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

第200章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

晚上,宁晨回到家,先是把这些天自己和徐洲、隋枫一起的研究成果的文件,复制到了台式电脑之中。

宁晨这样的举动,是为了让小智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在提升小智能力的同时,也试试小智能否从中总结分析出一些其他的东西。

在收到宁晨复制过来的文件后,小智马上便对这些信息进行着读取,同时利用自己的模型化处理功能,将这些数据转化成为更直观的各种模型。

看着小智建造出的这些模型,宁晨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不错,这种模型化处理的水准,真的是越来越强了。”宁晨夸赞道。

宁晨觉得,小智各项能力的提升还是比较平滑的,比如说模型化的能力虽然一直是F级,但即使等级没有提升,这项能力也是可以缓慢的增长的。

人工智能的一项优势,就是思维非常的缜密,只要不出现严重的bug,一般来说人工智能是不会错过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的。

在这方面,人类的确很难与人工智能相比。

和小智一起研究了一会儿实验数据后,宁晨打开邮件,查看起未读的邮件。

“嗯?来自于《米国数学会杂志》的邮件?”

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宁晨打开了这封未读邮件。

邮件中,除了对宁晨发表论文表示祝贺之外,秋成同也和宁晨说了一些私事。

其实这一次,《米国数学会杂志》期刊编辑的审稿速度,要比宁晨预想中的慢了不少。

宁晨非常顺利的通过了这些考试,开始准备起博士答辩的内容。

读完了这封邮件之后,宁晨敲击着键盘,输入着回信的内容。

宁晨觉得,以自己大学老师的身份,担任这种竞赛的评审还是会更好一些的。

否则的话,如果宁晨还没有毕业,可能这些参赛学生都找不到对自己的合适称呼。

宁晨想起自己当时参加第一届秋成同大学生数学竞赛,竟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了。

不过让大家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无法看懂这篇论文之中的内容,不知道整篇论文中到底在表达些什么。

宁晨不知道,是不是期刊在审核自己论文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才导致这次的审稿速度变慢了。

这些考试都是学校特地为宁晨一个人单独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宁晨能够尽快的修完博士阶段的学分,然后好进行博士答辩,拿到博士学位。

此时秋成同仍然不确定,《米国数学会杂志》为何执意让自己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但既然论文已经发表,那么也不必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纠结了。

而在31岁的时候,陶辙轩也成功的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了继秋成同之后,第二个拿到这个奖项的华人。

随后,宁晨看见,秋成同邀请自己担任这一届秋成同大学生数学竞赛的面试评审。

但宁晨隐约中觉得,或许来找自己,才是陶辙轩这次来华国最主要的目的。

陶辙轩从小并不在华国长大,也并不会说普通话,只是会说粤语。

秋成同在得知了这篇论文正式发表的消息后,对于这篇论文的作者的确是宁晨的事情,也感到了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秋成同写了一篇邮件,向宁晨发送了过去。

在邮件中,宁晨先是表达了对秋成同的感谢,同时表示自己会继续进行有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内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宁晨继续进行着有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同时对于铁基超导体的研究,宁晨也重新捡了起来。

不管怎么样,宁晨肯定是要跟陶辙轩见一面的,能跟陶辙轩这样级别的数学家当面交流,得到的收获一定不会比跟秋成同交流要少。

以宁晨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随便拿出来一篇,就足够应付博士答辩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宁晨也是感到有些激动和惶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