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李玄礼

榆树沟北侧杂草丛生,这里埋葬着近千具不懂规矩的人形物种,当年巴彦和金毛片刻的暴虐,彻底震慑住了近六万的北疆土著难民。

即便是被送去开山凿石,烧窑制砖,这些人都无怨无悔,现在连很多男营的野生山民都落户到了这曲家村。

再有几年,曲家村生活条件改善后,不愿在海边生活的北疆深山里的人,就会陆续迁往哪里,东南山里的穷山沟,将变成人口稠密,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九斤的车马继续向东,牛武一路也没闲着,领着包力和五个乡勇练习箭法,每个人的马鞍子上很快挂满野鸡野兔黄羊。

车马来到官府当年修建水闸的地方,向西入海的水渠改成了鱼塘,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垂钓场所。

林间的灌木杂草都已清理,岸边朝阳处,很多年龄大的府城老人在此垂钓休闲。

九斤找了处宽敞所在,停好马车,开始找树杈挂秋千,架吊床,白芷和薄荷招呼跟车来的五个婆子布置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小小的营地很快欢声笑语,简易炉灶升起袅袅炊烟,当然是先烧水泡茶。

他们喝的水,取自四季园的水井,一开始四季园打水井时,很多人就告知海边的井水苦涩难咽。zusi.org 狐狸小说网

九斤来了犟脾气,一口气打下去近十丈深的水井,窑厂专门烧制的陶管安装完毕,水井清洗后,打出的井水清凌甘醇如山泉。

后来陆续又在北海道观,青石塔,牌坊街中央,各村的村公所打出了同等水质的水井,解决了北海镇喝茶无好水的难题。

后来九斤在新四村北侧修建了五丈深,方圆三里的深水塘和净水渠,将人和牲畜用水彻底分开。

这几年虽然降水少了近五成,王河水位也下降一半,但北海镇纵横交错的沟渠水道仍然波光粼粼,宛如江南。

白芷不喜动,烧水泡茶,布置营地的差事就落在她身上,九斤领着张灵儿、雪梅、薄荷三人西行,在榆树林中漫步。

榆树林的树木过于密集,这几年也没人来吃树皮树叶,以至于这些榆树都竞相疯长。

走了三里多路,张灵儿终于选好一颗高大的榆树,九斤将张灵儿抱上树杈,又回到地面将雪梅和薄荷也送上枝头。

四人坐在宽敞的树冠上,伸手摘过鲜嫩多汁的榆钱儿,一边吃一边听雪梅讲她在牛头山练剑的故事。

在这年月,抱着娘子上树吃榆钱儿,普天下也仅此一例,雪梅她们本来严守规矩,来到北海不到半年,早就把多年养成的上下尊卑扔到天外。

坐在树冠上,西面,北面的大海浪花翻滚,海面上海鸥翱翔,近处的新四村已经建了一半,横平竖直的砖瓦房如同大秦军阵整齐排列。

西北方向的新一村,东北方向的新二村人流攒动炊烟袅袅,绿色的田野中彩旗飘扬,那是各个生产大队在田间劳作。

在北海镇,只要三年内没有犯事,村里公示一个月,报到镇公所批准,这户人家就能得到十亩永业田。

这十亩永业田不能买卖,无人继承时归村公所拥有,村民每月要参加责任田耕做,年底根据工时统一发放薪俸。

北海镇五万多户近二十万人口,就像一窝巨大的蚂蚁,每天忙忙碌碌,没有闲人。

原先家家存粮的大缸,现在都腌制了海鲜或酱菜,女人们白天在工坊劳作,回家后加工海鲜整治酱菜,一年下来少的都能赚四五十两银子,多的上百两。

男人们出海打鱼,盐池晒盐,下地干活,修路盖房,一年也能赚个百八十两银子。

在北海镇盖一套标准五间房的独院宅子,需要八十两银子,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生活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几个女人痴迷的看着眼前的美景,薄荷说道:“这一切真的都是咱家的?”

九斤自豪的说:“这里原先是盐碱滩,荆棘蒿草密布,十五年的时间,变成现在的模样,怎么样,咱家是不是天下第一大户?”

张灵儿说:“是,更是天下第一大镇。”

四人在树冠上正聊的起劲,牛武在树下喊:“公子,太和山来的车队过府城了。”

九斤说:“你去道观告知老道长和二师兄,让他们去南城门接到道观去。”

“好咧,”牛武答应着打马而去,张灵儿问:“夫君,不去迎接会不会失了礼数?”

“莫要担心,太和山只有张真人比我辈分高,其他人都是晚辈,”说着捋了捋不存在的胡须,把三个女子逗的花枝乱颤。

几人回到地面,营地飘来烤肉的香气,雪梅和薄荷把榆钱儿摘洗干净,提着篮子回到营地。

九斤挽起袖子,将烤好的野鸡野兔各留下一只,其它的都给了包力他们。

拿起铜盆,放入摘洗干净的榆钱儿,打上七八个鸡蛋,放入一点玉米粉和面粉,放一点盐轻轻搅拌均匀。

铁鏊子烧热,在上面刷一层油,加热到快要冒烟时,把搅拌好的榆钱儿倒在铁鏊子上,煎至两面金黄,切成小块盛入盘中。

然后就是调蘸汁,蒜末葱末白芝麻放在瓷碗中,起热油倒入碗中搅拌均匀,再放入适量酱油,米醋,白糖,香菜,一份香气扑鼻的蘸汁就做好了。

今年北海镇不仅增加了红薯、玉米、水稻这些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还新增了包菜,番茄,番椒等新蔬菜的种植。

