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离心

第126章 君臣离心

李北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北境的防线打开一个缺口,放任突厥人进来。

等他们到长安以后,再将这个缺口堵死,将这些突厥人堵在大唐境内。

而后,让李靖率领北境士卒,缩小包围圈,压缩突厥人的生存空间。

突厥人这次是想要打大唐一个措手不及,想必粮草都没有带多少。

只要通知各地驻军,严防死守。

不给突厥人的军队补给粮草的机会。

饿都能饿死突厥人。

二十万突厥大军,弹指间灰飞烟灭。

突厥人没了二十万的有生兵力,不用大唐出手。

那些原本被突厥压迫的小族,以及异族,便能将突厥亡族。

就算残余的突厥人能抵御住这些异族,也再无崛起的可能。

如此,可为大唐争取长达百年,短则五十年的安全发展空间。

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突厥大军肯定会死战。

因为他们若想活下去,或者让突厥族能够继续在这世间生存,就必须要达成两种目标。

一是攻破长安,活捉李世民。

以李世民为要挟,让各地撤军,从而裹挟李世民回到草原。

至此大唐再无一丝希望。

不用突厥人动手,整个大唐必将分崩离析。

二是突破李靖的防线。

用生命冲出一条血路,带领突厥人返回草原。

这样的话,纵然突厥人能够返回草原,那么势必元气大伤。

二十年内,绝无与大唐抗衡的实力。

其实,还有第三种。

那就是全力攻打其余县城,获得粮食补给,流窜在大唐境内。

如果选择这一种,对于大唐和突厥都是不小的打击,属于两败俱伤。

因为如此,突厥可战之兵得不到补充。

现在是大唐,从隋朝开始,对于异族的态度,百姓是瞧不起的。

而突厥人也不会信任大唐的汉人。

由此,突厥大军必然会被一点点蚕食殆尽。

然而,这样的后果,对于大唐的民生与长安对于各地驻军的掌控产生很恶劣的负面影响。

大唐需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才能够消除这样的负面影响。

“此事可为,但太过于冒险。”杜如晦开口说道。

“没错,万一...。”一旁的房玄龄也开口道:“若真行此计,殿下可先前往他处。”

他这是担心长安城守不住。

如果突厥人攻破长安,大唐就已经意味着没了。

李世民也在思考这一问题。

他带兵打战,讲究的是稳中求胜,信奉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若说在二十万突厥大军中坚守长安,保证长安城不会被攻破。

李世民也无十足把握。

甚至连五层的把握都没有。

长安城的能战之兵,不足十万。

其中还有一些是李建成和李渊所属的士兵。

真正能信得过的士兵,不足五万。

这种情况下,他还真没多大的信心,能够守住长安城。

准确来讲,是坚守长安城长达一个月。

因为各地调遣兵力,还有按照李北所说,让李靖带领北境驻守士兵,缩小突厥的生存空间。

这最短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甚至是两个月。

不,应该就是一个月。

因为照李北所言,突厥人应该是想打一个出其不意。

只要断了突厥人补给粮草的念头。

想必突厥人的粮草,只够一个月的。

毕竟突厥人少粮,尤其是想要打突袭战的情况下。

而这就意味着,长安城要在疯狂且饥饿的突厥大军中,坚持一个月的时间。

这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也是一场恶战。

最关键的是,若是他带领的亲信部队,死伤惨重。

会不会酿成如汉末时期那样,他如汉献那样,地方军权,打着勤王的旗号,胁天子以控天下。

这李唐江山,也就名存实亡了。

对于李北的大胆想法,以及谋略。

李世民是很赞同,以及认可的。

若无玄武门之事,以及篡夺皇位之事。

想必他会全力赞成李北的想法。

因为李北计策的可行性很高。

和突厥人打城战,又是主场作战。

并且突厥人还是少粮的情况下。

这种占据天时,地利的战斗。

优势在我,如何能输。

可惜的是,最关键的人和,它欠缺啊。

大唐现在的困境,就是人不和。

李渊手里掌控着天下兵权。

李建成残党掌控着大多数官员与底层将领。

而他,所掌控的只有和他一路走过来的秦王府一脉。

还有那些听令于他的军队。

而这些人,是他能够登上皇位的底气。

不能死伤太多。

李世民很苦恼,他不住地往代表李渊的萧瑀与代表李建成残党势力的王珪身上看。

若想按照李北所说的话,那必须在短短几天内,得到李渊的支持,以及李建成残党的信任。

而杜如晦所说的,逃离长安,这是不可能的事。

倒不是什么皇室颜面或者是尊严。

而是除了长安,他无处可去。

对于地方政权,李世民还没有完全掌控。

只有长安,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依照李北的计策,那就是以长安城和他为诱饵。

若是他走了,那些攻打长安城对于突厥大军而言,并未多少收益。

反而损失大于收益。

对于敌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想得太过于愚蠢。

既然攻破长安没有收益,那么这些突厥人,就会选择四处搜刮,而后返回草原。

在这种情况下,其余县城很难抵挡住突厥大军的进攻。

并且,北境驻军,也很难彻底封锁住突厥大军的退路。

这样的后果,会导致大唐北境民不聊生。十不存一,也不是夸张之语。

所以,他李世民不仅不能走,还要告诉突厥人,他李世民就在长安城等着突厥大军。

战争就是得考虑多方面因素。

在李世民和众位大臣看来。

李北的计策很好,但是欠缺考虑多方面因素。

也许是太过于年轻,毕竟才十五六岁的年纪。

等年长一些,对于全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或许会成为一代名将。

李世民微微看了李北一眼。

这小子,很有培养的潜力。

只是可惜...。

李北环视众人一圈,而后听房玄龄说要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去逃命,当即出声反驳道:“殿下不可离长安,若殿下离长安,突厥安能来长安?”

