的中医,很难成为名医。
比如山西有一位老中医,非常擅长急重症患者的抢救。
甚至首创了中医icu。这对于百姓的印象中,中医只适合治疗慢性病的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冲突。
他最擅长的方子,叫做破格救心汤,主药就是带有剧毒的附子。并且起手剂量就是150克。
这个剂量对于普通人来说些可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你要知道,药典上规定,一副药方中附子的剂量不可以超过15克。
也就是说,超过了药典上规定用药的十倍,而且150克只是一个开始。
甚至根据病人的情况,还会加到200克甚至更多,就知道这个剂量有多么的恐怖了。
而这位老中医,依靠着破格救心汤,治好了很多西医宣布抢救无效的病人。甚至成功率能够达到50。
这是什么概念?用中医的方法,和阎王抢人,还能五五开。
附子有毒吗?有毒并且是剧毒。能治病救人吗?当然也能。
尤其是中医火神派,经常就是用大剂量的附子来开方子。
而药典,是西医来进行规定的,他们只会用剂量来检测。15克以内,是安全剂量,所以必须遵守。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中医传承了这么多年,对于每一种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无论是炮制方法,还是服用方法,很多中医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法。
比如用了特有的炮制手法之后,可以减轻毒素。也可以让病人边煎药,边服用。
有危险吗?有。一些技术不过关的医生使用,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有些时候有些病症,你又想稳妥,又想有治疗效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是因为破格救心汤这个方子太过于凶险,而且不能保证百分百把人救回来。
有一些病人家属,对于使用超过药典十倍的附子剂量,很是质疑。
以至于这位老中医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哪位中医敢使用这个方子了。
毕竟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抢救回来是你的职责,抢救不回来就是你不按照药典的规定用药,出了问题。
这样一弄,谁还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