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是否攻打吴3桂

“陛下英明,请恕臣未能完成钦命之罪。吴三桂不忘明朝,自然会有些非分之想。臣不敢面渎圣听,有些话臣已向丞相详细禀报,请陛下询问丞相可知。”

李岩赶快站起身来,含着微笑说:“吴三桂不忘故君,向陛下有所恳求。虽然是想入非非,但也是事理之常,不足为怪,容臣随后详奏。二位钦差大人日夜奔驰,十分鞍马劳累,请陛下允许他们速回公馆休息,倘陛下另有垂询之事,明日再行召见。”

范青明白李岩的意思,随即改换了温和的颜色,向张若麒与唐通说道:“二位爱卿连日旅途劳累,赶快休息去吧。”

张若麒与唐通都如释重负,赶快跪下叩头,恭敬退出。范青目送张若麒与唐通从文华殿退出以后,脸上强装的温和神色很快消失,脸色变得郑重起来,扫视众臣问道:“对吴三桂的事,你们有何看法?”

大殿当中,一片安静,众人互相看看,大家都通过刘体纯和两位钦差的话,判断出来吴三桂是不会投降了,那么下一步是打?还是等待?但这个决定十分重大,一时间无人开口说话。

范青又问李岩和傅宗龙道:“刚才唐通和张若麒说把这次面见吴三桂的详细过程向你们说了,是么?”

李岩拱手道:”张唐二人昨晚住在通州,天明以后赶到京师,不敢回公馆,先到丞相府休息打尖,将他奉旨去山海卫犒军与劝降之事,对我与大学士说了,正如皇上刚才所言。在丞相府时,我询问得更为仔细,按道理,吴三桂接到我皇谕降的书信与犒军钱物,应有一封谢表。他知道皇上即将举行登极大典,他纵然不亲自前来,也应差遣专使,恭捧贺表,随唐通来京,才是道理。然而这两件应做的事他都没做,只是口头上嘱咐钦使,说他感激李王的盛意,无意同李王为敌。至于降与不降的事,他推说他手下的文武要员连日会议,意见不一,使他不能够在顷刻中断然决定。他还对他们说道,自从锦州、松山、塔山、杏山等地失陷以后,他率领辽东将士坚守宁远孤城,成为山海关外边的唯一屏障,全靠他手下数万将士上下齐心,如同一人。近来原是奉旨入关勤王,不料京师已失,崇祯皇帝殉国,全军痛心。他若断然降顺李王,恐怕辽东将士不服,所以他请求稍缓数日,容他与手下的文武们继续商议投降大事。”

这时,刘芳亮忍无可忍,忽然插口骂道:”他妈的,这是缓兵之计,故意拖延时间!“

高一功也插话说道:“吴三桂没有差专使捧送降表来京,已是悖逆;竟然收到我皇犒军厚赐,也不叫我朝使者带回一封书子以表感谢,殊为无礼!”

李岩回答:”此事,我问过二位使臣大人,据他们言,因吴三桂闻知东虏正在调集人马,准备南犯,他忙于部署军队,确保关城重地,所以对皇上犒军之事来不及修书申谢。至于投降之事,他自己愿意,只是手下文武要员,意见不一。至迟不过三五日,倘若关宁文武咸主投降,而关宁城平安无事,他将亲自来京,不敢请求封爵,但求束身待罪阙下,交出兵权,听候发落。他还说,在他来京师之前,将先给他父亲写来一封家书,禀明他的心意。当然,这些话都是遁辞,也是他的缓兵之计。“

范青沉着脸问:”吴三桂要投降满洲么?“

李岩回答:”他另外有如意算盘。以愚见揣度,他目前还没有投降满洲之意。“

范青在心中思索,种种迹象表明,吴三桂绝不会投降,而且很有投靠满清那边的意图,这同历史上的情况比较接近。虽然自己二次派出李牟去说服吴三桂,且给他送去爱妾陈圆圆,还有封王的许诺,可对于吴三桂这种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军阀来说,效果应该有限,那么现在就坐视他去投靠满清么?也许自己可以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他战争经验丰富,马上就考虑到一个大胆的用兵方略:首先全力打败吴三桂,然后留下少数人马镇守山海关,大军星夜回师京师,进行休息补充,以逸待劳,在京师近郊与多尔衮进行决战。这样想着,他仿佛又一次立马高冈,指挥大战,眼前有万马奔腾,耳边有杀声震天……不过猛然间,一个词汇出现在脑海中“一片石之战”,历史上李自成就是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满清打的惨败,不能翻身,从此一败涂地,直到身死名灭。

