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把安抚佃农的事交给潘金莲。
自己则是向村落东边走过去。
一路上不少人躬身向着新田主问好,武大一律笑脸相应。
立规矩和改变是日后的事。
先立下一个宽厚田主的形象最好。
看到武大没架子,脾气甚好的样子。
一群村中少年孩童也是慢慢跟上来,几十个人前呼后拥的跟着武大向东而行。
走了一里半路,就算出了村中范围。
前方是大片的阡陌纵横,水旱田亩一眼看不到头。
一直到视线尽头,又有一片隔绝地界的林地,那边就是另外一个村落了。
三千来亩地的地盘,可是比武大想象中的还要大的多。
村口到农田处,有大片空地。
杂草和灌木从生。
靠南端的地方,是一个百来间小屋的猪场。
猪舍不及一人高,有十平米左右供猪活动的空间,一径以墙相隔。
武大走近了看,见一排排猪舍中都有大小不等的黑猪在其中。
或是躺在泥污猪粪里,或是在屋舍中睡着。
只有稍小的小猪,才有活力在猪舍和外头来回转悠。
看到武大过来,还会哼哼几声。
百来头猪,按武大的既定思维是值不少钱。
但在买庄子议价时,这猪舍的价值却是最低的,刘举人也无心相争。
猪肉价格贱如泥沙,刘举人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
就算是养猪,也是一时兴起。
猪舍南端,又是一个不大的鸡舍,也就养着百来只鸡,武大去看了一下,卫生也是堪忧。
这时一个老者和三个汉子一路小跑赶了过来。
“小老儿刘中正见过武官人。”
“刘达见过官人。”
“刘厚见过官人。”
“刘信见过官人。”
武大饶有兴致的看着刘家三兄弟。
二十多岁年龄,肩膀到后背宽厚,肌肉隆起,细腰粗腿,站立时明显有桩功根底。
“刘老丈免礼,诸位免礼。”
武大先令众人免礼,接着向刘达几个笑道:“你们几人是练过武的?”
刘达躬身道:“回官人话,小人们是学过几天庄稼把式,现在都不怎练了。”
这几人都是负责这片猪舍和鸡舍的雇工,平均每日四五十文钱的收入。
这收入比在城里肯定是差远了。
但他们还要种地,也没有办法到城里长期揽工。
一般的大宋男子,一天要吃一斤半的主食,他们的工钱就得去掉一半左右。加上家人的吃食,制衣,鞋,买必须要吃的高价食盐,再偶尔看病,完粮纳税后日子的窘迫可想而知。
习武消耗极大,成本很高,也就是河北,京东这边民间一直有习武的风俗,多半的青壮男子都练过几天。
这也是大宋国初留下来的习惯,毕竟辽兵随时会打进来,青壮男子要结社习武,练习枪术等武艺。
就象陕北那边,因为西夏的威胁,民间有大大小小几百个弓箭社,凡成年男子都要加入弓箭社,苦练射术对抗异族的铁鹞子骑兵。
这就是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习俗。
只是为了防造反,不准民间用弩,不准私藏铁甲。
刀枪弓箭,习武习射,例所不禁。
武大看了一会猪舍,眼神也是一亮。
“这些猪都是阉割过的?”
刘中正上前答道:“回官人,是阉割过的。刘官人说是看了苏东坡的文章才想起养猪,又说是阉过的猪肉好吃,从去年开始阉割小猪再养,现在还没杀过,也不知道肉质是不是真的不骚了。”
武大笑道:“阉割了养当然不骚了,刘举人是对的。”
武大原本是要购入一批小猪,阉割后再养。
这些原本的猪就全部处理掉。
但没想到,眼前百来头猪,除了留的种猪和母猪外,剩下的全是阉割过的。
这可是大好事啊,他的菜谱又能扩大了。
但养殖方法,还是不对。
这年代是没有剩饭的,人都不够吃饱,哪来剩下的泔水来养猪。
就算城里的饭馆和酒楼,客人吃不完也会打包,就算偶尔有剩菜,也是厨子和伙计们分享,根本也没有泔水可收。
加上放羊都是喂草,所以养猪基本上也就是喂猪草。
一头小猪要长大到百斤左右,最少要两年半的时间。
大半的猪就大几十斤,瘦的跟狗一样。
因为缺蛋白质,这年代的猪肉也是缺少肥肉,偏瘦,偏柴。
怪不得有钱人不吃。
唐朝太平广记中,提起羊有四十七处,提起猪只有二十五处。
猪肉是华夏上古六畜之一,但五胡乱华到唐朝,胡风渐盛,牛羊成为主流肉食。
到了大宋,羊肉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宋廷御厨,一年要消耗养肉四十三万斤。
猪肉只有四千一百斤。
差距太大了。
到了明清,猪肉才逐渐恢复地位,到了清,更是成为绝对的主流肉食。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口增长。
放羊需要大量的青草和空地,放十只羊,一年最少要一万五千斤的草料。
明清时,人口滋生,荒地难得,就算养猪要饲料,成本还是低于牧羊。
对武大来说,不光是菜谱可以丰富。
养猪绝对也是一桩大为赚钱的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