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电视机前,老方和葛兴邦肩膀并着肩膀,胯部挨着胯部,一副老树昏鸦之我是毕加索撕碎的油画的模样。

老方的嘴长的小,也张的小,褶皱版的樱桃小口像是能吞进去一个鸡蛋似的,在空中浮动。葛兴邦的嘴长的大,也张的大,褶皱版的血盆大口像是能吞进去一坨牛粪似的,看的人腮帮子都疼。

“本台记者发自斯德哥尔摩的消息称,杨锐此次获奖源自他两年前发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英文简称是PCR,这是一项用于扩增脱氧核糖核酸的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只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使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扩增106倍。运用这种方式,临床医学、法医鉴定、古生物分析和生物工程等各个学科,都将大大的提高效率……”主持人的声音,就是饭厅内唯一的声音。

有的人高兴,有的是失落,有的人迷惑,有的人庆幸,更多的人处在震惊与难以置信的边界,正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老方和葛兴邦,还有他们的徒子徒孙是怎么想的,此时根本没有人关心了。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哪怕是敏感性最弱的学者,此时也体会到了此点。

何况,会来这次生物促进会的学者,都是敏感性极强的家伙。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众人现在分外的体会到了,杨锐提出三分之二的经费要求的时候的心情。三分之二的经费要求,只存在于未得诺奖的状态下,一旦杨锐得到诺奖,他想要更改经费分配,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卫生部的经费委员会,教育部的经费委员会,863计划的经费委员会,甚至中科院的生物学部,难道真能顶得住杨锐、蔡教授和伍洪波组成的集团?

蔡教授掌舵的北大生物系和伍洪波代表的中科院遗传生物所已经够强了,再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做箭头,何至于无往而不利。

杨锐当初要三分之二的经费,也不是给自己要的,他实际上要的是三分之二的经费分配权,除了给自己所用的部分之外,他还要负责给身边人争取经费,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给自己看好的方向争取经费。

这其实是很国际化的行为,就像是光的波动说和光的粒子说大战的时候,波动派掌握的经费显然只会给波动派的学者,让其用经费证明波动派的宇宙真理恒不变的,而不是相反。

学术争端只存在于学术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因为学术并不仅存于学术,还连带着经费和科学家本身。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学术争端最终一定会演化成一个或者两个学术派别,并争执不休。大国的派别也不见得会多多少,往更大的方向说,在大部分问题上,全世界的科学家也只需要一两个方向就可以了。

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所能提供的资源有限,方向终究也是有限的。

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可以看做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在二战如此紧张的时期,曼哈顿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量,比大部分国家上百年的科研经费都多,若以和平时期的开支论,千亿美元都不能说多,即使如此,曼哈顿计划的经费依旧紧张,学术争端依旧不可避免。

最终炸在广岛的“小男孩”是枪式原子弹,炸在长崎的“胖子”是内爆式原子弹,两者的设计截然不同,等于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出了两种不同的原子弹。这固然是美国人财大气粗,但也可以看出学术争端的必然性,战争期间都无法用理论和语言弥补的裂缝,又如何能在和平时期的不同机构间轻易的消除呢。

中国的生物学远远称不上昌盛,最终的研究方向,就只能是一个或两个主力,尤其是在经费困难的年代里,更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否则的话,大家想要的方向都可以申请经费了,结果不过又是摊大饼而已。

杨锐如果拿走三分之二的经费,代表他能决定国内起码一半的生物学科研方向,因为他就等于间接掌握了一大笔的国家经费,这笔钱他是不会全部用给自己的,但其他人要用,不可避免的要受他的影响,双方得有起码的共通点,你不能做我认为没前途的方向,甚至错误的方向——至于这样做是不是有些霸道,当然是很霸道了,谁让你水平不够,资格不行呢。

就等于说,未来的中国生物学界,若是要发生枪式还是内爆式之争,拿到三分之二的经费的杨锐是有相当的决定权的,不说排除异己,至少也能分庭抗礼。

当然,这些都是在杨锐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设想,如今杨锐获得了诺贝尔奖,再扯什么三分之二就显得无稽了。

杨锐可不是那种在国外留学回来,在国内没什么根基的海归派。北大原本就是国内生物系最强高校和研究机构,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就是中科院,杨锐现在有蔡教授和伍洪波的支持,隐约间还有朱院士的照拂,眼瞅着就是赢家通吃的架势。

