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战告捷

“不过,这么高的压力,病人随时有死亡的危险,就算我正在做手术,病人也可能不给我机会,我的引流管很有可能来不及放进去,病人就会因为压力太高而脑疝死亡。这一点,希望你们能够理解。”陈浩以极快的速度,非常果断而清晰的语言,将情况说了一遍。

病人的儿女们都不傻,他们听着陈浩的讲解,心中都有一个判断,这位陈医生,看起来虽然很年轻,但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比值班医生还要透彻。

“陈医生,做吧,搏一把,万一有什么问题,我们也不会责怪您的。”李龙接过陈浩的话。毫无疑问,现在的李龙,是他们的主心骨。

“好,现在马上做!”陈浩说完,带着他们走出办公室。

叶莲的速度很快,所有该准备的,全部准备好了,头皮也刮得干干净净的。

陈浩麻利地戴好口罩,为穿刺点做好定位,并标记好,然后消毒、铺巾。这样的时刻,陈浩连麻醉的过程都省了,一个昏迷的病人,打麻醉没有意义。

“周医生,麻烦您打电话给翟主任。”陈浩很清楚地记得翟向文当时的叮嘱,他说了,第一个病人,他一定要亲自看着。

“好,我这就去。”

这是陈浩第一次用不锈钢手钻去钻一个人的颅骨,这一次,陈浩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硬骨头!

陈浩用全身的重量压在颅钻上,然后用手使劲旋转螺纹状的颅钻,他希望用身体的重量,手部的力量,和锋利的不锈钢钻头,尽快将颅骨钻穿。

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病人的呼吸正变得急促而没有规律起来,所幸的是,周颖告诉他,病人的瞳孔还是等圆等大,对光放射存在,这意味着,病人还没有发生脑疝。

成年人颅骨的厚度平均在1.5厘米左右,就这1.5厘米,陈浩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这寒冷的冬天,陈浩明显感觉到,他的背部全是汗水。

当他快要钻穿颅骨时,翟向文赶到了。他站在陈浩的身后,紧张地看着陈浩的操作,不敢吭声,担心影响到陈浩。

突然,“噗”的一声轻轻响起,虽然很轻,但在这静静的房间里,大家都能听见。

是的,颅骨钻穿了!

陈浩马上用一枚十二号的针头,用一种恰到好处的力度,将硬脑膜刺穿。

接着,为引流管插入导针,将插入导针的引流管,按照标准的方向,缓缓送进侧脑室前角。进针的深度,陈浩控制在4至5厘米之间。

果然,刚推进到4厘米,马上见到粉红色的脑脊液从不锈钢导针与引流管之间涌出来,可见侧脑室里的压力之高。

陈浩迅速封堵开口,马上接过叶莲递给他的、连接引流袋的无菌引流管,再将导针拔出来,迅速将引流管接上。

这一刻,大量的、红色的脑脊液顺着引流管汹涌而出。

“将引流管固定在离穿刺点20厘米的高度。”陈浩对叶莲说。

“好。”叶莲也是经过训练的,知道接下来的步骤该怎么做。

陈浩拿起缝合针,穿好线,在引流管周围的头皮上缝上几针,并将缝线缠绕引流管,将引流管牢牢固定。

做好这些关键的步骤,陈浩才将几块方纱布剪出一个“Y”型空隙,再用这纱布将消毒好的引流管在头皮处封闭好,再由叶莲用胶布将纱布固定。

整个操作过程,陈浩虽然很辛苦,但他一点也没有忘记对病情的观察。

他发现,随着大量的血性的脑脊液涌出,病人的呼吸开始慢慢变得有规律起来,接着又慢慢变得平顺起来,此时的病人,就像睡着了一般。

就算是不懂医的病人的儿女们,看见病人手术前后的变化,也知道,他们的老爸很可能有救了。

“龙哥,您安排好,轮流值守,关键是看好这条救命的管,千万不要让人碰到它,更不能让它掉下来,否则,前功尽弃。”

“好的,非常感谢陈医生!非常感谢周医生!也非常感谢这位护士!”李龙并不认识翟向文,但对在场救他爸爸的人,他都感谢了一遍。

陈浩亲自推着治疗车到治疗室,将手术器械洗干净,该放进消毒液里浸泡的,陈浩全部放进去。

处理好,脱掉手套,洗干净手,陈浩才回到医生办公室。

办公室里,翟向文和周颖都在等着陈浩,周颖等着陈浩指导开术后医嘱。

是的,这些技术,只有陈浩掌握,手术过程,也只有陈浩感受最深,所以,周颖必须等待陈浩,按陈浩的指示开出医嘱。

陈浩与周颖合作无间,这一点,翟向文也看得很清楚,所以,翟向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打压周颖,也会尽可能地避开与陈浩的冲突。

陈浩与周颖一起将医嘱开好,周颖将医嘱拿去给叶莲执行。陈浩抬起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是凌晨快五点了。

“主任,不好意思,这个时间,将您叫来。”陈浩对翟向文说。

“叫得好,必须叫,应该叫,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翟向文显得很兴奋。

“是,我记得主任对我说过,第一次做这个手术,您必须在场看着,所以,我才叫周医生请您。”

“很好,你做得很好,呵呵,如果不知道,还以为你是做这种手术的老手呢。整个过程,十分顺畅,没有半点迟滞,就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赏心悦目。你不仅脑瓜灵,手也特别的巧,你呀,天生就是当医生的料,哪怕当外科医生,你也是一把好手。”

翟向文从不吝啬对陈浩的赞美。

其实,翟向文的话没有错,现场的人,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陈浩第一次做这样的手术,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

“主任,您回去休息吧,我一会去看一次病人,再回去睡一会。”

“好,辛苦你了,以后,你将你做的每一例病人都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登记好,达到一定数量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论文。”翟向文的想法,与陈浩不谋而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