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争朝一日

第九百五十八节

晚凉

明月照花眠,

清风揽云间。

往来生凉意,

白日忆身前。

赏析:“明月照花眠”,这一句宛如一幅静谧而绝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洒下清冷的光辉,柔和地映照在沉睡的花朵之上。明月自古以来便是诗意与浪漫的象征,它的光芒静谧而神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安详。花朵在月光的轻抚下安然入眠,仿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它们的静谧与明月的光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这一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也让我们的内心在瞬间变得宁静而平和。

“清风揽云间”,清风徐徐而来,轻柔地拥抱着飘荡在天际的云朵。清风给人以灵动、自由的感觉,它在天地间自由穿梭,无拘无束。而云朵在清风的怀抱中,仿佛也变得更加轻盈、飘逸。“揽”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清风与云朵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一句描绘出了一种空灵而美妙的景象,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而又美好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往来生凉意”,随着清风的来来往往,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这种凉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清爽。它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仿佛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在这凉意中渐渐消散。同时,“往来”一词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让我们在感受凉意的同时,也意识到时光的悄然无声。这种对时光的感悟,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白日忆身前”,当白日来临,光明取代了黑暗,而此时人们却开始回忆起之前的情景。白日的光明与夜晚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白日的喧嚣中,人们回忆起明月下花朵的沉睡、清风与云朵的嬉戏,那些美好的瞬间在记忆中变得更加珍贵。“忆身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也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不禁回想起自已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美好瞬间,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通过明月、清风、花朵、云朵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空灵、美好的氛围。

第九百五十九节

秋思

一席幽梦栖凉山,

秋风逐水水犹寒。

不尽相思空来去,

几回明月照身前。

赏析:“一席幽梦栖凉山”,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一席幽梦”充满了虚幻与缥缈之感,仿佛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梦境,而“栖凉山”则给这梦境增添了一份沉稳与静谧。凉山或许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特定意象,代表着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的所在。这一句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那宁静的山中,沉浸于自已的梦境之中,思绪在这片天地间自由飘荡。

“秋风逐水水犹寒”,秋风徐徐吹拂,追逐着流淌的水,而水依然带着寒意。秋风常常被赋予萧瑟、凄凉的意象,它追逐着水,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却又显得有些无力。水的寒意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清冷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凉意。这一句通过对秋风和水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不尽相思空来去”,无尽的相思之情在心中徘徊,来来去去却找不到归处。相思是一种深沉而浓烈的情感,它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不尽”二字突出了这种相思的绵延不绝,没有尽头。“空来去”则表现出这种相思的无奈与徒劳,它在心中翻滚,却无法真正得到释放或满足。这里的相思或许是对远方的爱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亦或是对某种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思念,它承载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眷恋。

“几回明月照身前”,明月一次次地照在身前,明月自古以来就是团圆、思念的象征。这里的明月反复出现,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相思的持久。每一次明月的照耀,都像是对诗人内心的一次触动,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相思的煎熬。同时,明月的清冷光辉也与前面秋风、水的寒意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境营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九百六十节

客船

飞鸟渡寒山,

秋风逐叶残。

江中薄雾起,

辗转月生眠。

赏析:“飞鸟渡寒山”,诗句开篇便呈现出一幅极具动态美的画面。飞鸟展翅翱翔,跨越那座寂静而冷峻的寒山。飞鸟的灵动与寒山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寒山,或许代表着一种难以跨越的阻碍,又或许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但飞鸟却无畏地向着它飞去,给人以勇敢和坚定的力量。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顽强,也让我们对未知的远方充满了遐想。

“秋风逐叶残”,萧瑟的秋风无情地追逐着那些已经凋零残败的树叶。秋风常常被视为时光流逝和生命凋零的象征,在这里更是强化了一种凄凉与落寞的氛围。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无奈地飘落、翻滚,仿佛是生命在时光的洪流中逐渐消逝。这一句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那一片片残叶,或许也曾有过自已的辉煌与灿烂,但最终还是敌不过时间的侵蚀,然而它们的飘落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美呢?

