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全球竞赛!名单公布!举世沸腾!这是科学界的伟大盛事!

回到古晋之后,李奇维立刻就开始准备欧洲参加奥赛的事项。

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与普朗克等人联系,联名发表呼吁文章。

有了《告全世界科学家书》的经验,李奇维可谓是信手拈来。

而且,此刻他以和平诺奖得主的身份,那更是一呼百应,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科学界。

各国的主流报纸都纷纷跟进报道。

这是一个科学大爆炸的时代,也是科学家最受尊崇的时代。

因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世界和人类产生的影响,比千百万人,乃至亿万人都更大。

比如哈伯的人工合成氨,就是科学影响世界的典型案例。

李奇维最近在看化学和生物相关的资料。

他准备把青霉素提前搞出来......

这可是一个可以和人工合成氨媲美,甚至还要超越的伟大科学成果。

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而物理学奥赛那就是科学的基础。

这些能参加奥赛的学生,都是各国的绝对精英,他们就是科学的未来。

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各国都没有理由阻止。

而且,它还充满了新闻属性。

全球竞技!

科学比赛!

布鲁斯·李教授亲自出题!

可以说,物理学奥赛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这个时代,人们的娱乐生活其实很匮乏,普通人尤其如此。

所以,一个带有国家荣誉的竞赛,很容易就能引起共鸣。

而且参加比赛的全都是天之骄子大学生。

只要想到,自己祖国的学生,击败全球的对手,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

那种风采,足以让任何人疯狂。

更别提此时的亚洲诸国,那确实很需要扬眉吐气一番。

第二,李奇维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系。

由他们负责将欧洲所有参赛队伍统一集中起来,保证众人的安全。

然后李奇维会派人从亚洲出发,前去接引。

古斯塔夫对此事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他认为这是红十字的又一次伟大壮举。

在战争中,依然坚持着科学与人文的关怀。

这是人性的光辉闪耀,科学的灵魂呐喊。

古会长公开发文,把李奇维一顿猛夸,差点都要邀请他当副会长了。

一时间,欧洲的舆论界讨论的全是明年的物理学奥赛。

此外,李奇维觉得还不保险,他又发动了第三股力量。

他分别给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等中立国的元首写信。

邀请他们以国家的名义,参加第一届物理奥赛。

其中威廉明娜女王最为积极,她甚至公开回应李奇维,表示荷兰一定会派遣学生参加。

虽然,阿尔贝一世等人也纷纷表示,会参与本次比赛。

舆论再次轰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李奇维的人脉竟然如此深厚,连国王都说动了。

有了欧洲几位国王的发声,这一下,欧洲各国算是彻底坐不住了。

很快,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其科学院皆公开表示:

“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科学界的伟大盛事。”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科学竞赛。”

“它代表从此以后,科学正式打破国家的限制。”

“科学全球化,势不可挡!”

掷地有声的宣言,让第一届的物理奥赛,充满了神圣的意义。

英国皇家学会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

因为科学之城就是在英国的领土创建的。

本次比赛,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大英帝国实力的体现。

李奇维三管齐下,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资源,为奥赛站台。

结果显而易见。

1915年12月1日。

欧洲交战双方达成共识协议,以国际红十字会为担保对象。

所有参加奥赛的师生,可不受战争影响,统一在瑞士集合。

最后从法国离开欧洲,前往婆罗洲。

消息一出,科学界沸腾了。

这就是全世界科学家联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战争要为真理让步!

一个月之后,1916年的元旦。

婆罗洲科学之城公布了第一届物理奥赛的参赛名单。

几乎所有具有正规大学的国家,都参加了比赛。

主要有:

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瑞士、意大利、波兰等。

亚洲:华夏、俄国、樱花国、印度、菲律宾等。

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等。

这个时代,虽然大部分国家都是欧洲的殖民地。

但是受到本土反抗势力的影响,欧洲不得不同意在殖民地建立大学。

甚至连非洲都有一两所大学。

只不过,那些国家完全没有能力找出物理专业的学生。

所以,本次物理奥赛的参赛国总数量在25个,参赛学生总数80人。

人数虽然很少,但个个都是精英。

他们将代表世界上最高的本科级物理水平。

名单一经公布,再一次引发轰动。

“哦,上帝啊,我已经无法想象7月份的比赛会是多么精彩了。”

“这简直是科学领域的世界大战啊。”

“要是哪个年轻人能得到个人第一名,他的名气甚至会超越很多的物理学家。”

“难道就没人好奇布鲁斯教授的特别礼物吗?”

