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水陆两军败退到长沙城外水陆洲,经此一败,曾国藩万念俱灰,真想一死了之,想到自己奉旨办差,不能不给皇上一个交代。当即走到书桌前磨墨铺纸,桌上文房四宝样样俱全,湖州笔,徽州墨,宣州纸,端州砚,都是书房精品。遗折写好,恰逢左宗棠来看望他,不得不说,真是患难见真情。左宗棠虽然平时很惹人讨厌,甚至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他与那些趋炎附势之徒,落井下石之辈有根本区别。左宗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出自三国演义,意思是对上不低头,对下不残忍,不怕比自己强大的人,不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真有古名将的风度。不久前从长沙水陆洲出发时,满城文武还迎来送往,满脸堆笑的献媚讨好,这才过了几天,就一个个像躲避瘟神一样对曾国藩敬而远之。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那些势利小人说不定正在幸灾乐祸呢。而左宗棠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你辉煌的时候不去刻意的讨好,而在你危难的时候却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不得不让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说到这里想起一篇《结交行》: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陈雷:陈重、雷义,东汉年间豫章郡的两位品德高尚的饱学之士。管鲍: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
前面说到左宗棠来看望曾国藩,曾国藩内心万分感激,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作为一军统帅,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方能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作出冷静的判断。当下曾国藩捧着他刚写好的,墨迹未干的遗折,递给左宗棠道:“季高兄(左宗棠的字),你来看看我这篇遗折写的怎么样,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季高兄斧正(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左宗棠瞥了一眼,看都没看就一把夺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撕得粉碎,然后向空中一抛,大吼道:“涤生(曾国藩的字)啊涤生,亏你还叫国藩,自比国家之藩篱,想不到竟然这么不争气,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把你打倒了,亏我还对你寄予厚望,我都替你赧颜(赧nan颜:羞惭脸红)。”一番话竟说的曾国藩无地自容,只好低头默然。
看到曾国藩这副神态,左宗棠又心生不忍,语气和缓的说道:“不过涤生兄也不要气馁(nei),胜负乃兵家常事,真正的英雄不是只胜不败,而是失败后有没有勇气从头再来,日中则仄(ze),月满则亏(太阳到了中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没有什么事物是长盛不衰的,依我看长沙满城文武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不值一提,与你曾涤生不可同日而语,太史公说的好:‘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还记得我们一起求学时读过的横渠四句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难道忘了我们最初的理想吗,人生在世,不能在史册上留下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官位做得再高又有什么用,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至于世俗的趋炎附势,冷眼旁观即可,更不必放在心上。涤生兄,振作起来,安知今日靖港之败,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
一番话如天籁之声,余音袅袅,说的曾国藩幡然醒悟。曾国藩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躬身一揖,感激的说道:“听君一席话,真有振聋发聩之感,瞬间拨云见雾,豁然开朗了”。没错,这才是真正的益友,敢于抨击彼此最容易忽视的角落,得此益友,夫复何求。
说起曾国藩和左宗棠,还有一段趣闻,有一次左宗棠与好友一起拜访曾国藩,大家议论国事,兴致甚高。左宗棠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侃侃而谈,爱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曾国藩说不过他,略有不快,临到客人们告辞时,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士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话中嵌着“左季高”三字。左宗棠听后愀然(愀qiao然:脸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随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曾国藩惊叹左宗棠的才思敏捷。最后二人一笑而别。这也成为一段佳话,最能体现左宗棠不甘人下,不愿服输的性格。
话说左宗棠一番话说的曾国藩幡然醒悟,左宗棠看目的达到,便也告辞出门。我一直在门口警卫,看到左宗棠出来,急忙问道:“季高兄,大帅他怎么样了”,话音还没落毕,只见曾国藩满面春风的出来送左宗棠,两人有说有笑的款步而行,看到这一幕,我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不久好消息传来,湘潭水陆大胜,十战十捷。这一胜利,瞬间让全军上下从靖港惨败的阴霾中挣脱出来。曾大帅兴致大好,大宴宾客,写好奏折奏功请赏,全军上下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当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倚。经此一败,湘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营救有功,又因为在靖港惨败前的拼死进谏,曾大帅认识到了我的才能,让我进入幕府佐幕。开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没过多久,湘军水陆并发,攻打武汉三镇,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来到武昌城下,城头严阵以待,无数只火铳正向这边瞄过来,好在火铳射程有限,打不到城外营地上。休息一晚,趁天未亮,湘军开始攻城。我自告奋勇,拿起一支火铳就往前冲。古代攻城无它,就是一方拼命地爬,一方拼命的守,双方用尽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谁更拼命谁就赢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围而不攻,等待城里守军弹尽粮绝便不攻自破,这时拿下城池便轻而易举。但更好的战术是围城必缺,围城必缺的意思就是围三面,留一面,给敌人以生存的希望,逼贼自走。那样伤亡就将大大减小。否则,城里守军见生还无望,还不如拼死一搏,到时候两败俱伤,实在得不偿失。狗急了还跳墙,谁知道人急了会干出什么事来。
我和湘军战士们奋勇趋前,喊声,杀声,枪炮声,声声入耳;左边,右边,城墙边,处处惊心。正在斗得难舍难分之时,不相上下之际,城里面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原来众幕僚出谋划策,早定下里应外合之计,让湘军战士混入城中。当下里应外合,一举功成,敌人皆狼狈逃窜。