蔬菜和新农作物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肠胃,北海镇的人普遍面色红润,不再是土黄灰黑的肤色,四五十岁的人不显老态已经很普遍。

人们纷纷盛传,北海镇有仙气,住在这里可以延年益寿,这些都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吃完榆钱儿,张灵儿在吊床上歇息,雪梅她们在荡秋千,九斤和包力绕过荆棘丛林带,到河边找钓鱼的老翁买了几条大鲢鱼,每条都有六七斤重。

太和山的人来到北海,万一吃不惯海鲜,这大鲢鱼也足显盛情。

两个时辰后,马蹄张的人报信,三位师姑和沈江维已到北海镇。

九斤夫妇结束游玩,打包装车返回四季园。

马车进了四季园,右拐向北进入樱花大道,此时的樱花已过了兴盛期,花瓣铺满地面,但是牡丹园的牡丹,却正是怒放之时。

大师姑的马车停在路边,就像停在花瓣海中,九斤叫停马车,灵儿等人下车向牡丹园走去。

九斤和牛武包力二人,提着鱼向东南角的灶房走去,赖在这里养老的老道张彦早就传话,让九斤准备宴席。

这老道来到北海道观,使道观进入香火鼎盛时期,难民们在青石塔祭奠完家人,都会进道观祈福许愿。

道观炼丹药房的丹药对香客是免费的,有头痛脑热跑肚拉稀病症的,一丸见效,三丸痊愈,使得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而来。

有钱的住客栈,没钱的在青石塔广场扎帐篷,九斤已经决定,最迟年底,就在莱州府各县之间开通客运马车,沿途的客站就是那些荒废的驿站。

莱州府的朱大人对此非常支持,辖地内七千多户驿站胥吏,将会解决生计问题,府衙出售这些地产,还能有不菲的收入。

相关奏折已经送往京城,能不能批准已经不重要,现在已有一半的荒废驿站签订了购买协议,将来那些荒废的卫堡也会照此办理。

咱们言归正传,抠门的张彦道长把宴会放在四季园,恐怕已经打算好,从第二天开始,老家伙就会领着太和山来的道士准点来蹭饭。

东南角的灶房是个单独院落,由月亮门进入,里面是五亩左右的大院子,高大的红松,桦树,银杏树笔直高耸。

树林中的八角凉亭是夏天喝茶下棋的所在,林中有高脚木楼,那是上千只鸽子的栖息地。

北海镇信鸽的发展起步缓慢,主要是没有合适的人员,这件事交给了李春,他的隐身门能不能创建成,取决于能不能把鸟儿养好。

进了院子左拐,就是宽大的千禧殿,九斤和张灵儿年前的答谢宴,就是在这儿举办的。

这里房间宽大,桌椅板凳酒杯碟碗齐全,冬天暖墙地笼供热,宽大的玻璃门窗洁净透亮,是北海镇最高档的宴会场所。

来吃饭的府台朱大人亲自题写匾额‘仙台居’三个大字,因为不管是宴会场所,还是灶房,都干净明亮宛如仙境。

更别说那叫做洗手间的茅厕,不仅有瓷砖铺地,还有冲水马桶,洗手瓷盆上的铜制弯头,轻轻一掰就流出水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九斤有专门的灶台,他今天来就是做这大鲢鱼的,鲢鱼刺多肉粗土腥味重,所以很多人只吃鲢鱼头不吃鲢鱼尾。

九斤的长方形铁炸锅本来是炸油条用的,今天用来炸鱼却也刚刚好。

九斤在清理干净的鲢鱼两边切开两指宽的花刀,用高粱烧酒、清酱油(生抽)、米醋、盐调制的汁水均匀涂抹在鱼身上,放在铜盆里腌制半个时辰。

在长条炸锅里倒上油,烧至七成热,在鱼身上均匀撒上薄薄的面粉,两手提着鱼头鱼尾,抖掉多余的面粉,轻轻放入油锅中,炸至八成熟捞起放入网篮中控油。

在圆铁锅中起油,放入葱花姜丝爆香,倒入开水,将炸好的鱼放入锅中文火慢炖三刻钟。

将鱼整条捞出,放入鱼盘中,锅中的鱼汤收汁,浇在鱼身上,撒上小葱末,一道鲜香味美的红烧鱼就做好了。

今晚是两桌席面,男女各一桌,除了春天季节北海特有的八道海鲜外,九斤又安排厨子做了红烧排骨,葱爆羊肉,虎皮豆腐等内地菜式。

酒菜都已齐备,二师兄车贤、沈宝、五师兄广辉,六师兄刘凯来到灶房。

九斤一边洗手一边问:“太和山来的是谁?”

二师兄车贤说:“凝露观主持李玄礼,还带来了师祖信件,不过他是南派的掌门。”

九斤笑道:“道门分裂成四十多个派系,每个人都梦想着做开山鼻祖,照猫画虎反成犬,何其缪也。”

广辉在一旁打岔说:“这次他们带来了你和金毛的神龙皮甲,李东和蔡兴的甲胄听说已经送往山西。”

九斤随即想起观英谷那条巨大的鳄鱼,原本要三年才能制作完成的皮甲,现在提前了半年,看来在硝制皮革的技术层面,太和山又有了新的突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