老方和葛兴邦等人此前也是看出了这种可能,所以才极力抗争。

然而,自然科学的残酷就在与许多的不可控。

你可以坚持自己认可的方向,但你并不能100%的确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

PCR的实力,显然超出了老方和葛兴邦的预计。

历史上,PCR要到93年才得奖,那是因为它的推广也延迟到了90年前后。

现如今,杨锐提前做出了PCR,更是越过了初版,直接进阶到了一代PCR,其力量之强,可谓是席卷世界。

诺贝尔奖委员会,甚至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颁给杨锐化学奖,而是直接给了PCR以生物奖,可以说是充分的肯定了它在生物上的价值。

事实上,曾经的穆里斯会得诺贝尔化学奖,也与他本人的专业有关。

穆里斯就是一名化学家,而杨锐就是一名生物学家,不谈生物奖和化学奖的内部协调,给化学家以化学奖,给生物学家以生物学奖,也是理所当然的。

“按照诺贝尔奖的惯例,诺贝尔奖最多授予三个人,近年来,由于诺贝尔奖的竞争激烈,三人或两人获奖的比例逐年增加。杨锐单独获得诺贝尔奖,是极其难得的。”电视里的主持人,凡是找到任何一个理由,都会将杨锐一阵好夸。

偏偏这样的夸奖,还很被国人所看重。

哪怕是饭厅内的学者,都不禁窃窃私语。

“杨锐这是单独获得诺贝尔奖了。”

“是考虑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因素了吧。”

“杨锐做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成果还没有应用开来呢,诺奖是不会这么快授的。”

一时之间,所有的学者,仿佛都变成了诺奖专家。

就连老谭,都兴高采烈的加入了讨论。

他临阵倒戈,风险冒了一些,收获却是大的惊人,起义军或许是没有元老的资格厉害,总归也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是比败军之将要强的多。

老谭同情的看了一眼老方,后者面前,正是刘院长和蔡院士等人。

“老方,你怎么说?”老蔡笑呵呵的。

“我怎么说都没用,让杨锐说个章程吧。”老方也是光棍,愿赌服输的模样。

刘院长立即就道:“我的看法……”

“你的看法没用。”老方突然打断刘院长的话,表现出自己死鸭子嘴硬的本质来,道:“我是让杨锐说个章程,不是你说个章程。”

“杨锐人呢?”大家这时候才发现,正主已经不见了。

“大概是回去了。”蔡教授一乐,道:“他倒是看得清楚,确实,现在也没必要多谈了。”

“别弄的好像你们就全国统一了似的。”老方不服气的道:“杨锐还是得出面,才有的谈。”

蔡教授摇摇头,道:“你没资格谈了,等回去听通知吧。”

说完,蔡教授就邀请伍洪波道:“老伍,咱们去北大看看?这时候估计热闹着呢。”

“我也这么想的,正好。”伍洪波也露出了笑容。

两个人的胳膊一搭,就出了饭厅,竟是真的不再与老方谈了。

实际上,也确实不用谈了,大家已经不是对等的存在了。

老方脸色铁青,往前走了两步,怀着最后一丝的希望,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们别以为我就束手待毙了。”

“杨锐都得诺奖了,谁在乎你束手不束手了。”伍洪波见多识广,冲着老方轻轻一摇头就走了。

老方身子摇晃了几下,勉强站住了,眼神却是一下子黯淡了下去。

确实,就以国内目前的情况,他束手不束手又有什么区别。老方若是再年轻二十岁,兴许还能再想些其他主意,与杨锐掰掰手腕儿,可惜,重返青春这种事,比得诺奖还难。

老方抬起头来,胡子微颤的道:“杨锐人呢?”

他想和杨锐好好的说说,天底下没有解不开的结,总是有解决方案的。如今杨锐一家独大固然注定了,也不代表着其他人就没活路了,毕竟不是独尊儒术的年代了,争鸣总是要有的吧。

刘院长刚才被老方呛了,这会儿乐得看着老方难受,笑道:“杨锐回去了,你找他也没用。”

说过,刘院长也跟着蔡教授和伍洪波的脚步,出门去了。

老方迟疑片刻,竟是跟了上去。

葛兴邦忍不住拉了他一把,道:“这还跟着做什么?没到那地步呢。”

学阀和军阀是类似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基本盘,敌军势大,就退回自家基本盘好了。

老方却是摇摇头,道:“我是无所谓了,还有他们呢。”

老方向后呶呶嘴,顿时令边虎等人又是感动,又是悲痛。

在边虎的印象里,老方何曾如此过啊,别说是牺牲自己为学生们考虑了,偶尔牺牲个把学生,他连老泪轻弹都不见的。就像是之前,他才不会担心几年以后,杨锐会如何对付自己的学生呢。

突然之间展现出的自我牺牲,给边虎的感觉,更像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双目不禁通红了。

一群人自觉不自觉地出了门,再上了大轿子车,跟着蔡教授坐的车,一溜烟往北大开。

记住手机版网址:m.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