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佑北不想想皇宫的龌龊之事,又向隋立敬发问:“当初在东海海上暗杀之事是不是你指使的?”
隋立敬没有否认:
“是,当初佑棣传信给我,让我将你和屈将军截杀在东海之上,只是没想到屈将军不仅武功高、水性也是极好,将我派去的人都杀了。
如果你想惩罚我,我毫无怨言。”
宁佑北想起了那惊魂一夜,冬天的夜晚、冰凉的海水,众多的杀手,如果不是阿楚水性极好,他和阿楚的命就送在东海之上。
虽然事过境迁,宁佑北还是难掩对隋立敬的不悦。
隋立敬也感受到了,但他并不辩驳。
“这份遗旨和这封密信我会带回去给皇兄,至于认主之事你以后无需再提,无论皇兄是否将皇位传给我,我都不需要你的支持。”
隋立敬原本还有些话要说,不过见宁佑北不悦便忍下。
……
**
虞都
皇上接到何将军的战报:狼国进攻大虞国边境,重点将兵力放在龙门边界之处。
而此时的屈楚却接到了何将军的第二封加急战报:喀木攻打龙门边界,被驻守的边军和海青部的骑兵联合击退,他担心狼国会将兵力转至其他防线。..
如果是之前,屈楚能肯定喀木的兵力会重点攻打廊城一带,但现在屈楚也不能确定。
因为江城王的军队被裴将军他们赶去了蓬洲,暂时不能和喀木里应外合攻下廊城。
而裴将军他们还有七万军队驻扎在平城,随时可以支援廊城。
如果不进攻廊城,那喀木最好的攻击点就是与榆城相连的边关防线。
只可惜,屈楚如今被身份所累,不能请缨带领军队。
就在皇上和众大臣还在为粮草和军械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屈楚又接到了北方边军急报:何将军战死、廊城失守。
急报中说:何将军是死于喀木之手,他临死前高呼让将军替他报仇。
看着急报,屈楚久久未语。
屈楚一直都知道何将军等人都不是喀木的对手,她不是没想过不顾皇上命令私自去往边界军队,可她一直没收到何大宝的信,不知道娜朵长公主夫妇是否救了出来?
如果没有,喀木以娜朵长公主夫妇为挟,她到时候真的要大义灭亲?
屈楚自问:她似乎做不到。
就算能做到,到时也会军心大乱!
如今她是娜朵长公主女儿一事并没有在北方边军中传开,一是何将军、陈将军等人有意压着这个消息,二是喀木也有意压着想来个出其不意。
可如果喀木将娜朵长公主夫妇推到阵前,在大虞国士兵面前突然曝出这个消息,让屈楚怎么办?
不管到时候她是退兵还是进攻,对大虞国士兵来说都是沉重打击。
他们一直敬奉的将军竟然是仇敌狼国长公主的女儿,身上流着狼国贵族的血统,这让他们如何接受?
而凭着屈仲亨与屈楚七、八分相似的容貌,以及以前军中见过屈仲亨的将士,屈楚想否认都否认不了。
正因为有这些顾虑,屈楚才一直没有去往边境。
假若娜朵长公主夫妇被何大宝救了出来那情况完全不一样。没有娜朵长公主夫妇在,屈楚完全可以痛斥喀木说慌扰乱军心。
……
就在屈楚心焦等待何大宝消息的时候,何将军战死、廊城失守的战报同样传到了虞都。
大臣们再也不争吵了,这才几天,驻守北方边防的最高将领就死了?还是死于喀木之手?
皇上想起屈楚与他说过:如今大虞国的这些将领没有一人是喀木的对手,就连她如今也不一定能赢喀木。
之前皇上还以为屈楚有夸大的成份,如今看来,只怕是真的。
皇上沉吟不语,下面的臣子们忍不住了。
护国公首先开口:“陛下,如今如何是好?”
皇上心道:我要是知道,就自已当大将军去了,还用得着你们?
但皇上不能说出自已的心声,只能说道:“大家有何主意都可以说出来。”
兵部尚书首先出列:“如今裴将军和郭将军都在平城,不如派遣他们其中一位去接管北方边军。”
另一位大臣出列:“那失守的廊城怎么办?”
兵部尚书道:“自然要夺回来。”
至于怎么夺、派谁夺所有在朝之人没一个说得清。
皇上头疼。
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大虞国的武将实在稀缺。
他对容公公说:“急招王将军进殿。”
王良从虽然现在是正二品将军,但因他领城防军,平时如无要事是不参与朝会的。
旨意传下去没多久,王良从就进了大殿。
皇上看到他进来,眉头松了一下,“王将军,如今这形势你有没有好办法?”
为免王良从不知道情况,皇上特命兵部尚书将战报重新说了一遍。
王良从久久未语。
皇上问道:“有什么话王将军不妨直说。”
王良从这才徐徐开口:
“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何将军文武双全,论智计、武功都要高出郭将军、裴将军不少,可他这样都死于喀木之手,那换上郭将军、裴将军都没有用。”
兵部尚书忍不住道:“如果换成王将军你去呢?”
王良从道:“我智计虽然胜过郭将军、裴将军,其实还是稍逊何将军,论武功我却远远不如郭将军、裴将军了。”
一位大臣忍不住说:“照你这么说,我们大虞国就没人能打得过喀木了?”
王良从没说话。
就在他的沉默中,一些大臣领悟了他的心中之意:不是没有人,还是有的,只是不能用。
兵部尚书杜海平道:“陛下,虎威将军路平玄以前也是一员虎将,不如派他去收复廊城?”
路平玄以前打过不少胜仗,但后来因为贪污军饷被降职后便一直未被重用。
皇上实在无计可施,“可。”
又有大臣出列:“听说叶侍郎文武双全,如今他跟随楚王在平城,不如让他也领兵与喀木对战?”
这话遭到护国公反对。
“叶侍郞文武双全不假,但并不是文武双全之人就能带兵打仗。他从未带过兵,怎能临时为将?”
一时间,朝堂又争论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