范青心中一个机灵,自己绝不能图一使痛快,孤注一掷,犯下大错,眼下的形势一定要忍。

他抬头看向众臣,只见武将这边多是愤愤不平的表情,刘芳亮尤其愤怒,口中喃喃咒骂吴三桂。

范青道:“磁侯,你的意见是什么?”

刘芳亮拱手道:“臣主张主动出击,发兵山海关,击败吴三桂。”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用目光扫了一眼众臣,尤其是身边的几名武将,只见他们很多都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受到鼓励的他,又接着道:“我认为满洲人尚在沈阳,距我较远,也尚在调集兵马;可是吴三桂手中有数万精兵,占据山海卫,离我只有数百里路,可以说近在身边,实是我大顺朝心腹之患。据我判断,不出数日,吴三桂在山海卫准备就绪,必将传檄各地,声言为崇祯帝后复仇,以恢复明朝江山为号召。到那时,畿辅州县响应,到处纷纷起兵,与我为敌,南方各省也会跟着响应。一旦吴三挂在北方带了一个头儿,树了一个在北方的榜样,成了明朝的大忠臣,明朝在南方的众多将领和封疆大吏,谁肯投降?谁不与我为敌?我的意见是,乘满洲兵尚未南犯,先将吴三桂一战击溃。消灭了吴三桂,夺取了山海关,可以使满洲人不敢南犯,明朝的南方各将领闻之丧胆,畿辅各州县都不敢轻举妄动。此事不可拖延,谨防夜长梦多。对吴三桂用兵之事务要火速,要赶在满洲人来犯之前将他打败。“

刘芳亮刚刚说完,高一功就出列拱手道:“臣请一言。”

范青点点头道:“毫侯有何主张?”

高一功道:“臣也主战,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才是上策。刚才磁侯说的很对,陛下,吴三桂已决意与我为敌,不日必公然倡言举义,号召远近,誓为明朝复国,并为崇祯帝缟素发丧。如待那时派兵征剿,彼之战守准备已立于不败之地,而各地又纷纷响应,胜负之数非可逆料。故臣反复思维,大胆陈奏,请陛下毅然决定,即日东征。以陛下百战百胜之声威,携我军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扫荡山海腹心之患,则各地意欲倡乱之人不敢蠢动,欲乘机南下之虏骑,亦必观望而止步。兵贵神速,不可犹豫误事,敢请陛下圣断!”

范青的目光望向毫侯后面的红娘子,只见她脸上也跃跃欲试的想要发言,便问:“红帅的意见呢?”

红娘子拱手道:“臣也主战,而且要快,速战速决。民间有句俗话说的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们现在明知到吴三桂有不臣之心,在整顿兵马,与咱们作对,干嘛还坐待失机,应该立刻整军,一两日内,就到达山海关,先打败吴三桂再说。”

范青眉头微微皱着,最后看向陈永福,问:“绵侯,你是怎么看的?”

陈永福一般在这种议事场合很少发言,但皇上问向他,他也不能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拱手道:“陛下睿智天纵,思虑渊深,诸臣万不及一。如此大事,断自圣衷可矣。但依微臣之见,立刻用兵是上策,否则的话,任凭吴三桂坐大,养痈为患,后悔莫及。而且臣已经探知,吴三桂从宁远撤回之后,他的粮食都存放在觉华岛上,咱们大顺军直扑山海关,吴三桂必遣主力迎战,皇上可遣一支偏师,奇袭觉华岛,烧掉吴三桂的存粮,定可以给他致命一击。”

范青还没说话,刘芳亮已经兴奋的叫道:“妙计啊!老陈,你可真行,连这都能打探得到。”