“江中薄雾起”,江面上渐渐升腾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这雾气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江水在雾气的笼罩下,变得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薄雾的出现,让整个场景更加如梦如幻,给人以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它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编织的一场梦境,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同时,江中薄雾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我们的内心在瞬间平静下来,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辗转月生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缓缓升起,而诗人也在这辗转反侧中渐渐入眠。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团圆、思念和美好的象征,它的升起为整个夜晚增添了一份温柔与祥和。“辗转”一词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或许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或许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慨。而最终的“眠”字,又让一切回归平静,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在这一刻消散。诗人在月光的陪伴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让我们也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心。

整首诗通过对飞鸟、寒山、秋风、残叶、薄雾和月亮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无常,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第九百六十一节

千山独望春,

碧水悠悠痕。

落鸟辞风去,

醉倚花中寻。

赏析:“千山独望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孤寂的氛围。千山连绵,在这广袤的天地间,诗人独自伫立,凝望春天的到来。一个“独”字,凸显出诗人的形单影只,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春天的那份独特的期盼与渴望。那重重山峦,仿佛是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承载,而诗人于其间的守望,更像是在追寻着某种永恒的东西。他在这寂静的山中,等待着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新生,这份执着与坚守令人动容。

“碧水悠悠痕”,悠悠的碧水在眼前流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细微的水痕。碧水的“悠悠”体现出其宁静与从容,它不紧不慢地流动着,仿佛岁月的脚步。那水痕则像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见证着一切的过往与变迁。与千山的凝重相比,碧水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柔和,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碧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妙,也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不息。

“落鸟辞风去”,一只落鸟告别了风,飞向远方。落鸟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失落或孤独,它曾经在风中翱翔,但此刻却选择了离开。“辞风去”三个字,将落鸟的决绝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或许代表着某种不可捉摸的力量或命运,落鸟与风的分别,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离别与改变。这一景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难以把握。

“醉倚花中寻”,诗人沉醉地倚靠在花丛中,寻觅着什么。“醉”字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因眼前美景而陶醉,也可以想象为他借醉来逃避现实的某种痛苦或迷茫。而“倚花中寻”则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他在花丛中寻找的,或许是内心的宁静,或许是失去的美好,又或许是对未来的憧憬。花丛的绚烂与美好,与诗人的沉醉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千山、碧水、落鸟和花丛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第九百六十二节

何处家

千山何处家,

明月忆天涯。

万里空余梦,

争朝一日发。

赏析:“千山何处家”,开篇便抛出了一个深刻而令人怅惘的问题。千山万水,连绵无尽,而诗人却不知自已的家在何方。这里的“千山”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山脉,更是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阻碍与迷茫。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归宿和寄托,但此刻却似乎无处可寻,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扑面而来。这一句反映出诗人在现实中的彷徨与迷失,对安定和归属的渴望。

“明月忆天涯”,明月高悬,它照耀着大地,也勾起了诗人对远方天涯的回忆。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思念的象征,在这里,它见证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经历、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之情。那天涯之处,或许有着诗人曾经的美好记忆,有着他割舍不下的情感。在清冷的月光下,这种回忆愈发显得深沉而悠远,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情思所打动。

“万里空余梦”,万里之遥的路程,到头来只剩下空洞的梦想。这一句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却似乎依然未能实现心中的目标。那万里的距离,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让一切都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而“空余梦”更是点明了现实的残酷,曾经的憧憬与抱负,如今只剩下虚幻的泡影,这种落差感让人倍感唏嘘。

“争朝一日发”,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他依然渴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重新出发,去实现自已的梦想。“争朝”体现出了一种急切和决心,尽管前路迷茫,困难重重,但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并未熄灭。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突破困境,摆脱现状,向着自已的目标奋勇前进。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它通过对千山、明月、万里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迷茫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诗人在表达自已内心感受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同身受,引发了我们对人生、对梦想的深刻思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