“哎,实在太可惜了,我去年就毕业了,不然冠军我唾手可得啊。”

“......”

就在众人无比期待着7月份的比赛时。

而此刻,欧洲各国则开始了紧急的选拔工作。

不仅是选拔参赛的学生,还有带队的老师教授。

英国。

汤姆逊成为了皇家学会的新一任会长,负责本次物理奥赛的决策工作。

在他的强力推荐下,威尔逊成为了英国代表团的团长。

威尔逊作为和李奇维从微末中相识的好友。

由他代表英国参赛,显然是很好的选择。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汤姆逊正在嘱咐威尔逊。

“威尔逊,这一次比赛的意义非同小可。”

“我看过了布鲁斯给出的例题,可以说难度非常大。”

“我们英国的本科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低。”

“所以,剩下的这半年时间,就需要你严格培训参赛的学生们。”

“我们就算不能夺得冠军,也一定要进入前三名。”

威尔逊点点头。

“教授,您放心吧。”

“我会尽快让学生们掌握竞赛思维。”

他认真分析过物理奥赛的考试指南。

毫不夸张地说,威尔逊觉得自己是最了解布鲁斯的人。

对方给出的例题,无论从强度和深度看,都可以称得上绝世经典。

这不是什么毫无作用的数字游戏,而是考验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不是真正的天才,可能连题目的内涵都看不懂。

至少威尔逊自己,都是仔细想了好长时间,才看懂例题的解题思路。

他感叹道:

“也不知道布鲁斯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那些既刁钻又深刻的题目,他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啊?”

汤姆逊闻言打趣道:“我猜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曾经给布鲁斯出过这样的题。”

“毕竟你当初的那道火箭题目也很经典。”

威尔逊会心地笑了笑。

“布鲁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掀起科学界的波澜。”

“这一次的比赛,办的实在是太好了。”

“充分激起了所有学生的胜负心。”

“咱们英国的几个小伙子们最近很辛苦,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

“其它时间,全都用来研究题目了。”

汤姆逊说道:“第一届比赛的意义,总是最大的。”

“所有人都想把握这次机会。”

“要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有这种比赛,我估计比现在还要疯狂。”

威尔逊笑着说道:“我猜布鲁斯就是想弥补这种遗憾。”

这一次,威尔逊能获得带队机会,他是非常开心的。

他终于又能见到李奇维了。

此外,还能参观一下科学之城的风采。

“就是不知道现在建成什么样了啊。”

威尔逊憧憬着。

德国。

本次竞赛,德国代表团的团长是爱因斯坦。

最近爱因斯坦的生活很不好。

由于他的反战倾向很明显,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点关注。

这使得他很难集中精力,专心自己的研究。

物理奥赛让爱因斯坦看到了喘息的机会。

他向德国科学院主动请缨,毛遂自荐,愿意带领德国学生参加比赛。

普朗克知道爱因斯坦和李奇维的关系很好,于是便支持他当团长。

爱因斯坦便承担起了指导学生的工作。

并且德国还成立了专门的指导团,其中有劳厄等大佬成员。

指导团专门负责对学生的解答工作。

普朗克甚至在大会上,提出了“保二争一”的目标。

可见德国对此次比赛的看重。

集训室内,爱因斯坦和劳厄正在小声聊天。

二人的前方,四位德国学生,正在奋笔疾书。

他们做的就是指导团出的题目。

风格和李奇维的例题一样。

从这就可以看出,科学强国和弱国的差异了。

有的国家甚至连参赛学生都找不齐。

而如德国这样的大国,竟然还组建了豪华的指导团。

“保二争一”果然不是吹的。

爱因斯坦难得地露出笑容:

