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突然爆发的战争,让全世界都震惊了。
各国军事评论家都在报纸上预测这次战争的影响。
有乐观的,认为很快就能结束,最多在西欧和东欧局部爆发冲突。
也有悲观的,认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
然而,只有李奇维知道,这场战争会给世界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真实历史上,一战的参战国家达到了33个,分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阵营。
虽然主要战争在欧洲,但是对于全世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哪怕是婆罗洲这里也不例外,只不过影响很小而已。
李奇维也让李伯开提高警惕,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欧洲。
战争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人,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哪怕是科学家。
1914年8月1日,德国,某俘虏营内。
爱丁顿没有了往日的绅士风度,衣服脏兮兮,头发也乱糟糟的。
此刻,他正在大声地抗议着:
“我不是间谍,我是英国的天文学家。”
“我是要去克里米亚半岛验证广义相对论的!”
“你们这是强盗行径!是在践踏科学!”
“战争不应该裹挟平民!”
“我要申请保护!”
然而守卫的德国士兵丝毫未动,仿佛完全没有听见他的声音。
爱丁顿也是倒霉。
他带着一行人,7月底从英国出发,准备前往俄国的克里米亚地区。
他已经提前算好了最佳的观测地点。
并且整个观测过程,被他分了两组,就是确保消除误差。
因此实验组的人数就稍微多了点,一共十几个人。
途径德国时,他想着反正时间足够,于是就去见了一些朋友。
结果就悲剧了。
战争毫无预兆地爆发了。
英德直接宣战,双方瞬间成为了敌对国。
爱丁顿被当成间谍给逮捕起来了。
德国军方很快也查清楚了他的身份,于是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暴力措施。
只是把他们一行人关在俘虏营里,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这座俘虏营主要就是用来关押平民的,所以安保力量不是特别强。
军方认为这群科学家都是弱鸡,随便派几个士兵就能看住了。
爱丁顿自知抗议无效,他重重地锤了下铁栅栏,表达心中的愤怒。
接着,他就坐了下来,保存体力,他知道事情肯定会有转机。
这时,一个年轻人上前问道:“爱丁顿教授,你说德国人会放过我们吗?”
爱丁顿看着年轻人,心情顿时好了点,他挤出一丝微笑。
“查德威克,不要担心,我的队伍中有一人当时外出,没有被抓住。”
“他一定会想办法暴露这件事情的。”
“你的导师卢瑟福教授很快也能知道你的情况。”
年轻人正是查德威克,他还是被捕了,只不过这次他不再孤单,而是和爱丁顿为伴。
“哦,那太好了,在这里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实验。”
爱丁顿露出一丝笑容,年轻人的乐观是最能带给人力量的。
查德威克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此淡定,而且还想着做实验,这让爱丁顿很佩服。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而他自己的心则有点乱了。
主要是这次实验实在太重要了,关系到广义相对论的验证问题。
那可是震惊世界的成果。
爱丁顿怎么能不急。
最佳的实验观测时间是在8月21日,也就是说还剩下20天的时间了。
他必须在18天之内赶到克里米亚,还要留下2天时间,去安装仪器并调整角度和方位。
万一中途再有个什么意外,那就全完了。
爱丁顿心中虽然很焦急,但他毕竟是主心骨,需要打起精神。
“嗯,放心吧,德国人不可能丧心病狂到对无辜的科学家动手。”
“不然的话,就会激起全世界的反对。”
“我们安心等待。”
众人听了他的话后,也逐渐安静下来。
查德威克则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
英国皇家学会。
一场扩大会议紧急召开。
来的人里不仅有皇家学会院士,还有皇家天文学会的成员、格林尼治天文台人员、以及剑桥大学教授等。
此刻,众多大佬汇聚一堂,目标只有一个:
和德国当局沟通,救出被俘虏的爱丁顿和查德威克等人。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台长,戴森爵士,激动地说道:
“德国人实在太过分了!”
“这是不可饶恕的事情!”
“爱丁顿是为了科学事业在奋斗,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爱丁顿当初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当研究员时,深受戴森爵士的器重。
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伙子,将来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爱丁顿已经开始证明广义相对论了。
这可能是最近科学界最大的事情了。
而现在,竟然因为战争,整个实验组人员都被捕了。
戴森爵士的愤怒和焦急可想而知。
然而,急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卢瑟福。
“查德威克只是受邀去柏林做访学,结果就发生这件事。”
“他还只是个23岁的小伙子,遭受这种打击,我非常担心他以后还愿不愿意从事物理学。”
“查德威克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战争不应该把触手伸向这样的年轻人。”
随着戴森爵士和卢瑟福的控诉,会场内顿时群情激奋。
在场的科学家们同仇敌忾。
因为今天被抓的是爱丁顿和查德威克,那么明天很有可能就是他们。
今天你不为别人发声,明天也不会有人为你发声。
所有人都在指责德国人的行径。
这时,皇家学会会长克鲁克斯清了清嗓子,挥手示意。
“绅士们,肃静!”
