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车难求,改革红利开始释放

1979年的时候,各个单位采购车辆,可不是有钱就行,还得有相关的票才行。

整体来说,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之下,各个车厂的产品都是很受欢迎。

新款bj212量产之后,这个局面变得更加不一样了。

相关部门给首都汽车制造厂安排的生产任务并没有变化,但是作为工厂扩权改革的试点厂家,首都汽车制造厂每个月给厂内下达的生产安排却是比计划要多了1000辆。

这基本上已经是产线改造之后最大的产能了。

再多的话,就算是配套厂家那边可以对应,首都汽车制造厂自己内部的产能也搞不定,需要再新建产线才行。

只是相比原计划多出来的1000辆新款bj212,可就是被许多工厂和单位给盯上了。

“小江,现在我们的新款bj212非常受欢迎,哪怕是在原本正常调拨价格的基础上加了一万元的价格,也有许多工厂愿意购买。”

“但是我们厂的产能短时间内是很难提上去了,你有什么想法不?”

郑海明现在也慢慢的习惯碰到跟新款bj212有关系的问题都找江辉问一问,很多时候都能得到让人满意的回复。

这几天,找他要新款bj212的人如过江之鲫,让他暗自欣喜的同时也烦不胜烦。

特别是以前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现在突然被那么多人电话轰炸,他也是有点头大。

“郑厂,上级部门同意我们工厂展开经营改革,要扩大工厂自己的经营权利,让工厂自己对盈亏负责任,那我们就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变化,在销售价格上门进行一些调整。”

新款bj212供不应求的局面,江辉早就预料到了。

按照原本的体制,大家都是按照计划生产,也没有特别的增产的动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额外生产的产品可以自己去销售,价格比调拨的要高。

这就可以为首都汽车制造厂带来额外的收益,到时候各种福利的发放,也能多不少。

“涨价啊?”

郑海明没想到江辉居然如此简单粗暴的给出了一个方案。

不过听起来似乎可行啊。

“对啊,涨价一万要是还供不应求,那就涨价两万,要是还不够,那就涨价三万。”

“价格越高,对销量肯定会有一些影响,最终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然了,除了涨价之外,厂里面也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对应。”

“比如能够为我们工厂提供一些福利物资的,我们可以考虑以物易物的形式折价进行交易。”

江辉进一步的做了一下补充。

“这种方式会不会导致上级审查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

郑海明有点担心的问道。

对他来说,现在是稳字当头。

“厂委会可以考虑明确一个章程出来,到时候我们在章程之内处理各种事情,上级部门审核的时候,也可以交代。”

江辉立马就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应审这种事情,后世的不少企业其实也是挺有经验的。

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只要流程经得起推敲,那我就全部按照流程来办理。

至于这个流程是不是最合适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行,那就按照你说的来试一试。”

郑海明不傻,自然能够很快的意识到这种做法背后的妙处。

而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相关情况变化,一机部那边也是非常的关心。

毕竟这是第一批改革的厂家,最近还出了不少的风头。

“领导,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首都汽车制造厂要是按照现在这个局面发展下去,今年全年的盈利情况相比去年会有大幅度的上涨,利润翻倍都不是问题。”

“这绝对是可以作为年底总结的一个优秀案例。”

当初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改革申请书,还是秦浩递给周建的。

如今对方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做出成绩,这在八大试点改革厂家里头,也算是比较优秀的存在。

这个结果,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个好事。

毕竟如果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示范效果很不好的话,他其实也是要承担一些连带责任的。

“前几天跟冶金部那边开会,他们还跟我炫耀首钢那边已经开始做了各种方案出来,效果很好。”

“下一次再见到他们,我非得把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情况好好的跟他们掰扯掰扯,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啊。”

周建虽然在参加新款bj212下线仪式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改革会很成功。

但是预料归预料,现在慢慢的变为了现实,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眼下新款bj212一车难求,就算是计划内的票,也抢的很激烈,更加不用说计划外的那些台数了。”

“沪上那边的一些工厂,已经愿意加价5万元去购买计划外的新款bj212。”

“这种趋势慢慢的形成之后,将会为首都汽车制造厂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指不定到时候他们新建生产线的资金,自己厂内就筹集完成了。”

秦浩是知道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已经在酝酿规划新建生产线的事情。

这也算是为新款bj212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的扩大做准备。

正常来说,这种资金申请肯定是需要汽车局这边帮忙协调的。

往往因为资金等各种原因,最终迟迟得不到审批。

首都汽车制造厂如果能够自筹资金的话,那么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所以这就是改革的好处,通过经济利益来刺激各个工厂的生产积极性。”

“工厂里面挣的钱多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奖金也多了,大家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周建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领导,对于风向的变化,他也是很敏锐的。

现在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小部分人表示反对和担心,但是更多的声音却是表示支持。

他自然要站在大多数声音那一边。

“是啊,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自然就要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才行,而要激发大家的热情,自然就要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秦浩准备以后隔三差五的就跟周建汇报一下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情况,周建铁定是很感兴趣的。

同样对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变化非常感兴趣的就是一汽了。

耿卫东参加完新款bj212量产下线仪式之后,可是安排了人专门盯着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动静。

“听说新款bj212现在是一车难求,特别是计划外的车型,更是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我们是不是也尽快跟一机部申请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纳入到第二批的工厂扩权改革试点厂家当中,然后也生产一批计划外的卡车。”

正常的汽车厂,不管自己的产品好坏,都很难享受到热销的红利。

这也是各个厂没有动力去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

眼看着首都汽车制造厂过上了大家难以想象的好日子,大家自然是羡慕了。

“确实是可以考虑,不过我们的体制比首都汽车制造厂要复杂,想要那么轻松的进行调整,恐怕是有一定的难度。”

余江倒也没有脑子完全发热,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搞。

真要是如此,全国那么多的汽车厂,大家早就一窝蜂的冲上去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呢?

“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拿红旗轿车来作为试点?”

“我觉得想要购买轿车的工厂和地方政府,还是有很多的。”

红旗轿车是一汽的骄傲,不过销量实在是不怎么样。

“我们的红旗轿车定位比较高端,成本比较高,销售价格自然也比较高。”

“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选择上汽生产的沪上牌轿车,去年他们生产了七八千来那个轿车,几乎占据了全国轿车产量的九成五以上。”

这种决定可不是拍一个脑袋就行的,到时候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耿卫东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参与讨论的余江到时候指不定就要成为背锅侠了。

意识到了这个风险,他立马就主动的提出了这个方案的不妥之处。

就现在的华夏而言,上汽才是轿车的龙头企业,一汽在它面前都是小弟弟。

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卡车和越野车的生产之中,轿车的生产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今后的局面肯定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轿车的销量会不断的增加。

但是价格肯定也不能搞的太夸张。

红旗吃亏就吃亏在价格太高上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首都汽车制造厂在那里过得风风火火?”

耿卫东很是不爽的说道!

看到曾经的小弟现在过得比自己滋润,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

关键是跟其他单位开会的时候,一汽的人员也很容易被人拿bj212出来调侃。

这就让耿卫东非常的不满意了。

“我们要搞轿车,就要搞价格比较亲民,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

“到时候也是可以考虑一下跟国际汽车巨头合作。”

余江这么一说,耿卫东也开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不过要找国际汽车巨头合作,肯定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定下来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