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百二十二章:圣载竹帛
见袁天罡如此,李北心里暗笑。
这袁天罡虽然看样子年纪并不大,但他就像个老狐狸一般。
能不掺和这件事,就不掺和这件事。
两边都不得罪。
就是这个理由,有些蹩脚。
“既然袁天师有伤在身,殿下就别再难为他了。”李北对李世民说道:“请相信小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殿下体内的余毒。”
长孙无垢此时也劝道:“殿下,你且忍受片刻。”
“难道本王就这样在天上吊着?”李世民挣扎了片刻,而后无奈道:“就算要吊着本王,消除所谓的余毒,哪能不能先将本王放下去,换一种姿势。”
他一脸无奈,“这样的姿势,实在...实在有失体统。本王觉得...觉得自己就像是那水里的王八。”
此言一出,下方众人噗嗤一声。
想笑又不敢笑。
但又忍不住。
众人只能低声浅笑。
生怕被李世民看到。
在场的只有长孙无垢和袁天罡没有笑。
袁天罡口观鼻,鼻观心。
默念着不知名的经文。
而长孙无垢则是环视周围众人,而后小声地对李北道:“李卿家,你这般姿势,实在有失皇家之颜面。不如先将殿下放下来,换个姿势。”
李北收敛住笑意,清咳一声,严肃说道:“娘娘有所不知。这样的姿势,才能好的快,若是换了姿势,那殿下要在旗杆下吊个十来个时辰才可。到时百官上朝,见殿下如此。那更有失皇室之颜面。”
他冲着李世民喊道:“殿下,不就几个时辰嘛,忍耐片刻就可。殿下英明神武,这等小事又怎会失殿下之颜面。而且,此事只有我等知晓。殿下且放心,此事绝对不会传于外人知晓。”
李北环视周围众人,“尔等觉得我说得对嘛?”
周围众人怎敢说不对,连连附和。
“李县子所言有理。”
“殿下放心,此事臣等绝对不会告知外人。”
李世民恶狠狠地盯着李北。
他有种感觉,自己好像被李北耍了,但又找不到证据。
只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娘娘,你不是为殿下写了罪已诏吗?”李北对长孙无垢拱手道:“请娘娘诵读于殿下听。让殿下罪己。观世音菩萨出手,可是看在殿下会向上苍罪已。”
李北冲李世民喊道:“殿下,等会长孙娘娘念诵罪已诏,请殿下跟读。殿下遭此劫难,乃圣德有失。只有罪已,方能恕过。”
“若本王不诵,能怎的?”李世民心里有些生气,没好气地说道:“本王受妖孽蛊惑,何错有之?”
“如果不是殿下圣德有失,爱好人妻女色,又怎会让妖孽钻了空子?”李北严肃道:“若是殿下不诵,大唐有难矣。殿下若是不信,可询问袁天师。”
李世民将目光投向袁天罡。
袁天罡行了一个稽首,“娘娘已替殿下承诺罪已,并且佛门的观音菩萨作了见证。若是殿下不诵。”他沉默了一会,方才开口道:“大唐必遭祸事。天灾谴之,人祸乱之。”
“殿下不可失信于上苍。”李北补充道。
“也罢!”李世民恼火地说道:“本王就随了你的心思,念诵罪己之诏!”
“娘娘。”李北朝着长孙无垢拱手道:“请念诵罪已诏。让殿下罪已。”
长孙无垢摊开写好的罪已诏,“唐太子德不类,享美色娱乐,以致魑魅魍魉,妖魔鬼类所惑,险酿乱国伤民之祸。幸苍天所顾,幡然醒悟。今下诏罪已,此过在予一人,天若惩,安受之。地若罚,虚拜之...。”
长孙无垢念一句,李世民念一句。
罪己诏中提到了李北的便宜丈母娘郑妃。
在长孙无垢所念的罪已诏中,对于郑妃的处理,那是对天起誓,不敢再有心思,以嫂尊之。
李世民念的很干脆。
也许他真没将郑妃当一回事。
想要召郑妃入宫,也许只是受那杨妃所惑。
罪己诏刚念完。
天空之中出现黑压压的乌云。
将漫天星辰遮蔽。
雷霆乍响,电光闪烁。
狂风骤起。
将李世民吹得一摇一晃。
李世民披着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头发,对下方的人喊道:“这罪己诏也念了,上苍也应了。本王觉得身体的妖毒也已经没了,能否将本王放下来?”
