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此章就是人物介绍可以选择不观,正文在第一章……
雨后朝阳初现,河东郡东垣县的乡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芬芳。
从王屋山山脉蜿蜒西去毫清河江畔,向西行径,忽篱落疏疏,划出一缕小径,寻径而入。
待行数百步,径旁林树稀稀落落,一路光影流动,芳草芬芬,枝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枝丫上,复行百步,豁然开朗。(致桃花源记)
只见此处两山簇拥,涓涓细流绕前,十余间房屋依次错落,目光投掷,
蓊郁葳蕤;见碧空洗练处,炊烟袅袅。
宅前依稀错落了些桃树,夭夭灼灼,雨后残芳飘落于地化春泥,颇有几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景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恰到山水寄情戢鳞潜翼。
此间乃是东垣县刘家园,东汉宣威将军刘尚之后刘子宪隐居处。
刘尚原本乃西汉河间王之后,于初始元年除爵,新朝建立,西汉灭亡,后随光武帝起义。(光武帝时期刘尚,举家从河间迁往河东)
刘尚最初是担任郡县地方官,后来出任大司马吴汉的副将,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官至武威将军,参加了平定隗嚣、公孙述的西征之战,此后曾多次平定西北羌族和西南夷等叛乱。
公元47年(建武二十三年)十二月,南郡蛮夷叛乱,刘尚率军平叛,在沅水阵亡。
刘尚之后刘歆,汉桓帝时刘子宪以通《诗》《书》被召为黄门郎,后为光禄大夫,又领校《五经》;延熹(158年六月)建议立《周礼》《春秋左氏传》《毛诗》等古文经于学官,遭今文学博士反对,因移书太常博士责之,语甚激切。
由此触犯了执政大臣,出为河内太守,树以恩德以收人心,其治下夜无犬吠。
灵帝时,宦官乱权,责以失政,罢黜刘歆官职,遣归乡闾。
被遣后,刘歆弟子李敏,为其发声辩解,然后被遣为吏,历经三年磨难,辽东名仕举荐任河内太守。
李敏上任河内太守后请刘歆任郡学师。
刘歆经此事再无意仕途,但愿老死乡野。举荐其子入仕,后为武德县令。
刘歆早年亡妻,留下遗子刘向,刘向,字子良。生于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少时学于父亲,虽无精儒大道,但慕文好学,事自恭亲,尤喜与名仕相交。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刘向任武德县令,车架初入河内遇贼寇数十人,二三仆役被杀,忽东面杀出一汉子,连斩十数贼寇,贼寇惧之。突然东面再起一似汉军旗子,数寇逃之。
刘向得救后,方知原来是妻弟,刘向妻子李氏的弟弟,现在还同为公门中人准备去任武德县尉,刘向感慨真乃缘分。
河东李氏,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后。
同年其幼子绩,年仅九岁,学业刘歆授之。
县中士子听闻刘歆之名者无不来恳请授学,刘歆诧然,又寻思着自己闲居山也左右无事,便允之。
但言戒众子,出去不得已师徒相称,也不收授学束脩(学费),让其随意旁听。
消息辗转,相传到乡闾,周边汉家黔首百姓,家庭平贫无处授学者,皆遣稚童前来受教。
至熹平七年(公元178年),仲夏,刘歆卒,同年刘綦母亲受风寒抱恙,刘绩母卒。及葬之日,来葬者百余人皆承刘歆恩惠。
守孝期满,除服斩衰。
此后,刘绩被举为孝廉,荐入雒阳,州县之事以刘向最为任事勤勉。
雒阳刘绩渐渐身弱体虚,以染上大病,卧床月余不能起,气息奄奄,天不遂人愿,似乎要卒。太学遣其返乡,刘向得知悲痛欲绝,几欲先行离去,后月余尽然大愈。
然而行为举止异于常人,不知者传呼是脑疾,妖邪。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刘绩,已非之前的刘绩。
幸得有一游“神医”中游至武德,以针灸血道,“丹药”让刘绩子恢复正常。
刘向救子心切,慌乱于神,竟丝毫不查,肃然请“神医”常居于武德.,然而“神医”恬不知耻答应,每到刘绩犯病时,针灸,丹药用之,后数年间再无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