“没想到这件事还真被布鲁斯给办成了。”

“他的影响力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

“竟然连国王都支持他。”

劳厄感慨道:“可能是因为布鲁斯教授始终都没有私心吧。”

“他在回到亚洲后,做的每一件事,在我看来,都是很不可思议的。”

“一个人怎么会对科学有那么纯粹的热爱。”

爱因斯坦忽然说道:“不对,这次比赛,我觉得布鲁斯就很有私心。”

“哦?”劳厄不解。

爱因斯坦说道:“我看他就是想证明,不仅他自己比所有人强,他教出来的学生,也比我的学生强。”

劳厄闻言哈哈大笑。

“爱因斯坦,你该不会是害怕了吧。”

“不是我看不起华夏,我觉得那里能出现一个布鲁斯,就已经是得天之幸了。”

“我不相信,他们能比得上德国的教育。”

“我们和英国可不同。”

“我们的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因为应试能力代表的是最基础的能力。”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老师,他首先就要有强大的计算和解答能力。”

“不然,他又怎么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我有自信,德国肯定可以在这次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爱因斯坦静静地看着学生们解题。

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了婆罗洲。

虽然他本人已经是物理学教授,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

和参赛的学生们,身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他深深地明白,这场比赛会深刻地改变未来的科学格局。

一切都是因为那个男人。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玻尔正在对着四名学生,慷慨激昂地讲话。

“作为你们的团长,我身负重任,压力很大。”

“但是我却非常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四人同时摇摇头。

感觉今天的玻尔教授好可怕。

怎么会兴奋成这样。

“该不会想让我们去争第一名吧。”

四人顿时亚历山大。

玻尔没有看见四个小伙子的紧张,反而一脸崇拜地遐想。

“我是布鲁斯教授的博士。”

“他的出题思路和风格,我太熟悉了。”

“那些例题经过我潜心的研究,终于被我找出了规律。”

“现在,我要在半年之内,让你们熟悉这种解题的模式。”

“这一次,我们丹麦队一定能夺得冠军。”

啊?

丹麦的四个参赛者满脸震惊。

就好像九头虫对奔波儿灞说:“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

现在换成了玻尔对他们说:“你,去把英法德和布鲁斯教授的学生除掉。”

四人瑟瑟发抖。

而玻尔则内心期待。

“老师,终于又能见到你了。”

“不知道钱五师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老师的原子研究院到底有什么成果啊。”

由于战争,欧洲机会没有了学术交流。

这对于玻尔来说,很难忍。

想当初,他被各国邀请,讲解自己的玻尔模型。

那时候的他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然而现在,他只能窝在哥本哈根大学,继续闷头做研究,连个说话之人都没有。

还好物理奥赛出现了,玻尔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而且,他还能借此去婆罗洲,见到自己最想见的老师。

同时,玻尔有了一丝挑战老师的冲动。

“也许这辈子我都追不上老师的实力。”

“但是论教学和培养学生,我还是很自信的。”

玻尔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之后,很快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核心思想都是从李奇维那里学来的。

作为理论派,玻尔对于计算非常看重。

他的玻尔模型中,整篇论文一大半都是计算。

这种能力非常适合比赛。

所以,他才对本次竞赛很有自信。

法国。

本次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是郎之万。

而且这也是他自愿申请的。

以郎之万此刻在法国的身份,他其实不需要亲自带队。

但是代表团中的一位学生,让郎之万必须得去。

那就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蕾娜,也参加了本次的竞赛。

郎之万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伊蕾娜的安全。

所以,他亲自前去。

而且以他的水平指导学生,能帮助法国队取得更好的名次。

之前的绯闻事件,虽然没有让他颜面扫地,但后来居里夫人成为双诺奖得主。

这就让郎之万很尴尬了。

“连个女人都不如。”

“不仅智商不如,担当也不如。”

郎之万那段时间很痛苦。

同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居里夫人的愧疚,想要弥补。

而现在,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虽然他发誓不会再与居里夫人见面,但是对待伊蕾娜,依然非常上心的。

