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夜间会议(三)

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军队高层,都是对电磁弹射系统非常关心的人员,在此之前就已经了解了其中的瓶颈问题,所以才会连夜开会询问解决方案。没想到却遭遇了一场峰回路转。

老吴是装备发展部的副部长,肩头扛着一颗金星,他也是戴军鹏的直属上级,对邀请陈文浩来帮忙的来龙去脉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看了眼陪在一边的戴军鹏,戴军鹏注意到了,微微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在资料以外,向陈文浩透露过项目情况。

老吴收回了目光,笑着对陈文浩说,“小陈同志,我们不懂技术,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解决办法啊。”

陈文浩欣然表示没有问题,“关于瓶颈问题,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打破这个瓶颈,其实有两种解决方法。”

“一种解决方法就是从已经实际运用了电磁弹射器的航母上,将其控制系统中的管理模块拷贝回来,这类模块中有对所有弹射过的机型的相关参数都有备份。当然,这个难度太高,现在全世界只有美国的新型航母才实际运用了这一弹射技术。”

“我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在如果将电源、储能系统、电子设备等部位都作为独立的接入点,那么在控制系统中连接每个接入点的关口,都加载一个人工智能模块,每个人工智能模块既独立计算,又统筹运行。”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加载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满足不同飞机的起飞要求,另一方面,尽可能降低对电力电子系统、电源、储能系统的冲击。既增加了系统的出错冗余,又提升了系统的计算速度。”

“而且,采用这种子母模块的加载方式,还可使管理对象模块化:不同种类的飞机有不同的起飞参数模块,而同一类型的飞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能对应一个新的子模块。确保每种飞机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都能获得最优的推力。”

……

陈文浩的介绍深入浅出,在座的领导并不难听懂,但是这种解决方法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行之有效,得还有待专家团的验证。

众人的目光纷纷凝聚在,正在入神地看着电脑的徐院士和另外位专家身上。两位专家已经心无旁骛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突然,徐院士伸手一拍桌子,“妙啊,这样一来,困扰我们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他此时抬头见众人目光,不由脸上一红,“各位领导,不好意思,见猎心喜,不由忘形了。”他兴奋地指着电脑说,“小陈的这个思路很新奇,关键是他提供的智能模块简单高效,可以胜任要求。我建议立即召开专家讨论会,让大家来评议这个方案。”

吴副部长看了眼时间,“时间会不会晚了一点,要不明天再开?小陈同志也是刚下飞机。”

徐院士略带激动,“看到这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哪还睡得着。老牛也在急这事,要是知道了也肯定坐不住。要不让小陈同志先休息,先把项目组的相关人员召集起来研究。”

“我没问题。”陈文浩连忙表态,这种时候可不是摆架子的时候。

“那行,戴副参谋长辛苦一下,安排人员分别通知项目组专家。”吴副部长沉吟了片刻,点头表态。

“我来通知老牛,他肯定第一个赶来。”徐院士摸出了手机。

“牛院士是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也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国内电磁弹射技术的奠基者和领头人。”戴军鹏怕陈文浩不知道,在一边小声给他介绍。

接下来,徐院士向其他人告了声罪,拉着陈文浩坐在旁边,就方案中的细节谈论起来。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专家机构成员,院士的头衔也足够让绝大多数的领导不在意这些小节。

不到半个小时,一个宏亮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老徐,这么急着叫我来干嘛。”和几位领导打过招呼,这个声音的主人走到徐院士和陈文浩身边。

“咦,这段代码是用来调解储能设备释放功率的?”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这段相关代码,徐院士之前正和陈文浩讨论到这个模块的细节。

“有点意思,来,让我看看。”新来的牛院士站在后面看了几分钟,来了兴趣,一屁股坐在旁边,接过了徐院士手中的电脑,便一头扎了进去。

陈文浩这才有闲暇打量了一下牛院士,对于这位院士他早已闻名,在众多的电磁弹射技术的新闻中,都能见到他的名字。看上去,他的年纪和徐院士差不多,头发却是浓黑稠密,两侧都有点不拘小节的翘起,穿着一件厚棉外套,戴着一副黑边眼镜。

随着时间的推移,汇聚到这个会议室的专家越来越多,而且多是一个做派,随意地打个招呼,就加入了以牛院士和徐院士为首的讨论群。

“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实际效果怎样,还得上实验场才知道!不过值得一试。”

“谁给我纸笔,执行效率可以计算一下。”

“小陈同志,来,来,来,和我们这些老头子讲一下这段程序的用意。”

……

专家聚集的讨论群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像小李这样的技术人员已经插不上话了,只能在外围递递纸笔,打打下手。

小李看着被七八位专家大牛们围在中间的陈文浩,已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了。

另一边,吴副部长面带微笑地看着这场景,侧头对戴军鹏低声说道,“民间果然藏龙卧虎,我们好像请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啊。”

戴军鹏默默地点点头,心里也是各种情绪翻腾,背景调查中已经知道陈文浩是位非常优秀的程序员,能够发明如今风靡全球的软件产品,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真正进入官方眼界,还是因为在美国发生的意外,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有关部门判断袭击者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看中他的类人工智能技术。考虑到这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确有很大的拓展性,军方最后的决定是让他们部门向他释放善意,先建立交情,再探探底子。

没想到,这次本是初次接触以求加深了解的行动,似乎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困扰那么多知名专家的问题,好像有了解决方法。而这个项目的基础资料,他不过是两天前刚刚发给他的。这世界上,真有如此天才绝伦的人物?!

许久,专家们的讨论似乎有了定论。牛院士手里拿着两张写满算式的纸张,站起来汇报结果,“柳副司令员,我们一致觉得小陈同志的方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申请在电磁弹射发射器试验场进行实物测试。”

“有多少把握?”

“初步计算同类型飞机之间的计算间隔可以缩短60%,之前因为控制系统协调运算的问题,导致最大弹射功率达不到设计指标的缺陷,预计也能得到很大改善。”

“我马上向班子成员通报情况,建议启动试验。”(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