“殿下,这妖毒消没消,你说了不算。得我说了算。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李北喊道:“殿下再撑一个时辰!等一个时辰后,我自会放殿下下来。”
说要给李世民一个教训,那就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出来混,讲究的就是说话算数。
由于风太大,也不知李世民听到这话,说了些什么。
只见他被风吹得来回摇摆,就像在坐游乐园的大风车一样,嘴巴不停动着,一脸愤慨之色。
李北心里微微一笑。
哪怕不知李世民在说些什么,他也能晓得那些话,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他对长孙无垢说道:“娘娘,外面风大,还是请回吧。有我守着殿下便可。”
长孙无垢摇摇头,“殿下需悬挂于旗杆之下,受风吹之苦,本宫又如何能回宫躲避享乐。”
不得不说,李世民找了个好媳妇。
过了片刻,风停了。
乌云雷霆尽数消散。
如果之前的异象是苍天在惩罚他李二。
那么现在的风平浪静便能视作上苍原谅了李二。
李北说吊他一个时辰,那就吊一个时辰。
不多一分,不少一秒。
掐好点,李北一跃而上,将李世民放了下来。
李世民刚落地,长孙无垢就将准备好的衣物,披在李世民的身上,而后对一旁的太监道:“伺候殿下更衣。”
太监一拥而上,有给李世民梳头发的,有给李世民穿衣的,井然有序。
而李世民则是一直盯着李北,眼神十分不善,“你是故意在戏耍本王?”
李北立刻装作诚惶诚恐,“小臣怎是故意的?”
而后,他昂首挺胸,“小臣是有意的!敢问殿下,何为英雄?何为仁德?何为圣君?”
李北丝毫不惧李世民的目光,开口道:“英雄者,立不世之功。不沉迷于温柔之乡,仁德者,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圣君者,书于竹简书册之上,让万世歌颂。敢问殿下,想做英雄还是仁君,亦或者圣君?”
李世民噎了一下。
他哪能不明白李北的意思。
无非就是拿这些话来呛他,让他不好责罚。
不仅不好责罚,还得赏赐。
可他心里也有怨气,对着李北埋怨道:“就算你想让本王做英雄,做仁君,做圣君。那也不必将本王如此吊在旗杆下,难道本王不要颜面,皇室不要颜面吗?再者,有哪位英雄会被人扒光身子,有哪位仁君被人悬挂于旗杆之上。有哪位圣君如本王这般丢脸?”
“韩信受胯下之辱,可称英雄乎?刘备遭人白眼轻视,可成仁君乎?圣君,那还真没有。不过,臣相信,殿下必定是记于书帛之上的圣君,受千世万古传唱伟绩。”李北一脸肯定地看着李世民,“崽...殿下,臣对殿下的期望可是高得很。殿下若罚,就罚臣对殿下的期望实在太高。”
李世民深深吸了几口气。
这不是激动的,而是气的。
李北说完这话,那更不好责罚了。
长孙无垢此时给李世民披了一件外套,“李卿家虽顽劣了些,但也是为殿下考虑。若无李卿家相助,殿下恐受妖女所惑,做出一些伤国戮民之事。至于将殿下悬挂于旗杆上,那也是臣妾应允。若是殿下责罚,那连臣妾也一并责罚。”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垢一眼,而后叹了一口气,“哎,此事,本王之过矣。也罢,此事作罢。”
他环视周围众人,“此事若要他人得知,本王要你们的脑袋。”
众人行礼,“殿下放心,此事烂于臣等心腹,绝不露于外人知晓。”
李世民看向李北,越看越气。
这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
气也只能自己受着。
按理来说,他不仅不该责罚李北,还要为李北除掉妖女,赏赐李北。
不过,赏赐?呵呵!