甚至亲自教授她物理。

“伊蕾娜,做这种题,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这里面的计算量非常大,也是难度所在。”

面对郎之万,伊蕾娜的心理很复杂。

她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所以当初的事情,她现在也理解了。

不过,这并不能消除她心中的芥蒂。

她对待郎之万只是正常的师生交流。

要不是这次比赛是李奇维举办的,并且能见到对方。

她根本就不会参加比赛。

她最想见的,永远是布鲁斯教授啊。

伊蕾娜很有可能是本次物理奥赛的唯一女生。

再加上她是居里夫人的女儿。

要是她能取得好成绩,郎之万已经可以想象到造成的轰动效应了。

因此,他是铆足了劲,甚至停下自己的研究,全力培训这批参赛的学生。

此外,代表团中还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刚刚本科毕业的德布罗意。

在他哥哥的请求下,郎之万把另一个带队名额,给了德布罗意。

真实历史上,德布罗意对上战场很反感。

所以他在哥哥的人脉关系运作下,被转派去埃菲尔铁塔的陆军无线电部门做通讯兵。

而现在,当法国奥赛代表团的指导人员,无疑是德布罗意更喜欢的。

至少,他还能继续从事物理工作,而且还能见到布鲁斯教授。

德布罗意最近被一个问题困扰,他很想当面请教布鲁斯教授。

大洋彼岸,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主任卡尔,正在和他的弟弟康普顿聊天。

“康普顿,你明年年末就要博士毕业了。”

“你确定要和我一起去科学之城吗?”

“你又不参加比赛,去那里做什么。”

康普顿兴奋地说道:“大哥,我就是想去看看。”

“布鲁斯教授到底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力,能够在那么莽荒的地方,开辟一座城市。”

“而且还要邀请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那做研究。”

说到这个,卡尔也是满脸敬佩。

“布鲁斯教授真是一个神人。”

“寻常人在他那种年纪,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恐怕早都不知道飘到那里去了。”

“但是他却能保持本心,去做最艰难的事情。”

“在科学领域,他攀上了最高峰。”

“可其它领域,我相信凭借他的才华,一定也能够成功。”

感叹一番后,卡尔忽然又说道:

“可惜你错过了这次比赛。”

“不然的话,我们美国这次一定能取得好名次。”

面对欧洲区的入场,卡尔有点心虚了。

作为教授,他很清楚美国大学生的物理水平。

哪怕是普林斯顿,卡尔都觉得相比西方,要弱了不少。

之前以为欧洲不会参加,卡尔信心十足,觉得第一名易如反掌。

然而现在,他的压力也很大。

迈克尔逊教授、密立根教授都非常看重这次比赛。

卡尔不想辜负大佬们的期望。

康普顿本人倒是很无所谓。

“大哥,你可不要这么捧我。”

“这个世界上,天才太多了,我这点小聪明不算什么。”

“要是玻尔、钱五师他们能参加比赛,那可以直接宣布结果了,都不用比了。”

卡尔会心一笑。

自己这个弟弟心态很好,或许将来真能有一番成就。

而康普顿不知道的是,这次婆罗洲之行,他会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两人将会开启物理新时代的篇章。

这也是华夏本土培养的学生,首次在国际上发表重磅论文。

李奇维的教育改革将初见成效。

当西方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竞赛时。

各大主流媒体,已经开始预测本次的比赛排名了。

毫无疑问,英法德三国被排在了前三。

毕竟这三个国家的科学底蕴实在太强了。

天才层出不穷。

而且还有豪华的指导团队。

剩下的则是欧洲其他国家,被排在了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是美国、加拿大、俄国等。

至于最后的第四梯队,毫无疑问是亚洲其它各国。

比如华夏、樱花国、印度等。

在欧洲人眼里,即便亚洲出了一个布鲁斯教授。

但是对于本次比赛也毫无作用。

因为参赛者都是大学生。

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大学的教育能力。

《泰晤士报》更是公开发文表示:

“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奥赛,将会向世界展示欧洲教育的风采。”

“东方与西方的差距,将是肉眼可见的。”

轰!

文章一发出,亚洲各国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