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宰相张柬之。
这些日子,张柬之忙得是焦头烂额,上门请见之人络绎不绝,几乎要踏破门槛。
因此,方才他才会不假思索,便让门子将陆与带到偏厅等候。
纯粹是下意识反应。
但下一刻,他忽然反应过来。
这个名字似乎颇为耳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当下略加思索,随即便想起来,此人正是此前救下狄仁杰,被皇帝擢升为右武卫中郎将的那个年轻人。
门子引着张柬之快步来到廊下。
见到下站之人,他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见年轻人身着云袍,容貌俊朗,身形挺拔,端的是气度不凡。
这个时代,但凡为官者,相貌必定是要过得去的。
凡择人之法,有以下四点要处:
一曰身,体貌丰伟;
二曰言,言辞辩正;
三曰书,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优长。
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
说白了,就是先看脸。
毕竟上级也不想整天对着一张不忍直视的脸。
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相貌出众者,往往更加受到上位者的青睐。
外表拼不过,就就没机会拼内在了。
张柬之浸淫官场多年,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人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相貌亦非外力所能干涉,有些人生来便领先其他人,旁人也只得心服口服。
当下,张柬之仔细打量着陆与,随即心中一动,似乎若有所思。
陆与见老者颇有威仪,便明白了此人的身份。
“下官右武卫中郎将陆与,拜见阁老!”
陆与不卑不亢,躬身施了一礼。
此前幽州之事紧急,陆与并未得见张柬之。
后来幽州案事毕,返京后又被皇帝授予内卫阁领之职。
皇帝能够容忍狄仁杰和陆与过从甚密,甚至对陆与公然居于狄仁杰府上也视而不见。
源于陆与数次解救狄仁杰,并在幽州案立下大功的缘故。
两人是在生死之间,结下的忘年之交。
此前皇帝使出手段离间两人,已是很不光彩,再强令两人分离,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不近人情。
加之皇帝对狄仁杰的品行颇为了解,因此倒也不甚在意。
但陆与若是大摇大摆去见张柬之,只怕皇帝就要辗转难眠了。
这位复唐派重量级大佬,可是名副其实的激进派,平日里更是动辄喊打喊杀,搞的一干武氏诸王压力很大。
因此,眼下陆与还是第一次见到张柬之。
眼前这位一脸和善的老者,乃是日后一手主导神龙政变的狠人,权谋手段仅次于狄仁杰的存在。
历史上,若非张柬之有意让李显上位后立威,早就亲自动手将武氏诸王尽数剿灭,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收场。
作为复唐派中仅次于狄仁杰的二号人物,张柬之在朝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身份地位。
“陆将军免礼,”
张柬之笑眯眯地抚着胡须,目光在陆与身上停留片刻,随即对一旁的门子吩咐道:“今日不见外客,若有来客登门,且替我打发了。”
“遵命。”
门子转身离去。
“陆将军,请入堂中一叙。”张柬之笑道。
陆与随张柬之来到正堂,待两人落座后,张柬之笑道:“陆将军随狄公巡查江南,此番回京,不知所为何事?”
“临行前,大人手书一封,嘱咐在下务必当面转交您。”陆与取出书信交给张柬之。
张柬之接过书信,打开细看一番,随即皱起眉头。
沉吟片刻,张柬之沉声道:“如今湖州情势如何?”
“一言难尽,”
陆与摇摇头:“内卫早已将湖州全部监控,我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对方的监控之下。”
直到此刻,陆与才明白。
狄仁杰之所以派他前来,除了安全将信息传出的考量之外,便是负责将湖州之事详细告知张柬之。
湖州诸事,他几乎全部参与,对整个过程十分了解。
如今狄仁杰远离朝堂中心,受限于条件限制,信息交流不畅,京中之事全靠张柬之维持局面。
作为复唐派魁首和二号人物,狄仁杰和张柬之的决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拥唐集团的行动方向。
而复唐派作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一线实力派,任何动作都将影响到整个朝堂,进而波及到这个庞大的帝国。
总的来说,两人之间的信息通畅,直接关系到天下局势。
闻言,张柬之眉心又紧了紧,喃喃道:“内卫?他们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湖州?”
但凡内卫出没之处,必有大事。
如今京城局势紧张,内卫竟然出现在与局势毫不相干的湖州,里面透着诡异。
陆与说道:“此事,与一名叫刘查礼的致仕官员有关,他的贴身管家就是内卫,一直潜伏在其身旁。”
“刘查礼?”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再度看了眼手中的密信。
狄仁杰在信中交代,让他务必查清楚吴孝杰和许世德的来历。
吴孝杰此人,他倒是颇为熟悉,但却并非是与其有交情。
吴孝杰与好友许世德喋血崇文馆之事,已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就连街边摆摊的小贩都知道。
坊间传闻,两人是因一青楼女子反目成仇,最终双双殒命。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原本,以吴孝杰和许世德这种档次的小官,就算死上十个八个,也难以引起他的关注。
张柬之身为宰相,每天日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哪里有闲情逸致理会这等争风吃醋的勾当。
奈何两人身份着实有些特殊,分别是太子卫下辖崇文馆的掌院学士和校书郎。
天子脚下,出现太子麾下属官斗殴身亡之事,简直骇人听闻。
如此一来,原本的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变成了天大的事。
其实说到底,这件事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若非与太子有所牵连,下面的堂官便可自行处理。
此事可大可小,就看是什么人来处理。
以及什么时候处理。
不巧的是,如今恰逢朝堂局势十分紧张。
于是,一干武氏诸王磨刀霍霍,欲要借机发难。
鉴于此前皇帝有拉偏架的习惯,张柬之不敢赌。
这次,太子李显究竟是会被皇帝责骂一顿了事,还是会被顺势废掉,没人敢打包票。
索性手中还有一张王牌,于是张柬之当即决定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