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归心

一旁的郭致远见徐光启和赵士祯聊得投机也是暗喜不已,有了徐光启和赵士祯这两大奇才作为臂助,他也算在这个时代有了争雄的资本,接下来就要充分挖掘这两大奇才的才干,让他们一展所长,帮助自己在这个时代打下一片天地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穿越优势,让徐光启和赵士祯彻底归心,把自己当成值得他们辅佐的明主,他们也可能弃自己而去。

想到这里,郭致远连忙插话道:“赵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些想法,您看现在的火枪需要用火石点燃火绳再击发,不仅速度慢,如果遇到下雨天,受潮就没法使用了,如果能够把标准量的密封起来,做成子弹,利用火石摩擦生火的原理来击发,这样是不是更方便呢而且我们可以做出弹匣或者转轮,通过机械原理能让我们每击发一发子弹后,弹匣内的下一发子弹就能自动顶上,或者通过转轮转动,让下一发子弹自动转动到击发位置,这样不就能做到连发了吗”

他这一说,不仅赵士祯,徐光启的眼睛也亮了,这位郭公子真是一位神人啊,时有惊人之语,许多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他随口一语就让他们有茅塞顿开之感,看来他们选择辅佐他实在是太对了

赵士祯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差点撞到马车顶也浑然不觉,紧紧抓住郭致远的手兴奋道:“郭公子,你是怎么想到的你这个想法实在太妙了老夫相信只要给老夫时间,老夫一定可以造出你说的这种不需要点燃火绳,可以连发的火枪”

徐光启眼中也是精光闪动,郭致远年纪轻轻,却常常语出惊人,总能冒出一些石破天惊的天才想法,和他相处越久,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也让他越发觉得自己放弃考取功名来辅佐郭致远的决定是正确的。

想到这里,徐光启瞟了赵士祯一眼,微微一笑道:“赵先生,现在还叫郭公子恐怕有些不合适了吧”,说着脸色一肃,站起来郑重其事地郭致远拱手行礼道:“主公,子先得遇明主,实乃毕生之幸,愿追随主公左右,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如违此誓,天地不容”

赵士祯愣了一下,他一生钻研火器,但并非毫无抱负,否则之前也不会投靠太子,为他充当马前卒搞出这“妖书案”了,只是他思想远不如徐光启开明,之前虽迫于无奈投靠了郭致远,但却还没有上升到要把他当主公辅佐的高度。

此时徐光启做了表率,他也知道自己该有所决断了,否则这种关系终究维系不久,他对朱常洛已彻底失望,将郭致远和朱常洛一对比,也觉得郭致远比朱常洛更值得他辅佐,所以只是略犹豫了一下,也赶紧拱手行礼道:“主公数次救常吉注:赵士祯字常吉性命,如蒙主公不弃,常吉亦愿追随主公左右,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如违此誓,天地不容”

郭致远知道徐光启和赵士祯这是彻底归心了,自是大喜过望,连忙道:“两位先生切莫如此,两位先生皆乃当世奇才,致远能得两位先生相助实乃三生有幸,致远当毕生以师礼待之,如违此誓,天地不容只是这主公之称实不敢当”

徐光启点了点头道:“如今主公大业未成,当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徐徐图之,确实不宜张扬,为掩人耳目,在人前我们就仍称呼主公为公子,但我相信以主公雄才大略,绝非池中之物,今日定下名分,我等自当全力辅佐,大业必成”

定下名分,三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赵士祯又拉着郭致远向他请教这连发火枪的制作难题,郭致远对于枪械原理一窍不通,完全是仗着穿越优势,刚才卖弄了一下,再被赵士祯逼问下去就要露陷了,连连摆手道:“小子纯属胡思乱想,岂敢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

徐光启若有深意地望了郭致远一眼,笑道:“不然,刚才公子所言大有道理,我也颇受启发,我虽不通火器制造,但这机械原理还略通一二,方才公子所提弹匣和转轮,若给我些时日,或许我可以帮赵先生把这两样东西做出来”

郭致远一听自是大喜过望,如果能够制造出连发火枪,那可是大杀器啊有了领先这个时代的大杀器,自己不说在这个时代横着走,起码有了自保之力,当然郭致远也知道要造出连发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材料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都注定了自己无法造出领先这个时代太多的科技产品,而且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太落后了,即便是造出了连发火枪,要想大规模生产和装备军队也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军队明明拥有领先的火器技术,最终却败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满清铁骑手上的原因之一。

加上郭致远是个文科生,对于枪械原理等专业知识不说一窍不通,但也就是普通现代人的水平,他只能凭自己的印象把自己见过的和驳壳枪的大概样子画下来给徐光启和赵士祯看,两人却是若获至宝,过郭致远手中的纸头挨着头研究起来

徐光启和赵士祯志趣相投,拿着郭致远画的草图热烈地讨论起来,遇到意见相左的时候还会争得面红耳赤,郭致远看着暗暗好笑,开始他还能凭借穿越优势插几句嘴,到后来却是完全插不上话了,只能看着两人争论不停。

不过这样一来一路上倒是不寂寞,本来郭致远他们的行程是要经过南京城,在那里休整一下的,但考虑到太子既然要杀赵士祯灭口,先前的那队杀手失利以后会再派人来追杀,所以临时改变了路线,连南京城也没进,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路,遇到城市也不入,只寻些路边的小客栈打尖,众人一路向南,终于在十余天后的黄昏,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城池,城门上写着“福州”两个朱漆大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