“这件事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控诉德国,而是想办法营救那些孩子们。”
克鲁克斯还是有权威的,他一发话,会场内开始安静下来。
不过大部分人的脸上依然充满愤怒。
克鲁克斯继续说道:“如今英国和德国是敌对国。”
“双方各自的科学家,很多都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战。”
“就在今天这个会场内,不少人应该都是军方的顾问。”
“哪怕是我,也被邀请参与高层的会议之中。”
“首先,我们要承认,如果我被抓了,那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我是在为国家而战,我和那些拿枪的士兵一样,我也是战士。”
哗!
老一辈科学家果然气魄十足。
克鲁克斯掷地有声的话,让在场大佬们浑身颤栗。
但是,也有很多人疑惑。
为何克鲁克斯会长在为德国人说话。
“当然,可能有人指责我,难道是想为德国的行为辩护吗?”
“当然不是!”
“我只是在说理。”
“如果我们科学家参与了战争,那敌国当然有理由扣押俘虏。”
“但是现在,爱丁顿他并没有参与战争,他所做的事业,是为了整个科学界。”
“查德威克还仅仅是个学生,更谈不上间谍了。”
“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让德国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必须放人。”
克鲁克斯老成持重的话,让众人都点点头。
他的分析有理有据,让人无懈可击。
但是,克鲁克斯忽然摇摇头,无奈地说道:
“我跟首相阁下沟通过了,但是很可惜,现在的军方已经顾不上这件事了。”
“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战争之中,一切以战争为重。”
“换句话说,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我打听到爱丁顿他们是被关押在一个平民俘虏营。”
“这说明德国军方其实并没有特别看重他们。”
“甚至他们都知道爱丁顿等人不是间谍,所以才关在那不管不顾。”
“如果我们能联系上德国的科学界朋友,让他们联名组团去游说军方高层。”
“我想,军方一定会放人的。”
哗!
克鲁克斯的话让众人看到了希望。
一方面是德国军方没有把爱丁顿等人当场机密分子,说明有营救的可能。
另一方面则是克鲁克斯的办法,非常具有操作性。
没有哪个国家敢得罪科学家团体,甚至得罪整个科学界。
因为战争必然会结束,到时候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团体。
所以,只要拿出充足的理由证明爱丁顿等人是无辜的,顺便再给军方一个台阶下,这事估计就差不多了。
毕竟,爱丁顿事件,相比现在欧洲的战争,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左右不了任何东西。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
谁去联系德国的科学家?
谁有那种权威,能打动对方,让他们联合起来?
一时间,会场内又陷入了讨论之中。
汤姆逊沉声说道:“如今德国科学界,当以普朗克、伦琴、维恩、能斯特等人为首。”
“我和普朗克教授的关系很好,但是和其他人就属于正常的朋友关系了。”
“坦诚地说,我不认为自己可以说服大多数人。”
“尤其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这个人情实在太大了。”
汤姆逊的话仿佛给众人浇了一盆冷水。
要是在和平时期,确实很简单。
但是现在是战争时刻,局势瞬息万变,没有人敢保证一定能如何如何。
会场内顿时变得沉默,烟雾缭绕。
这个看似最可行的办法,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执行。
这时,卢瑟福忽然打断沉默,说道:
“有个人一定可以。”
“只要他愿意开口,德国科学界乃至军方,一定会考虑他的面子。”
众人皆是一惊,“谁?”
卢瑟福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布鲁斯·李。”
轰!
会场震动!
所有大佬一拍额头,恍然大悟。
对啊,怎么把那个男人给忘了。
虽然他去了亚洲,但是他的影响力丝毫未退。
只要他开口,事情绝对会有转机。
普朗克教授和布鲁斯的关系,在场的大佬们也都知道。
汤姆逊听后心中感叹,其实他也想到了,但是并没有主动提出。
因为那是他的学生,甚至是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最后这件事没有成功,那么对于布鲁斯的声望打击是巨大的。
汤姆逊不愿去赌。
然而,现在卢瑟福已经提出来了,那么再担忧也就没有必要了。
现在这个情况,也只有布鲁斯出马才行了。
于是,他沉声说道:“我来联系布鲁斯,请求他的帮助。”
-----------------
当李奇维看完手中的电报后,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从字里行间里,他都能感受到汤姆逊教授那一抹无奈。
汤姆逊教授是多么护短和坚强的一个人。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他绝对不会去麻烦自己的学生。
李奇维永远记得,对方在剑桥大学的管理层会议上,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开除,霸气无比,怒斥众人。
“卡文迪许还轮不到外行来指手画脚!”