陈永福拱手道:“臣以前也是明朝将领,虽然没驻守过辽东,但与许多明朝将领校尉有联络,这些人有些在辽东戍边,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布置和粮草分配也就被我打探到了。据臣探知,这些军粮是由登莱下海,用海船运至觉华岛,可够吴三桂支持半年之久。”

刘芳亮道:“一把火烧他娘的,让他们关宁铁骑都饿肚皮,看吴三桂还敢这么狂妄。”

高一功拱手道:“臣觉得绵侯说的很对,对吴三桂要及早用兵,勿要养痈为患,请陛下早下决断。”

范青眉头微皱,四位大将一心想要对吴三桂武力征伐,这是否代表着全体武将的意见?于是问道:“磁侯,这是你们军中大小将领共同意见么?”

刘芳亮拱手道:“皇上,臣和这次东征来的各位将领有时相聚,谈论吴三桂,大家都认为在他不肯投降的情况下,用武力征讨是上策,而且兵贵神速,越快越好。”

范青又把目光投向文臣行列,见傅宗龙今日没怎么说话,便问道:“傅大学士,你对眼前情况有何建议?”

傅宗龙拱手道:“臣也赞同对吴三桂用兵。”

范青哦了一声,有些出乎意料,他原以为武将们比较好战,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一致主张对吴三桂动武,没想到身为文臣的傅宗龙也有这样的想法。

傅宗龙接着道:“臣是从当前局势出发,才有动武的想法。臣未进京师时候,在路上每天接到许多军情文书;进了京师之后,每天批阅的军情文书更多。这些重要文书,多数是留守开封的泽侯田见秀转来的,也有由六百里塘马直接从湖广来的,也有从陕西青海由王诚和赵恩、杨铁柱等将领发来的。这些纷纷从远近各地送来的文书让人十分担忧。湖广方面,据襄阳府的十万火急禀报:左良玉虽然逃到江西,但并未远离武昌,他收拢士卒,每日练兵,似有夺回武昌的意图。两年前投降了明朝郧阳巡抚的王光恩和光兴兄弟,近来十分嚣张,从均州东犯,已经围攻谷城,声言要攻襄阳。襄阳已改为襄京,是控制湖广各地的军事重镇,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倘若失守,不但湖广之德安、荆州、夷陵各地不保,而且南阳也失去屏障。南阳危险,由商洛入关中之路必将草木频惊,武关与商州不得安枕……

范青微微点头说:“如此一来,河南各地也很不稳。”

傅宗龙接着说:“河南位居中原,自古为争战之地,也是咱们大顺国的核心之地。可目前大军都派往各地,四面用兵,以至于各府、州、县驻军空虚,一旦出现反叛,将无力弹压,可以说危机四伏,十分可虑。况且割据西平和遂平一带的土豪刘洪起,被左良玉委为副总兵,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完全与我大顺为敌。割据登封的李际遇,乘我大顺军在河南驻军空虚,派土寨兵丁四处剿掠,威胁洛阳与郑州,成为中原的一大隐患。臣所言者,只是我朝的明显大患。臣以为京师一带形势关乎四海视听,该用兵讨伐的必须火速讨伐,使局面早日澄清,以震慑各地反侧之心,使之不敢公然叛乱,亦使东虏不敢南犯。”

范青的神色更加严峻,但没有即刻说话。他的眼光在众文臣武将们的脸上扫了一遍,而脑海里却闪电般地同时想起了许多足以使他心烦的情况。近来从各地来的军情塘报和密奏,他知道陕西有几个重要地方,已经被劣绅地痞占据,最早被他派兵攻破的并委派了地方官的郊县城,新近又落入明朝的地方官绅之手。而在湖广刚刚攻占不久的武昌地区,也有人叛乱,必须派兵驻扎弹压。而且,这种不稳的势态,甚至还影响到了河南的一些地方,要知道河南是他最早建设的地盘,也是被大顺军经营,忠诚度最高的地盘。这些情况在东征前他有过预料,但没想到会如此严重。范青的心中出现一丝悔意,东征这步棋走的太急了,以至于根基不稳,面对满清和吴三桂的挑战,有些底气不足,进退两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