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规模扩大,成立心理健康社

苏沉已经累积了大量优等生的人脉,其中不乏家庭条件比较一般,甚至是差,但是学习成绩却很好的人。

毕竟这学校的资源摆在那。

然而,这种学生对学生的辅导,经常性的发生在朋友之间,是无偿的。

如今苏沉要徒手构建起这个产业链。

继而抢夺属于老师们的补课。

当然不够正规,却仍然有操作空间。

…………

苏沉直接聚集了整个年级一半的优等生,然后形成了“学习小组”,并且尽量做到同班生为一组。

然后收取每人一百元的补课费。

一个月的放假时间,学习小组每周聚两次,只收一百元,相当于一次只需要十几块钱。

而且还是班级小组,学习进程完全相同。

大部分都是朋友。

且是全科目。

这性价比太高了,大部分的其余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

而苏沉在收了第一层之后,就赚了一万多,然后每个当学生的“老师”都分了五十块钱和一个零食盒子。

这个零食盒子在外售价是50元。

但实际上成本只有20元。

看似是每个老师都拿到了价值100元的“工资”。

但实际上苏沉只有70元的支出。

而且学习小组的构成是一个优等生当老师,管理三个学生。

这就导致一个学习小组,苏沉净利润就是230元。

然后。

苏沉开始收第二层。

他要求学习小组发布作业,这些作业会比学校作业更加精准。

然后苏沉开始暗中推广“帮写作业”业务。

他收取“50元”的费用。

然后给写作业的人20元。

20元,让一个学生抄写完所有的作业。

假期作业这一块,也就完成了。

……

……

第二学期开学了。

放假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苏沉杂七杂八的,在减少了支出后,仅仅赚了一万五。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毕竟利润小。

苏沉的这点利润空间,其实和那些真正的教培行业相比要差远了,那边才是真的形成了规模效应。

而他只是在偷偷的瓜分一部分市场。

并且开拓一个下沉市场。

因为正常的培训班太贵了。

可这种在班级内部产生的,由优等生作为“老师”来带三个普通学生的模式。

在时长、教学进度、可信度、消费……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唯一比较差的方面,在于这些优等生终究不是老师,有的优等生教导起来很困难,只能够起到“陪着写作业”“直接给答案”“讨论题目”这样的作用。

可这样,那些家长们也觉得很值得了。

毕竟花的钱不多。

……

……

第二个学期。

苏沉在原本的框架上持续的扩大自己的规模。

并且,此时已经开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学生会。

虽然在拆拿的教育体系里,学生会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基本上是校方的下属机构,也就是个打杂的。

但。

这仍然是可以镇压一般学生的权力。

尤其是,在组织工作的时候,可以和各班班级接触。

故而。

苏沉也是当仁不让的加入了其中……

果不其然。

很快,苏沉就到了发挥的时候。

初二要举办一次校园安全讲座,苏沉干脆利落的组织布置了场地,这让他直接得到了教导处主任的赏识。

“这位同学做得好呀。”教导处主任是个胖子,看上去挺和蔼的,但是凶起人的时候也很凶。

苏沉在校领导面前露脸,而这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罢了。

之后,各种活动的举办策划,苏沉在学生会里都是颇为活跃。

苏沉继而能够大量的接触到校领导,迅速累积起来了校领导的相关信息。

在对上级方面,苏沉迅速增加了解,他已经找到了几个适合当上级的家伙。

不管苏沉如何去做,他都不可能自己成为校领导,毕竟他只是个初中生,在如今的这个体系里,苏沉需要做到的是「寻找可靠的上级和寻找可靠的下级」。

上下两端,苏沉都要扩大。

上级里,不能只有一个班主任。

下级里,也不能只有一个初一年级的一班班干部和几个班的班长。

而人在学生会里的优势也体现出来。

学生会在校方眼里,只是一个各种活动的工具人。

学生会在家长眼里,是一个好看的履历,可以培养管理能力。

但学生会在学生眼里,就有些降维打击。

苏沉不仅可以光明正大的召集各个班级的班长和班干部,同时,苏沉掌握了初中里的另外一个大机构。

目前。

他有两大收入来源。

第一:学习组教培。

第二:宿舍买卖。

现在,苏沉开辟了第三个赛道。

「社团」。

苏沉看了一下,初中的社团并不多,但也是有的。

其中有二次元社,还有游戏社,以及篮球社,跳舞社,音乐社等……

而每一个社团的人数也并不多。

一个社团多的话十几个人,少的话几个人。

就这,还是集结了三个年级的成果。

所以哪怕是那些人数多的社团,一个年级里怕是也只有几人。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参与在其中。

苏沉对此并不意外。

因为拆拿这边的社团是没有扶持的,就纯粹的是兴趣聚集。

隔壁樱花那边,社团有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扶持。

这是高大上的说法。

具体的来说,就是社团会有一定的社团经费,而且校方和学生会都会对社团进行管理。

但这里是拆拿。

社团,聚集起来是靠兴趣。

有什么活动,也都是自己花钱。

但。

这样的情况却也有其好处——那就是不受监管。

学校对于社团的态度是:不要搞出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好。

故而缺乏了足够的监管。

很快。

苏沉就以学生会成员的身份,办理了一个社团,名为“心理健康社”。

简称:心健社。

“我走后,相当于人亡政息。”

“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顺理成章的传承……”

“帮助我,在我毕业后都持续的控制这个学校里的生意。”

同时。

心健社的人,也将以“心理咨询”为理由,继而光明正大的在学校里游走,和各路学生交谈对话。

一个依附于学校体系,又独立于学校体系的大规模社团,就此展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