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红心的

沈笑忙着给管氏找来大锅排,转过头来,就见林九爷双手撑着下巴,蹲在二哥身边。

那眼晴看着伯娘翻饼的动作,真是一动不动的。

门口的两个小厮,只站在门外守着,两人虽是习惯了九爷的小儿心性,但是这么不客气的蹲在别人灶沿等吃的,还是头一回。

“七两,”管氏叫了一声,沈笑就把锅排抵锅台,看管氏手里用红高梁稍儿绑成的小炊帚,压着饼在地锅里转一圈后起到锅排上。

管氏手脚麻利的又摊入一张后,把刚摊好的第一张饼在案板上切成一块块的三角小牙儿。

盛到盘里先递给林九爷,“给,你先吃。”

“谢谢。”林九爷放下撑下巴的手,开心的接过咬了一口,焦黄咸酥,真好吃。

再咬一口后,他将盘子举起到锅台边管氏身前,“大嫂你吃。”

管氏将定型的饼翻过面,笑道:“你吃你吃,守着锅台还能饿着了我。”

沈笑就见林九爷又蹲回二哥身边,还给二哥塞口中一牙饼。

顺着沈志的视线,林九爷看到沈笑注视他们,犹豫了一下,举起饼道:“七两也吃。”

沈笑一怔,果断摇头,“案上还有。”

“噢对,七两,把案板上的给那两位小哥尝尝。”管氏提醒道。

小山小海连连摆手,没接沈笑递来的一盘饼,倒是在林九爷连说了两个“吃吧,吃吧”,两人才接过。

等到后面几张红薯饼切好装盘,沈笑又端着往族学里送,她还把炉灶里烧好的几根细长红薯带上。

转过东院的影壁,竟然见到三哥和程怀谦踏进门里。

“三哥,念哥儿,你们怎么这会儿回来了?”

沈曜拉了拉肩上囊箧的带子,道:“书院里很多人请假,说父兄上河堤固堤去了,家里夏收夏种人手不够忙不开。

先生们见请假的人多,明天又是初一,就给我们所有人放假,正好和三天端午假连一起。”

“七两,你这挎个篮子去做什么?”程怀谦闻到院里飘出的香味了。

沈笑心下一动,招手让两人和她一起走,三哥过一两年该考童子试了,此时多接触接触县令,有好处。

“我跟娘说一声。”沈曜进到院内,见到门口两人一顿,随即喊道:“娘,我和七两出去一下。”

“伯娘,我也一块儿去。”程怀谦和沈曜一起解下囊箧。

“唉,好。”管氏答应后想想不对,拿着锅铲迈步厨房门外,就只看见三郎门口的两个囊箧。

沈曜和程怀谦,此时早就和沈笑一起走在去族学的路上。

两人听了沈笑关于红薯的事,程怀谦却道:“七两,应该让县尊去坐席才对呀。”

“为什么?”沈笑不解,“他若上席,大家会很拘紧的。”

林县令穿的再朴素,也掩盖不了他身上的气势。

“不是,你不是想让村里人都在半坡种红薯吗?”

“对呀,现在种下,种冬小麦前就可以收获了,大家这一冬天不用紧巴巴挨饿了。”

程怀谦道:“你把县尊请上席,让村里人知道他是县令,就说红薯就是他送来让大家试试口感,然后给大家种的。”

一旁的沈曜已经明白了,他道:“七两,县尊代表着官府,他说让种什么,只要不占用良田,不花钱买种子,下面的百姓都会听的。”

沈笑略一想就明白了,她被林县令说的自愿限制了思维。

但是她还是摇头道:“秧苗还没运来,看样子林县令不希望消息外传。

这次,连黄里长他都没让通知。

他只交代村长叔在村里慢慢统计愿意种的人家。

若他们走的是海路,差不多一个月后我们才能拿到秧苗。

这会让县令出面说,会不会为时过早?”

程怀谦看了一眼沈笑,叹道:“好吧,只能下次再说。”

“运送时间这么久,会不会耽误农时?”沈曜很细心的想到。

沈笑沉吟片刻道:“咱们这气侯还可以,五月到六月都能种夏薯。

不过,若能五月种肯定收的更多。”她希望林九爷的娘子能顺风顺水快收苗送来。

此时,文九太太已经离开通州老远了。

林妈妈从外面端来一盘洗好的果子走入仓房,“太太,九爷有五少爷带着,还有小山小海随侍,您不必太忧心。”

文九太太从窗口收回目光,轻语道:“九爷知分寸的,不会给阿尧添乱。

我忧心的是,咱们回去之后能收上来多少秧苗。”

林妈妈垂手立在她身侧,“各处人手都找找,应该不少的。

这会儿正是刚种完春薯的时间,田里秧苗肯定是有剩余的。

再不济,咱们可以到老太太娘家漳州浦县,那里好似一直都能种。”

“对呀。”文九太太轻拍掌心,“我怎么忘了,给阿尧带来的这批薯,有些是舅老爷专门给老太太送来的红蜜薯。

说是在六鳌岛的沙地种的,甜的很,老太太可喜欢吃了。

回去咱们就给舅老爷写信,哦不,到时候不若你代我亲自去一趟。”

“太太哪里话,老奴应当的,到时候您和老太太一说,她老人家定会大力支持。”林妈妈觉得,说不定老太太都要亲自派人走一趟。

文九太太终于笑了,阿尧最得老太太欢心,一准儿上心。

……

沈笑三人一起前往族学,村老们刚已经吃过了红薯丸子,这会儿再吃送来的饼,都觉得这红薯不错吃。

福爷爷和靠在椅上的沈四爷分了一根烤红薯,还是红心的。

老人们心里已经接受这种吃食,关键县尊老爷说了,种苗不要钱,收获时每家按他定的价卖给他一部分就行,他不限定产量的。

这样一来,就亏不到哪儿去。

至于宴席上,大家肯定是先被肉菜吸引呀。

全村一共才几百口人,焦氏没有安排成流水席,各家桌椅一凑,几十桌就出来了。

凉四热八十二个菜走完,在大家以为可以撤席时,桌上又上来两份小点心。

连林九爷都说好吃,更何况是村民们,席上最后端上来的两道点心,一甜一咸,好吃极了。

丸子软甜,切成牙状的酥饼咸香,都是真材实料用油炸出来的,能不好吃吗?

那一个个焦黄丸子周围,点缀的方方块块,面甜面甜的,可大家愣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做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