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没有李奇维教授,就没有我吴有训的今天!

华夏。

当吴有训取得个人金牌的消息公布后,整个华夏都震惊了。

虽然此刻的国内,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时刻,但依然无法阻挡民众对这件事的自豪感。

在科学这个神圣的领域,这个华夏落后西方几百年的领域。

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夏人,在没有留学的情况下,竟然取得全球竞赛的第一名。

如此成绩,怎能不令人疯狂。

没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无法体会此时华夏人心中的憋屈。

自从1840年开始,西方用坚船利炮轰碎了天朝大国的美梦。

从那一刻,无数华夏人才发现,原来世界早已日新月异,以一种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发展。

而国内则因为满清无能,错过了最佳的历史时期。

我们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差距是全方面的,教育、经济、军事等,都是被碾压的存在。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西方掌握了名为“科学”的力量。

科学本身虽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衍生而出的科技却改变了世界。

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有限的人力驾驭千吨万吨的庞大机器。

到了如今,科技的发展更是超越了很多华夏人的想象。

电灯、电报、飞机......

在此时贫困偏远的西北地区,依然和神话传说差不多。

普通百姓别说见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只有在富裕的沿海省份,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才对科学有所了解。

而李奇维的出现,以及华夏科学社的成立,都对科学的普及和渗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人们越是了解科学是何物,越是绝望。

尤其是那些忧国忧民的精英们,更是生出了宿命论的悲观情调。

因为我们落后的实在太多了。

要不是李奇维的横空出世,这种悲观情绪会更严重。

最顶尖的那一小撮精英们,也会因此投入西方的幻梦之中。

然而现在,第一届物理奥赛的结果,彻底粉碎了这种思想。

吴有训一骑绝尘,以碾压的姿态,取得比赛的第一名。

而华夏团体更是超越了欧洲数国,仅仅位于英国和德国之后。

这种成绩,在开赛之前,不仅是欧美人想不到,华夏自己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简直和天方夜谭一般。

然而,它就是这样真实地发生了。

它证明了一个信念:华夏不弱于任何民族!

“我们不仅仅只有一个布鲁斯教授。”

“我们的本土也能培养出吴有训这样的天才。”

“我们的教育终于开花结果了。”

“华夏这片土壤,也能长出现代科学教育的果实。”

“......”

无数人喜极而泣。

而吴有训的家庭情况很快也流传出来。

顿时引起众人震惊。

出生在贫穷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没有读过书的普通人。

从小就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然后又考上了黄埔理工大学,从此改变了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帮助,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天赋。

可以说,吴有训的成长轨迹,让无数普通人共情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吴有训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验证。

他虽然没有开疆扩土,拜将封侯,但是他的成就更让人佩服。

因为他证明了华夏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的潜力。

在华夏经受了如此多的屈辱和失败后,第一次堂堂正正地打败了所有国家。

让世界听到了华夏本土的声音。

华夏科学社为本次奥赛做了专题报道。

详细解读了本次比赛的题目难度,以及各国选手的实力高低。

甚至还有吴有训的第一手采访资料。

华夏科学社联络部部长周仁,亲自采访了吴有训。

“吴有训同学,首先恭喜你为国争光,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

“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有一个疑问,同时恐怕也是所有人的疑问,希望吴同学能为我解答。”

“您请说。”

“众所周知,物理奥赛理论题的最后一题,震惊了全世界所有的学生。”

“它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来自25个国家的80名选手,只有吴同学你一个人答出来了。”

“所以外界给你起了一个超级天才的外号。”

“吴同学,你能告诉我们,当时你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吗?”

“你觉得你能解出这道题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吴有训笑了笑。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华夏队的团长,颜任光教授。”

“在广东大学集训的一年多时间,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一段经历。”

“颜教授深厚的物理学知识折服了我,对我的帮助无比巨大。”

“在此之前,我对于奥赛这样的题目是非常陌生的。”

“接着,我还要感谢团队中的另外四个好友。”

“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才能提升的这么快。”

“这些都是我能解出最后一题的重要原因。”

“但是,有一个人,他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

“他也是我们华夏队五人要共同感谢的人。”

周仁忽然笑了,他轻轻推了推新配的金丝眼镜,问道:

“哦?吴同学,能说说他是谁吗?”