战后清理战场,只见城里饿殍(饿殍piao:饿死的人)遍地。昔日鳞次栉比(鳞次栉zhi比:像鱼鳞或梳篦bi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商贾云集的店铺此刻都成了破瓦残垣(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城里的老百姓见到湘军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踉跄(踉liang跄qiang:形容走路不稳,四处跌撞的样子)着逃走,好像生怕走慢了,会被人冷不防的刺上一刀似的。
看着城里的景色,心里万分感慨:哎!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乱让百姓妻离子散,无家可归。无论兴衰,最受苦的还是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书中所说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鳏guan: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幼年丧父,独:年老无子,废疾者:残疾人)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啊。心里这样想着,气愤的拔出剑来,四顾茫然。
目光所及处,突然一个神色慌张的女子一个趔趄(lieqie),差点栽倒在地,我上前扶住她,这一扶竟愣怔了一会。尽管灰头土脸,身上包的严严实实,但不难看出,满面风尘下是一个俊秀的脸庞。她松开我的手欠了欠身子,彬彬有礼的说道“谢谢军爷”。别看她衣服破旧,却常存仪礼之容,不用猜就知道是大家闺秀,还想和她再说两句,她却转身离开了。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中,心里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是同情?是爱怜?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
呆了一会,往城里款款而行,不知不觉来到一处府邸(di),这里就是太平天国将领石祥祯(翼王石达开的胞弟)的王府,现在却只剩残垣断壁。进入府邸,院子里瓦砾纵横,只见围墙角落里有一个女子在嘤嘤哭泣。走近一看,这不就是刚刚街上遇到的女子吗。原来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石祥祯的女儿,只因事发突然,没来得及回府,城门就宣告失守,听闻此消息便急匆匆往回走,可是回到府邸,亲人来不及等她都逃走了。看到这里破败景象,才触景生情,嘤嘤哭泣起来。
我走过去扶起她来,只见她哭的两眼红肿,却更加楚楚动人。当下心生不忍,关心道:“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家人呢?”她怕我识破她的身份,顾左右而言他,说道:“我和家里人都走散了,现在无家可归了”,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泪。我看她驴唇不对马嘴,大概已猜到她的身份了,却也不点破,只问道:“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湘军是正义之师,一定会为你找到好的归宿的。”没想到她听完这话后愀然不乐,愤愤的说道:“正义之师,这我倒没看出来,你们每攻陷一座城池,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试问这就是正义之师的所作所为吗?”我解释道:“那是绿营兵和八旗兵(绿营,八旗都是朝廷编制军队,师久必疲,此时的八旗,绿营久不经战阵,已没有什么战斗力),我们湘军纪律严格,由曾大帅在家乡招募,全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和那些兵油子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她一脸不屑的说道:“还不是一丘之貉(一丘之貉he:比喻彼此一样,没有什么差别),都是清廷的奴才罢了。”
我听到这里,心里不乐:“你怎么能这样说。”“那我怎么说,”她说道:“满族压迫我们汉人由来已久。如今太平军首举义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亏你还是汉人,不帮助自己的同胞,反而助纣为虐,镇压太平军。”我说道:“可你们的纲领也是有问题的,把读书人排斥在外。士不能颂孔子之经,而别有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而湘军正是以卫道保教为目标。况且洪秀全承诺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又真的实现了吗?洪秀全定都天京,便以为万事大吉了,整天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日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试问这样的政权能长久存在吗?”她说道“不许你这样说我们天王。”说完她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接着说道:“对不起,我要去寻找我的家人了,你好自为之。”说完转身就走。
我想起自己发的饷银还剩下一些,连忙拉住她的手,从布袋里掏出一些银两放在她手上,对她说道:“路上做盘缠,不要委屈自己,忘了问你了,你叫什么名字?”她脸色一红,急忙抽出手来说道:“男女授受不亲,我叫石箫默(虚构,箫默出自“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笙萧默也是我的一大遗憾)。”说完急匆匆的逃走了。我看她这样子觉得好笑,突然想起现在是清朝末期,封建礼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想到这我也就明白了。对她喊道:“还能再见吗?”她远远的回答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有缘一定会再见的。”
自从石箫默走后,我竟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干什么都感觉没有趣味,好像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似的。天天在想石箫默会不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找没找到家人,越想越烦躁,书也看不进去,干脆磨墨铺纸,练起字来,笔墨纸砚都是曾大帅送我的。因为靖港惨败前的拼死进谏,曾大帅对我刮目相看,成为其贴身幕僚,在湘营里有了一定的地位,有自己的卫兵和办公地点。而且因为军营里都是大老粗,当时的读书人奉行的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准则,认为当兵有辱斯文。因此我这样认识个把字的人竟也成了知识分子,还被引为知己,真是时世弄人。如果在二十一世纪的话,在大街上随便撒泡尿,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都能呲到好几个。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心思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还在担心石箫默的安危。不久卫兵进来报告,说曾大帅让所有幕僚晚上到幕府聚餐。晚饭时间来到席上,少不了一番应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到了酒兴阑珊(阑珊:将尽)之际,曾大帅令亲兵搬上来几口大箱子。推开箱盖,只见寒气逼人,令人不战而栗。原来木箱里是几把腰刀,曾大帅拿过一把腰刀,走到我的面前,然后面向众人说道:“这次武昌城破,多亏了韩嘉胤与众位幕僚的里应外合之计,才成此大功,我已向皇上奏功请赏,圣旨不日即可到达,宝刀送壮士,红粉赠佳人,今天这几口宝刀送给有功群僚,没有得到的再接再厉,只要肯努力,封妻荫子,万世流芳都是可以实现的。”说完把刀递到我的手上,我郑重的接过来,只见刀柄上镌刻(镌juan刻:雕刻)着“殄(tian)灭丑类,尽忠王事,涤(di)生曾国藩赠”几个字,看着群僚羡慕嫉妒的眼光,心中暗暗得意。我因此而信心大增,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献大计以动九重,发宏论以达天听。” 27901/1107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