李世民点点头,“李卿家说得对,若本王离了长安,那置我大唐的颜面于何地?他颉利可汗是王,本王也是王!他怎可配让本王躲避于他?!”

此言一出,李北在心里给李世民竖了个大拇指。

不管李世民的人品如何,至少在对异族上,还是有勇气的。

不像后世的投降派,还没打,就想着投降。

这时,有人开口道:“殿下,臣有异议。”

李世民朝那人看了一眼,“你有何异议?”

李北也朝着那人看了一眼。

那人一副正直模样,是个中年人,看上去颇为老成。

并且看样子是王珪阵营的人。

应该是李建成的旧部。

此人开口道:“臣以为不能战,大唐如今格局并不稳定,不宜多生战事。而且长安城的守军,不足以抵挡二十万的突厥人大军。再者,太过于冒险。万一突厥人攻破长安,殿下危矣,大唐危矣。”

说投降派,投降派便跳了出来。

李北没好气地说道:“那你有何破敌之策?如何抵挡二十万突厥大军?”

李世民没有说话,同样看向那中年人。

中年人见李北开口呛他,并未生气,而是对李世民拱手道:“臣认为先和亲,或者赠送财物。与陛下对突厥政策一样,暂且稳住突厥,静待发展。又或者,调遣足够多的兵力,固守北境,御敌于北境之外。”

这中年人想法其实是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上去思考的。

对于李世民现如今的处境来说,最好的办法只有和亲和赠送财物。

而调遣兵力,固守北境。这一方法被放在了后面。

那是因为他认为李世民绝对不会选择这一种方法。

虽然如此,但李北还是很厌恶投降派。

明明能解决,为何要投降。

还要和亲和赠送财物。

突厥人狼子野心,觊觎大唐。又岂会为了区区的和亲与些许财物,而退兵。

他们只会认为李世民害怕了,不敢与他们为敌。

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想要占据大唐。

奴役大唐百姓。

李北对李世民拱手道:“殿下,小臣想要揍此人。突厥人畏武而不畏德。不会为了些许好处而退让。必须将突厥人打疼,打怕。突厥人才不敢进攻我大唐。”

“爱卿,稍安勿躁。”李世民俯视众臣,“诸位以为呢?”

李世民很想选择李北的方案,但如今的处境,让他不能选择。

他现在不期望太多,只想能对付过这次突厥人的进攻。

只要给他五年。

不,只要三年。

如果李北改进商业的策略有效。

只要三年,他就有把握攻打突厥。

而现在,他真的没这个实力。

除非能得到李渊手里的兵权,以及王珪等人的效忠。

可李渊因为他杀兄篡位之事,一直怨恨着他。

而王珪等人,前有杀主之仇,后有辱主母之恨。

就算他们肯效力,李世民也是万万不敢用的。

想到这,李世民又看了一眼萧瑀与王珪。

众臣没有说话。

李北倒是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眼神。

他虽不太明白李世民心中的顾虑。

但他也知道李世民在担心什么。

无非是担心李建成的旧部会给他拖后腿,在他背后来上一刀。

毕竟赌国运之战,谁敢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去与突厥人赌国运?

而这些,只能说是李世民自找的。

李北拱手说道:“殿下,你心中可有大唐?”

“自然有的,卿家何故此言?”

李北想了想,干脆挑明,“小臣知殿下之忧,无非是担心李建成的旧部会在你背后捅刀。”

听到这话,李世民和王珪这些李建成旧部的人一脸尴尬。

这话,谁都明白。

但是谁都不会放在明面上去讲。

而正因为如此,双方才一直互相猜忌。

君臣离心,这可是大忌。

王珪等人连连咳嗽,以此来掩饰心中的尴尬。

而李世民则是连忙否决道:“本王怎会担心...。”

话未说完,便被李北所阻,“殿下,你不必狡辩。这事,朝堂众人都能看出来。不信你可问房公,甚至是程将军。”

房玄龄纳闷了,这有我什么事?

程咬金罕见的当了一次哑巴。

李世民沉默了,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

李北对李世民道:“为君者,当有容人之量。殿下如今虽非天子,但即将登基。按理来说,这些李建成的旧部也是你的臣子,又怎可猜忌多疑?”

“非本王无容人之量。”既然李北挑开了,李世民也直言了。

他也期望与李建成旧部之间的关系,能得到缓和。

李世民看向王珪,对李北说道:“只是我并不知王卿家等人的心思,也不知王卿家等人心中是否记恨于我。他们若是效忠于我,我自然会摒弃前嫌。”

李北看向王珪,开口说道:“王公,如今殿下主动明说,你若再藏着掖着,岂是丈夫。”

王珪咬了咬牙,现在的确是双方破冰的最好时机。

他如今的年岁,已无惧生死。

但是那些李建成的旧部的生死,绝不能让他一言决定,所以他开口道:“臣不知其他人的心思,仅代表臣一言。对于殿下,臣自然是恨的。旧主之仇,臣犹可谅。而辱主之恨,实难宽恕。”

他摘下官帽,“殿下若想斩臣头颅,尽管为之。”

李世民深深看了王珪一眼,叹了一口气。

对于王珪,他是不想杀的。

只是可惜不能为之所用。

“王公,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李北看向王珪,开口问道:“你当官是为了百姓,为了大唐。还是为了李建成和殿下。至于辱主,应该是郑妃之事吧。此事,殿下已知错。他裸身悬挂旗杆上,受风吹雷打,并且已下罪己诏。”

李世民咳嗽几声,示意李北别说了。

说好替他保守秘密,结果这才多久,就说了出来。

王珪疑惑的看向李北,“罪已诏?你没诓我?为何我不知?”

“我可对天起誓,万不会诓王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