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坑一把外资财团】

10月底,英、法、以三国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发动对埃及的军事行动;一时间,也让航运的价格达到历史的顶峰。

欧美航线60美元每吨,远东航线32美元每吨,这就是十月底最新的航运运费价格;不出意外,这个价格将持续到明年五月份。

环球航运在欧美投入的125万吨载重量的货/油船,按照两个月一个来回,可以在六个月时间跑三回;如果凑巧,还能多接一回高价航程。

所以保守算下来,环球航运可以在欧美营收达到2.2亿美金,可以盈利1.9亿美金。

环球航运在东瀛投入了105万吨载重量的货/油船,六个月的时间,可以稳跑四回;如果凑巧,也能多接一趟高价航程。

保守算下来,环球航运在东瀛可以营收1.3亿美金,可以盈利1.1亿美金。

而在今年的八月到十月这三个月,环球航运已经盈利了0.8亿美金。

也就是说,这个机遇将会给环球航运带来3.8亿美金!

环球航运可以在60年代来临前,把船队扩充到5亿美金规模,载重量可达500万吨;

后世的包宇刚在1980年,船队价值是20多亿美金;但是环球航运可是在1960年就可以拥有5亿美金的船队。

恐怖如斯!

“咚咚...咚咚”

“老板,桑达士先生求见!”

桑达士走进吴光耀的办公室,满脸的兴奋之情毫不掩饰。

“吴先生,航运价格涨到如此之高,你还能稳坐钓鱼台!”

吴光耀调侃道:“难道你还想我去船上,亲自督阵?”

邀请桑达士坐下,吴光耀的兼职秘书倒上一杯茶水,放在了桑达士面前。

桑达士也知道,自己的心情太兴奋了,端起茶杯点了几下,平复了一下心情。

“你觉得这波行情可以持续多久?”桑达士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吴光耀的眼光无须言明,汇丰银行投资的可不是环球航运,而是眼前这位年轻人。

“不清楚,不过就算战争结束,苏伊士运河也不会立马开通。所以,我们就等着大赚一笔吧!”吴光耀自信的说道。

桑达士此时已经冷静下来,毕竟这三个月,自己就是一直关着着航运价格飞涨;只是当暴涨到60美元一吨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第一件事就想到来环球航运确定情况。

这件事太重要了,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是窥到了汇丰大班的边缘;

对于汇丰银行来说,凭借拥有22%的环球航运股份,这一波属于汇丰的利润,恐怕就是汇丰一年以上的盈利。

“星岛总督已经同意了我们的建议,环球航运可以随时前往考察港口!”桑达士说道。

吴光耀把在星岛港口建设货柜码头的事情,交给了汇丰银行去公关星岛总督府,毕竟他们都是英国人;而环球航运则去公关了华人议员,毕竟星岛那边,华人议员非常有权势,甚至能制衡总督。

“喔,那太好了!我们环球航运也早就得到了星岛议员的肯定,看来我们又要增加两个货柜码头了!”

新加坡的港口,未来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如果在那里拥有两个货柜码头;那么环球航运在八十年代以后,就算减船登陆,未来也不会是个小公司。

如果在全球拥有100个货柜码头,环球集团在二十一世纪后,成为一个世界百强企业。

航运、码头、航空三大支柱产业,将把环球集团正在打造为世界级别的公司。

.......

11月份,位于深水涉的‘龙德花园’开盘,这是长江实业开发的第四个高楼小区。

在这两年里,长江实业开发的单元楼数量,超过港岛其它任何一家地产公司;

虽然只有四个项目,但因为都是大型住宅小区,所以在住宅单元楼的数量上,还是独领风骚的。

鉴于‘紫金城三期’销售没有以前畅快,1个多月时间才售出60%左右的房子;

所以吴光耀决定,把深水涉的‘龙德花园’采取低价销售;房子一律采取九折出售,以快速的回笼资金。

效果不错,当天售出500套,占总量的32%!

比‘紫金城三期’的销售情况,稍稍好一点点。

此时,离吴光耀记忆中的房价/地价暴跌还有一年,所以吴光耀也急了,恐怕中区的三块地皮来不及开发了。

因为长江实业来不及开发中区的三块地皮,所以吴光耀决定,把这三块地皮卖掉。

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此时东南亚、东瀛的资金都来到港岛做起了房地产生意,欧美资金也有不少。

最终被三块地皮分别卖给了日本财团、英资财团、法国财团,长江实业收获了2900万港币的现金。

这些财团买下这些土地后,可能等不了一年,港岛就会发生地价/房价暴跌,不知道到时候该做何想?

当然,这完全怪不到吴光耀,因为这是正常的商业交易。

但是,这确实是吴光耀特意坑这些外资一把,因为长江实业特意没有卖给华商。

这三块地皮买的时候,才300万港币;可想而知,这几年港岛的地价和房价涨到什么程度。

长江实业最早投资不过400万购买地皮,后续澜湾别墅的利润也投入到买地皮之中,相当于买地皮花了不到800万港币。

800万港币购买了8块地皮和一个物业,7年之后的总价值在7500万港币以上。

8块地皮,长江实业只来得及开发5块地皮,分别油尖旺深四个住宅楼盘,和尖沙咀的长江中心大型商业体。

四个住宅地盘,保守利润7000万港币,在加上卖掉的三幅地皮2900万港币,长江实业正好有一个亿港币的资金。

长江中心商业体需要投入7000万港币,所以账上还有3000万港币,等待1958年的抄底时刻。

其实,吴光耀个人手里还有很多钱,但是没打算全部投入到地产业上面。

吴光耀银行的存款还有足足2500万美金,这些钱拉链产业贡献了90%,而优衣库、老凤祥贡献了10%;至于其它产业怕这几年都提不了现。

比如航运,哪怕这次要赚3.8亿美金,但是环球航运要扩张;3.8亿美金只够打造270万吨左右的新船,这个价格还只能大部分选择东瀛造船厂。

一艘三万吨的油轮,价值400万美金(欧美在500万美金左右),足以在港岛中区购买两到三幢六层高的大厦。

可以想象,等六十年代来临,吴光耀有多少幢大厦在海上恣意航行!

海王王国,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1960年的时候,吴光耀拥有500万吨的货轮/油轮,自然不会满足;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争取把船队在1970年的时候,扩张到1800万吨到2000万吨;七十年代还得继续扩张,争取在七十年代末达到3000万吨。

那么这只船队在1980年前,就价值50亿美金左右,到时候怡和等英资洋行,那里还是吴光耀的对手。

其实,哪怕是在六十年代,吴光耀的资金实力,也足以吊打这些英资洋行;但却不是最好的时机,所以吴光耀可能只是会和这些外资企业来个小小的交锋。

在五十年代,吴光耀就和英资洋行的三家,来了一个小小的交锋;当然,正因为是小小的交锋,所以港府才没有偏袒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