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交流

所谓“小国寡民”并非特指疆域,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虽然大,人太少是致命弱点,就这么点人口,根本没有对抗风险的能力,只能选择依附强国才能生存下去。

2月11号,澳大利亚总理斯坦利·布鲁斯和古契科夫在亚历山大签订协议,正式加入自由贸易大联盟。

乔治并没有出席签字仪式,而是和菲利克斯一起钓鱼。

古契科夫正式上任后,曾邀请菲利克斯担任新政府财政部长。

菲利克斯拒绝了古契科夫的邀请,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准备和尤苏波娃环球旅行,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

乔治能理解菲利克斯的决定。

菲利克斯彻底退休,是在为小菲利克斯扫清障碍。

菲利克斯和乔治一样,都是经历过帝俄时代的老古董,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未来是属于小菲利克斯他们这些年轻人的。

小菲利克斯目前依然担任国家杜马议长,如果想更进一步,菲利克斯必须退休。

乔治其实也想退休,无奈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只能继续留任。

最适合接替乔治的,是瓦西里和彼得。

瓦西里满脑子都是打仗,如果让他担任国防部长,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拿破仑。

彼得海军出身,对于陆权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履历也不足以服众。

其他如安德烈、布鲁西诺夫、鲁兹斯基,要么无心中枢,要么已经退休,难堪重任。

“你还这么年轻,退什么休?”

菲利克斯无事一身轻,希望乔治继续发光发热。

乔治现在五十出头,对于一名政客来说刚刚进入黄金期,最少还可以为工作20年。

菲利克斯衷心希望乔治保持健康,真换成其他人,未必能帮尤苏波夫家族守住几百年以来积累的财富。

尤苏波夫家族虽然在世界各地都有财产,主要还是在俄罗斯境内,真正和俄罗斯高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乔治和菲利克斯的信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尤苏波夫家族的产业,和尤里耶夫家族的产业互有竞争,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最起码不会为了利益背叛俄罗斯。

“好吧,祝你和齐娜旅行愉快!”

乔治也真诚,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菲利克斯一样能够果断抽身。

权力让人沉醉。

尤其是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说,权力带来的快感足以让一个人冲昏头脑。

菲利克斯即便退休,依然是俄罗斯最具权势的几个人之一,只要小菲利克斯不犯错,尤苏波夫家族长盛不衰。

“我会给你寄明信片的——”

菲利克斯哈哈大笑,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老朋友寄情于山水,乔治还要继续为俄罗斯服务。

古契科夫上任后,依然保留着经常拜访尤里耶夫宫的习惯,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征求乔治的意见。

由于俄罗斯限制经济扩张,俄罗斯对欧出口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美国商品疯狂涌入欧洲,这是古契科夫胜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可以通过英国绕开和俄罗斯的协议,俄罗斯也可以通过盟友绕开和美国人的协议,继续垄断欧洲市场。

菲利克斯并没有这样做,这让菲利克斯饱受争议,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乔治的计划,只看到出口减少对俄罗斯所造成的影响。

古契科夫拿到的数据,比俄罗斯国内的所谓经济学家更详实。

俄罗斯出口减少的原因除了美国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经济的恢复。

欧洲经济三驾马车英、法、德,英国和法国都是战胜国,经济自成体系,受美俄影响极小,唯一的变数就在德国。

在得到俄美资本的资助后,德国这几年的经济恢复速度非常快,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少,这才是俄罗斯出口受到影响的真正原因。

俄罗斯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市场,人口相当于英法德总和,出口减少还可以扩大内需,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正在疯狂扩张生产力的美国就很危险了。

1928年的生产力,相对于1920年提高了大约50%,即便工厂的规模不扩张,生产出来的产品依然越来越多。

美国资本家不重视技术研发,重点放在利润上,不具备长远眼光。

俄罗斯这几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基本都被高校研究所吸纳,进行各种基础科学研究。

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的工程师天天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俄罗斯的工程师则在研究如何提高产品性能。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俄罗斯商品正在和美国商品逐渐拉开差距,尤其在汽车方面,体现的最明显。

美国汽车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在性能和用户体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远不如俄罗斯汽车。

西伯利亚集团每销售一辆北极星,获得的利润大概相当于两辆福特t型车。

这就让西伯利亚集团有更多的利润用于提升产品力,继续保持领先。

约瑟夫再次发力,在美国金融市场频频出手,纽约股指在去年一年内,相对于前年年提升了60%,炒股再次成为全民热潮。

和美国相比,俄罗斯甚至没有一个规范的股票市场,这让很多家有余财的俄罗斯人非常不满意。

美国人赚了钱,除了存银行之外还可以投资金融市场,赚的钱越来越多。

俄罗斯人赚了钱除了存银行只能用于购买国债,稳是稳了,赚钱的速度太慢。

古契科夫向乔治请教,是否应该开放金融市场,让钱快速流动起来。

“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沦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开放金融市场,会让很多俄罗斯人终身积累的财富,在短短几天内灰飞烟灭,这难道就是他们想要的吗?”

乔治坚决不放,金融是魔鬼,伪概念太多。

金融发展到现在,已经背离了当初的初衷,从筹集资金发展为牟利工具,沦为大资本的帮凶。

俄罗斯如果放开金融,最高兴的应该是乔治、菲利克斯他们这些大家族,而不是辛辛苦苦赚了点小钱的中产阶层。

可悲的是,现在呼声最高的,恰恰是这些刚刚开始接触到财富的所谓“有钱人”。

真要开放金融市场,这些“有钱人”都是韭菜。

“民意真是个好东西——”

古契科夫感叹,难怪有人将民众污蔑为乌合之众。

所谓民意不是声音大了就有理,和无孩爱猫女相对应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俄罗斯不开放金融市场,不是阻止俄罗斯人赚钱,恰恰是为了保护俄罗斯人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

美国倒是放开了,也确实有人通过股票市场大发横财。

但是发财的都是极少数,每逢经济危机,天台上排队跳楼的那些所谓破产金融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要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什么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乔治只跟能听进道理的人讲道理。

帝俄刚灭亡那会儿,大部分俄罗斯人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所谓“独立思考能力”,那时候只能用行政命令告诉俄罗斯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现在受教育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俄罗斯政府也应该主动求变,顺应时代发展。

乔治讲道理的方式简单粗暴,阿尔法再次出动,对声音最大的人进行调查。

最近频频在报纸上呼吁放开金融市场的,是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的经济教授马格基夫。

马格基夫呼吁放开金融市场的原因是,金融市场可以为急需资金发展的企业提供便利。

这个理由听上去很正常,也符合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

但身为圣彼得堡大学经济教授,马格基夫肯定也明白金融市场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马格基夫在大声疾呼的时候可是一个字都不提。

乔治好奇的是,马格基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阿尔法还是很有效率的,很快就了解到马格基夫的目的。

马格基夫倒也不是和国外资本有勾结,而是为了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他的经济理论,深入他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乔治直接让圣彼得堡大学以交流名义,让马格基夫去法国,在法国继续他的研究。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这不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么。

乔治不废话,继续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马格基夫的研究固然没错,但是马格基夫能为开放金融市场引发的后续问题负责吗?

他负不了这个责。

乔治也负不了。

不过金融市场引发的争议并不大,还是有理性的俄罗斯人,以德国和美国为例,提醒俄罗斯政府不要轻易放开金融市场。

美国是被金融市场裹挟的典范,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并没有让美国人接受教训,所以黑格尔才哀叹: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德国是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反面,被希伯来人控制的德国金融市场已经成为资本的黑洞,正在不断发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