而现在,换成李奇维,撑起卡文迪许一脉的天了。
毕竟查德威克也算是他的侄弟子了。
李奇维几乎没有犹豫,他立刻开始写信,通过电报发出去。
其中两份是写给普朗克和伦琴的。
这两位在德国科学界的威望无人能及。
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两位老者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尤其是普朗克教授,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自己。
此外,能斯特、维恩、劳厄、爱因斯坦等人,李奇维也都一一单独请求。
他几乎把能认识的大佬们,全都拉上了。
几乎相当于把德国物理学界全部动员起来。
此外,其他领域的大佬们,凡是他能认识的,都给对方去了信。
接着,他又撰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告全世界科学家书》。
在这篇文章里,李奇维用铿锵有力的语言,饱含真挚的情感,讲述了科学家和战争的关系。
他眼神坚定,下笔如有神。
“从古代的弓箭到今天的机枪大炮,战争的武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只要一方利用了科学知识,而另一方没有,那么结果就是碾压性的。”
“二十多年前,英国仅仅以阵亡四人的代价,几百人的部队,用机枪灭杀了非洲某部落5000人的骑兵。”
“这在中古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战争。”
“我不想去讨论战争中谁对谁错的问题。”
“因为在本国人眼里,错误的永远是敌国。”
“我想讨论的是,在这种战争演变过程中,科学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因此,科学家对于战争的加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聪明的大脑可以改进武器,提高威力和精度,甚至创造更强大的武器。”
“物理学家可以制造更精密的远程武器。”
“化学家可以制造威力更大的炸药。”
“生物学家甚至能够制造诡异莫测的病毒武器。”
“在我看来,一个科学家如果想要疯狂起来,那么他有很大的概率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是我危言耸听,而这就是事实。”
“如果我愿意,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
“但是从古至今,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科学家呢?”
“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科学的发展程度还不够。”
“在18世纪,蒸汽产生的动力就是人类能掌握的最大力量了。”
“但是相比现在的新型火药,威力却又不值一提了。”
“同样,新型的火药或许在未来看来,就跟我们现在看待弓箭的威力一样。”
“现在欧洲的战争开启,我知道有不少科学家都在秘密研发新式武器。”
“对此,我表示理解,毕竟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从某种角度看,科学家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士兵。”
“士兵为国而战,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都不能指责。”
“但是!”
“科学家在战争中创造的一切,对于科学本身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无论炸药的威力有多大,其原理都是化学反应。”
“无论枪械的准度有多高,本质都是轨道的计算。”
“这些武器所用到的科学原理,在科学领域属于最简单的层级。”
“就好像让一个博士去计算中学生的题目一样。”
“所以,有很多科学家对于战争是厌恶的,他们不愿意掺合进去。”
“他们更愿意去研究真正的科学和真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爱国了。”
“对待这类的科学家,不能按照士兵或者敌对势力的身份去看待。”
“不能因为他们是科学家,有潜在的威胁,就禁锢他们。”
“如果连中立都不允许,那么疯狂科学家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是所有人和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因此,我想呼吁世界各国政府,请善待和尊重中立的科学家们。”
“他们追求的真理,对于全世界都是有益的,对于各国是等价的。”
“爱丁顿教授,他在战争期间,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去验证广义相对论。”
“这是一种对科学何等纯粹的精神。”
“相对论造不出一枪一炮,但它却能造出物理学璀璨的未来,甚至影响所有人类的未来。”
“最后,我要对全世界的科学家同行们说一句。”
“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呼吁。”
“战争应该为纯粹的真理让步!”
“最后,我诚挚邀请全世界所有反对战争的科学家们,欢迎你们来到科学之城。”
“这里是我为科学打造的净土。”
轰!
1914年8月4日,当李奇维的《告全世界科学家书》在《自然》上发表后,瞬间引发了全球的轰动。
无数主流报纸争相转载。
战争带来的阴霾,让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在这篇文章中,李奇维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虽然他没有明确反对战争,但是大家都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思想。
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理性地看待了科学和战争的关系。
他没有煽情、没有鼓动、没有愚昧地认为科学家不该参与战争。
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战争中科学家责任的看法。
尤其是关于中立科学家和战争为真理让步的论点,更是让无数科学家动容。
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虽然很多人为祖国而战,但是他们真的不想参与战争。
这种矛盾让他们很痛苦。
李奇维当世科学第一人的地位,他的文章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尤其是其中的一句:如果我愿意,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
更是让无数人疯狂了。
所有人仿佛看见一道霸天绝地的身影,高高在上地俯瞰着这颗星球上的战争。
巨大身影冰冷的眸子毫无感情,但是若细心,就能看到那一闪而逝的人性光辉。
几乎在收到李奇维求助信的第一时间,德国的科学家们就看到了这篇文章。
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
普朗克盯着文章足足看了十分钟,他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潮红。
他喃喃自语道:
“布鲁斯,文章写的太好了。”
“这一次,连我都要追随你的脚步了。”
随后普朗克毫不犹豫地下定了决心。
他当即组织和号召德国境内的科学家们,齐聚德国科学院。
他联合伦琴、维恩、能斯特等大佬,共同呼吁众人,为爱丁顿等人提供帮助。
很快,在德国科学院的努力下,一场营救工作正式开始。
这不仅是救赎爱丁顿,更是救赎广义相对论。
最重要的是,这是对真理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