吴有训以一种肃穆的口吻,如朝圣般说道:

“他就是我最敬爱的校长,李奇维教授。”

“没有李教授,就没有我吴有训的今天。”

“我从小家境贫寒,本来是上不起中学的。”

“但是得益于李教授在国内的教育改革,让我有了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所以我的父母才能拼尽一切,砸锅卖铁地供我读书。”

“甚至我父亲不惜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我能学有所成。”

“到了黄埔理工大学后,我同样因为成绩合格,拿到了很高的奖学金。”

“这些钱足够我大学四年的费用了。”

“学校有很多利于学生的政策,而这些政策都是李教授当初定下的。”

“他说大学不是敛财之所,而是教育和希望之地。”

“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因为个人原因而失去读大学的机会。”

“可以说,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而李教授给了我希望。”

“在黄埔理工大学读书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一起谈论科学,交流学习心得。”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那里有所有西方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的成果。”

“而这些都离不开李教授在国外的强大人脉。”

“得不到外国的尊重,别人也不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所以,我虽然没有出过国留过学,但是在图书馆内,我就已经走遍了世界。”

“我什么内容都看,不管是不是本科阶段需要学习的。”

“在集训期间,我就想到了相对论。”

“于是,我就仔细地研究了。”

“当然,我也没有好高骛远。”

“比如广义相对论,以我现在的水平,是完全看不懂的。”

“而狭义相对论,只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难搞懂的。”

“正是因为我看的多,想的多,所以在比赛时,才能冒出灵感。”

“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

吴有训的话,让周仁一阵恍惚,心中充满了感动。

这一刻,教育的意义仿佛具现了。

他终于深刻理解了李教授的良苦用心。

也明白了对方到底是在做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

周仁觉得自己已经加入到了这浩浩荡荡的改革之中。

吴有训的采访被公开后,立即在华夏境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华夏从十几年前的封建,到如今在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所有人目眩神迷。

尤其是那些立志救国的精英们,更是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势不可挡的力量。

而造就这一切的,就是家喻户晓的李奇维教授。

他和他的黄埔理工大学,就是华夏教育和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带着这个古老的帝国,重新焕发荣光,觉醒强大的力量。

这一刻,黄埔理工大学在华夏人的心中已然神化。

而它的创建者,李奇维,则再一次被无数人传颂。

到了如今,李奇维的名气已经无法再大了。

他和那些最顶尖的政治大佬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他们还要出名。

也就是所谓的国际影响力。

李奇维此刻已经成为了全球级别的知名人物。

外国人不知道华夏的大佬是谁,但是一定知道布鲁斯是谁。

同时,第一届物理奥赛的成功举办,也让科学之城一战成名。

虽然那里现在只有孤零零的建筑。

但是众人都知道,不久的将来,那里将是整个亚洲的科学中心。

而吴有训就是那个科学中心里,走出的至强者。

广州,广东大学内。

教育部科技厅厅长许寿裳、广东大学校长王季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于天池,三人在办公室内开怀大笑。

他们都和李奇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很快就熟悉起来。

华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三人是发自心底的开心。

许寿裳更是高兴的忘乎所以了。

“妈的,真是太解气了。”

“洋鬼子之前发报纸,直接忽略了亚洲,忽略了华夏。”

“搞得比赛就是为他们欧美开的一样。”

“现在被啪啪打脸了吧。”

于天池感慨道:“我在给李教授当秘书的时候,有想到过这一天。”

“但是没想到它会来的这么快。”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黄埔理工有多简陋。”

“老师只有几个,学生也只有几十个。”

“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有光。”

“那是希望之光、信念之光。”

“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自己一定要从事教育行业。”

“只有教育才能彻底改变这个国家。”

王季烈深以为然。

他是广东大学的校长,对此体会很深。

尤其是在他出国考察之后,才明白李奇维的布局是多么伟大。

那种高瞻远瞩的目光,就连圣人也看不到吧。

仿佛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对方的掌中,秋毫必现。

王季烈因此,重新找到了此生的方向,奉献自己的一切。

此刻,他看着面前二人,笑道:

“寿裳、天池,你们二人应该比吴有训和叶企孙更开心吧。”

“这一次,肯定要高升了吧。”

二人听后有点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里没有外人,于是都没有顾及了。

许寿裳说道:“上头有意让我去江西省担任教育厅厅长。”

“争取把江西省打造成一个教育模范省。”

王季烈和于天池皆是一惊。

这一步虽然看似是平调,但是意义却非同凡响。

“恭喜啊,寿裳,只要你做出成绩,位极阁臣,指日可待啊。”

于天池则是升迁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厅长,真正主管一方的教育。

王季烈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他自己虽然没有任何奖励,但是他在国内教育界的名望,却如日中天。

他从一个前清的“封建”官员,到现在的现代化大学的校长。

这种转变,让所有人都看到了王季烈的能力和性格。

他笑着对二人说道: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真正帮助奇维了。”

“他一个人在外面,为华夏的科技教育事业披荆斩棘,走出另一条路。”

“我们就要替他管理好大后方,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人才。”

“奇维曾经说过,未来的某一天,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看的就是人才储备。”

“不仅仅是顶尖人才,还有那些合格的,数以万计的大学生。”

三人神色激动,他们能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未来,已经近在咫尺了。

他们的目光齐齐看向婆罗洲的方向。

在那里,有一个人和一座城,将是华夏未来的希望。

至此,李奇维在国内的教育和科技事业,正式布局完成。

政界、学界、工业界等等,都有他培养和支持的力量。

只待时机成熟,他振臂一呼,几十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将会喷涌而出。

到时候别说是小男孩了,沙皇都能给搓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