没找李北算账,那还是看在长孙无垢的份上。
穿好衣服,他干脆一拂衣袖,冷哼一声,转身便要离去。
长孙无垢叫住了李世民,“殿下且慢。”
李世民停下脚步,脸上依旧带着气恼,“观音婢,有何事情?本王已决定不惩处闻喜县子。”
长孙无垢哪能不知道李世民这是生气了。
但接下来的事,事关江山社稷。
不得不说。
她开口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暂且消怒,李卿家有要事要告知殿下。”
“你有何要事?速速说来!”李世民看向李北,不耐烦地说道:“本王受了些风寒,想去休养。长话短说。”
休养只是个借口。
他现在想回去,只是不想看到李北。还有在自己的寝宫内,摔些东西,泄泄恨。
李北一愣。
他有啥要事所说。
要说紧要的事,那就是自己那便宜的丈母娘。
李北拱手道:“臣想要接郑妃到臣的府邸居住,尽些孝心。请殿下应允。”
“就此事?本王允了。明日便将郑妃与李婉顺送于你府邸。”李世民没好气地说道:“以免你认为本王会对这孤儿寡母如何。”
“多谢殿下。”
“还有何事?若无他事,本王回去了。”
“没...。”
李北的话还未说完,长孙无垢说道:“殿下,李卿家之前来报,突厥可汗将率领二十万大军,要在殿下登基之日,前来攻打长安!”
听到这话,李世民眉头一皱,“此言当真?”
李北反应过来。
原来长孙无垢喊住李世民,并且说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李世民,原来是指的这件事。
还以为是为郑妃的事情。
“确有此事。”李北对李世民拱手道:“小臣有一好友,乃是胡商。时有书信往来,小臣也是从他口中得知此事。”
“那胡商又如何得知此事?”
“那胡商如何得知此事?小臣听他言,他是灌醉了一名突厥部落首领,从那突厥部落首领口中得知。”李北担心李世民过多追究此事,开口道:“殿下,现在应思考对策,而不是探究小臣如何得知此事。”
李世民深深看了李北一眼。
李北的话,他信七分。
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开口对周围人说道;“宣百官入宫,商议!”
“尊旨。”
众人散去。
“你跟本王到宣德殿,等待诸公。”
说完,李世民朝着皇城下走去。
李北跟在后面。
一路上,李世民都没说完,不知想着什么。
到达宣德殿。
随行太监点燃殿中灯火。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而李北则是站着。
神游物外。
站的累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一旁的太监小声说道:“李县子,有失仪态。”
李北没有搭理他。
凭什么李世民坐着,他就得站着。
站着不累嘛。
李世民听到动静,只是微微抬眉看了一眼。
并没有当回事,继续闭目沉思。
等了半个时辰。
众臣井然有序地步入宫殿。
见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有些大臣刚要气愤地指责李世民。
不过,还未出口,便被一些官场上的老狐狸拉住了。
他们有种感觉。
现在的李世民,不再是那个在葬礼上强行将弟媳带入宫的李世民。
而是之前英明神武的李世民。
大臣们闭上嘴,站好位置。
王珪见李北还坐着,开口对李北道:“李县子,朝堂要地,不可如此无礼。你可站我身后。”
“不必。”李世民睁开锐利的双眼,“这小子不嫌地上凉,就让那小子坐着吧。”
能坐着,谁愿意站着。
李北很听话的没有站起来。
李世民俯视众臣,“你们可知本王召你们前来所为何事?”
众臣齐声道:“臣等不知。”
李世民看向李北,“你告诉他们吧。”
“是。”李北朗声道:“据小臣的小道消息,突厥可汗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长安,为殿下登基庆贺。”
听到这话,众臣议论纷纷。
他们可不信李北所说的庆贺。
二十万大军。
谁庆贺会带二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