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消息传来,京师沦陷,皇帝北狩(皇帝逃到北方去的婉辞)。圣旨特下,要曾国藩带兵勤王。曾国藩听后大惊失色,现在的他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湘军和太平军的战事正在胶着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军事力量都调动不开。如果现在进京勤王,导致江南力量空虚,那么太平军将会卷土重来,那时候十多年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实在得不偿失。况且京师路途遥远,那时候还没有火车,行军全靠两条腿,等到了京师黄花菜都凉了,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曾国藩胡思乱想之际,北方的咸丰可是如坐针毡。原来,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开始英法联军在中国制造“亚罗号”事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广州发动进攻。清政府据理力争,可是没有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力才是外交的坚强后盾。万般无奈之下,清军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可是此时国内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精锐部队都在内地镇压农民起义,此刻真可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因为军纪涣散,武器装备相差太远,广州沦陷,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过了不久,英法联军又在天津大沽口挑起战争,随后扩大至整个天津。清政府想委屈求全,花钱买平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只能殊死一搏。派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驻守在通州的张家湾至八里桥一带。这天中午,英法联军逼近张家湾,并向清军驻地发动攻击。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早已严阵以待,向敌阵勇猛冲锋。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使彪悍勇猛的蒙古骑兵,在洋枪洋炮面前也是束手无策。敌阵枪炮大作后,马匹惊骇回奔,冲动后面的步军,导致阵势混乱,纷纷后退,英法联军一举占领张家湾和通州城。僧格林沁立即率部退守至八里桥,捍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
第二日凌晨,八里桥战役打响,蒙古骑兵按原定部署正面冲锋,他们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敌。由于火器有限,就手持长矛、弓箭,凭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令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再围而歼之。虽然一部分骑兵冲至离敌军阵地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指挥部附近。但据壕作战的联军火力密集,炮弹霰(xian)弹的轰击威力巨大,骑兵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几近不能成军,被迫在敌人火力的逼使下退却下来。不久英军兵分俩路,企图抄袭僧军后路。僧格林沁分兵无术,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战争到了这一刻,败局已定了,但僧格林沁依然无所畏惧的骑在马上,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
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清军虽败犹荣,他们凭借血肉之躯,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斗争。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动人画面。
战争结束后,联军有人回忆道:“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
“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对我们的炮火,作出无能无力的反击。”
八里桥之战,意味着在千里平原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骑兵部队,彻底被火器所代替,从此淡出历史舞台。这一战结束后,京师彻底暴露在联军的刀光剑影之下,战火无可避免的燃向京城。不久京城宣告沦陷,咸丰带着妃嫔(妃fei嫔pin:帝王姬妾的统称)们狼狈逃窜,逃到热河(今承德)才惊魂甫定(惊魂甫fu定:受惊吓后,刚刚安定下来)。
联军进城后,京城百姓惨遭蹂躏(蹂rou躏lin:比喻使用强制的力量欺负压迫),圆明园毁于一旦。不久,清政府委任恭亲王奕欣为钦差大臣,签订了《北京条约》,该赔款赔款,该割地割地,战争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我们只知道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对其无比痛恨。其实英法与我们远隔重洋,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对中国危害最深的恰恰是我们的近邻:俄国。沙俄趁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走东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大小,使中国丧失了直接进入太平洋的港口。咸丰帝因为这一战,心中愤懑。特别是割走的东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可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龙兴之地,当年清朝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发迹的。连老祖宗的地都丢了,咸丰真感觉无颜到地下见列祖列宗。咸丰越想越生气,不久竟一命呜呼。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而活着的人常常忧虑)。不久发生的事让咸丰在地下也不能安息,这就是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辛酉政变”。 27901/1108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