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知道自已命不久矣,时日无多,所以在结束了同刘备的交谈后,刘表便立即命人召荆州文武前来议事。
议事厅内,蒯越、蒯良、刘先、伊籍、韩玄、庞季、邓羲、王粲;文聘、王威、霍峻、李严等人赫然在列,倒也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在刘表当众宣布将荆州基业交托给刘备后,屋内众人的脸上纷纷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紧接着数人从座位上起身,七嘴八舌道:
“主公,您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万不能如此啊!”
“是啊主公!虽然眼下的情况有些不妙,但却还没糟到此等地步。”
“主公,还望您三思啊!”
“他刘玄德先前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在座的诸位哪个不比他官职高?凭什么叫他骑在我等头上?”
“然也!还请主公收回成命!”
看着乱成一锅粥的议事厅,刘表不禁勃然大怒:
“放肆!”
“都给老夫闭嘴!”
“尔等以为老夫是在同你们商量么?”
“老夫是在通知尔等!明白么?”
“怎么?尔等觉得玄德不配当这荆州刺史么?”
“老夫只是病了,不是死了!”
“呵,翅膀都硬了是吧?”
“那好,尔等去留自便,老夫绝不强求!”
话音落下,屋内众文武面面相觑,对刘表的态度强硬感到十分陌生。
看着哑口无言的手下们,刘表志得意满的想到:“不曾想老夫窝囊了一辈子,今个儿总算是硬气了一把!可没想到这滋味居然这么过瘾!”
见刘表言之凿凿、态度坚决,众人便也识趣的没再出言相劝,因为有那闲功夫还不如思考思考自已的去留问题。
在场众人当中,唯有一人对眼下的局面感到欢喜,此人便是刘备的同窗伊籍。
伊籍与刘备相识多年,二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此时此刻他很是老同学感到开心。
不仅如此,若是刘备继任荆州刺史,那伊籍便能迎来事业的新一春,他跟刘备的关系在这摆着呢,刘备不照顾老同学照顾谁?
值得一提的是,伊籍的字多少有点说法,他的字搁在现代一叫那纯是骂人呢,还得是急头白脸的那种。
想罢伊籍立即表态道:“属下愿遵从主公吩咐!”
“善!”刘表听后抚须道。
而后伊籍郑重的冲着刘备行了一礼,刘备微笑颔首示意,走上前去亲切的拍了拍老同学的肩膀。
紧接着第二人站出来的人便有些耐人寻味了,只见靠门处的李严挺直身子,面向刘备躬身道:“属下拜见主公!”
莫要说在场的众人,就连刘备见后都懵了,要不是怕不礼貌,刘备高低给他整一句:“不好意思,您哪位?”
眼下的李严不过是个小吏,原时空中曹老板入荆的时候,李严还只是个县令,这会儿用“声名不显”来形容李严都有点抬举他了。
就这么说吧,但凡李严没同韩玄交好,今个儿他都进不来这屋。
韩玄也是有心提携一下这个颇有才干的后辈,因此才把李严给带到了此处。
可还没等韩玄表态,李严便先一步站好了队,这波直接给韩玄整不会了。
李严果断站队是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与其畏畏缩缩,莫不如大胆一搏。
但韩玄身为从事,又兼任长沙太守,想做决定可没有李严这么简单。
韩玄颇为纠结的看着李严,眼中多少带着一丝责备,可事已至此,他说什么都晚了。
“早知道便不带这匹夫来了,当真是气煞老夫了!”韩玄暗自咬牙切齿道。
虽然不认识眼前这位,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表态了,刘备肯定不能傻站着啊!
“不必多礼。”想罢刘备颔首示意,随即出言道。
李严并未直接起身,而是朗声说道:“属下李严,今后愿为主公驱驰!”
“好好好!”刘备高兴的说道。
别管眼前这人是谁,但有人愿意投自已那就是好事,至于其品行、能耐如何,此事便得以后再论了。
毕竟刘备不是穿越者,也不是拥有系统的挂壁,先知先觉没法实现,想查数据更是无从谈起,只能凭着一双肉眼和一对耳朵去看、去听,慢慢去了解。
在李严表态后,屋内陷入了许久的沉默,好半天第三人才算是站了出来。
“末将霍峻,拜见主公!”
随着这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刘备连忙把目光给移了过去。
只见说话之人身长七尺六寸,体格健硕,须发整齐,很是干练利索。
(在这说下身长七尺跟八尺的问题,东汉一尺换算过来大约在21.35至23.75厘米之间)
(拿霍峻举例,折中取数,一尺约等于22.5厘米,22.5*7.6=171,挺正常的身高)
(同理身长八尺就是22.5*8=180;九尺22.5*8=202.5)
见霍峻表了态,刘备不由得喜笑颜开,他倒不是听说过霍峻“善守”的名声,眼下的霍峻并没有什么战绩,比小透明强点但也不多。
刘备高兴是因为霍家是南郡豪强,能够得到世家的肯定,这对刘备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如此刘备方才欣喜万分。
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不久前南郡被攻克,霍家进行了举族搬迁,在南郡的影响力顷刻间化作乌有,否则刘备还能借借力。
“得霍将军相助,此乃备之幸事!”刘备拱手还礼道。
霍峻听后摇头道:“您过誉了,在下愧不敢当。”
在二人说话的功夫,蒯越冲着蒯良使了个眼色,又对着刘先做了个起身的手势,刘先见后点了点头。
随即蒯越便站起身来:“主公,属下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乱,现欲归隐山林,醉心田园,特向您请辞!”
蒯良紧随其后的起身说道:“属下亦有此意,请主公恩准!”
刘先也起身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刘表见后暗自叹了口气。
请辞的三人其实是刘表最想留给刘备的三个人,其中刘先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又做过刘表的别驾;
蒯氏兄弟那便更不用说了,蒯越是刘表的谋主,蒯良的能耐也很是不错,只可惜三人都没有投效刘备的意愿。
这种事讲究的是一个你情我愿,既然他们几个都不愿意,那便只能是好聚好散了。
刘表也不用深究人家到底是想归隐还是想改换门庭,眼下探寻这些毫无意义。
“准了!”想罢刘表也没再劝,干脆利索的同意了三人的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