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叶初爬出仓库,才发现外面已是黄昏。
胡老太太正在桌上算卦,算卦用的道具十分朴实,是一副青花底扑克牌。也不知道用这玩意能算出什么来。
书店里开着灯,商叶初走到胡老太太面前坐下,盯着对方摆阵。
胡奶奶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想通了?”
“想通了。”
“现在打算做什么?”
“把剧本背下来。吃透。准备面试。”
胡老太太甩出一张扑克牌来。一张黑桃K。
“那就去吧。有什么不会的事,我辅导辅导你。”老太太笑道。
------------
咨乎,当前推荐问题:
【电影《哑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9001人赞同了该回答-
【细思极恐谈不上,只说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第一,苹花买给小越的耳塞是粉色的,后面变成款式相同的蓝色耳塞了。好多人说这是穿帮了。其实不是,这个情节设计蒙得住傻子蒙不住有脑子的观众。
蓝色的那个耳塞有点脏,粉色的那个耳塞很干净。用过耳塞的都知道,耳塞用久了多少会有点脏的。而且小越使用粉色耳塞的动作很熟练,这说明早在苹花给小越送耳塞之前,小越自已就买过耳塞了,而且用了很久。
以小越的零花钱,不可能花一百多块买一副耳塞。也就是说,苹花被骗了。那个卖耳塞的三姨还是三姑姥姥我忘了,明知道苹花穷,还是骗了这个淳朴的傻女人的钱。
第二,苹花送耳塞后哑婆唱歌,小越写作业时给了作业本半秒特写。
[图片]
自已看,图上的作业本根本没有写答案或者演算过程,而是把练习册上的原题抄了一遍。也就是说小越当时心烦意乱根本做不出来题,但是怕苹花发现,只能随便把题抄了一遍假装学习。很有心眼的小丫头,乱写乱画都会被发现端倪,抄题不会。
第三,永富死的时候,小越突然跑出去烧火。有人说这是借着火熏出眼泪来。其实不然。不知道有没有兄弟注意到后面的情节,村里人谈话的时候说,“永富是趁着小越做饭时候自杀的”。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小越当时根本没做饭,而是不知道跑哪去了。
村里人干嘛会这么认为呢,估计就是小越这么对他们解释的。小越解释的时候很可能用外面烧过火的野灶子当作自已做饭的证据让村里人深信不疑。
如果小越做饭是用屋里的炉灶,前屋后屋离得那么近,永富死的动静小越不可能听不见。但屋外的野灶子就有充分的听不见的理由了。
至于永富自杀的时候小越跑哪去了,以及小越为什么要用烧火做饭掩饰自已的真正行踪……大家自由心证吧。
小越这个角色很值得深挖,哑婆是表主角,小越才是里主角。 】
7366人赞同了该回答-
【小越抹在脸上的那些护肤品是永娟送的,而且是过期货。
[图片]】
5570人赞同了该回答-
【苹花死的丧席上有一道菜味道不错,被吃的只剩汤底。哑婆端盘子的时候舔了一下盘子,就在背景里,被我截到了。】
当前推荐问题:
【如何评价《哑婆》这部电影?】
2025人赞同了该回答-
【先说结论:弥补了华国影史上当代青少年形象的一片空白。
近些年电影和电视剧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似乎陷入了停滞期。
和女朋友去看过几部青春校园电影,看得直想笑。
什么怀孕打胎、青涩暗恋,今天你分手明天我和你在一起,什么勾心斗角,和老师校长斗智斗勇,和教导主任对着干——谁上学时候是这样的啊?逃课打架的看着牛逼,家长来学校一顿大皮鞋大皮带,不也个个抽得嗷嗷的?
唯一出彩一点的校园霸凌题材,不敢把镜头对焦真正的受害者群体,主角男帅女美,穿得干干净净,学习成绩前五前十,就这样的人你跟我说遭受校园霸凌?不知道的以为校方脑子被驴踢了。悬浮得很。
过度充盈的荷尔蒙,错位的故事情节,是我国电影近些年对青少年刻画的主旋律。
从06年的《武林盟》起,至今已有十年了。再也没有像贝小墨一样鲜活生动的青少年角色了。
当然,从剧方片方的角度出发,我也可以理解这种设计。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终究都是给观众看的。一部片子,拍完上课拍下课,拍完写作业拍考试,上床睡觉前不和女朋友打电话而是和三角函数约会。被校园霸凌的主角一出场,是个龅牙妹或者把屏幕堆满的土肥圆,在大荧幕上晃荡俩小时——这玩意儿拍出来谁看?
我为什么说《哑婆》弥补了这片空白?
它在电影中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青春是什么样的?当你没有家世背景,没有生来的光环时,你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灰头土脸,奋力挣扎,每一秒都充满妥协与将就。生活琐碎得让人烦腻,家庭的拖累让人窒息。没有青春的张扬,只有过早磨练出来的疲惫、虚伪和圆滑。
关越出场的镜头中,学习的画面占了大部分。全片中,她展露出真心的镜头,不超过三个。从未有作品花费如此大的篇幅,刻画一个如此“平”的青少年角色。
我从网上得知饰演关越的那位演员今年已经20岁了,但饰演十几岁的关越,却丝毫没有违和感。不是因为她的脸多么年轻,而是因为十几岁的关越,已经老了。
青春是一座山,但有些人的山,早已被现实的灰尘填平。
之前在另一个回答里看到有位仁兄说关越是主角,我是不赞同的。这样的角色,只能是配角。】
1030人赞同了该回答-
【套用一位畅销书作家的话。他之前说,“每个华国知识分子心中,都住着一个金隅。”这话我也能说。
“每个华国青少年心中,都住着一个关越。”】
类似的讨论数不胜数。除了对电影内核的探讨外,演员的演技,也成了讨论的焦点之一。
齐鸣老师是老戏骨了,虽然演得极好,但观众并未有多么惊讶。倒是商叶初的演技,给了人不少的惊喜。
小越的形象与商叶初过往的角色大相径庭,因此也就给了观众更大的冲击感。
#叶初哭戏爆发力#
#叶初为什么烧柴#
#叶初少年感#
季君陶的大营销颇有奇效,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算计到魏宣,至少如愿以偿地助长了《哑婆》的票房。
在连续两日的票房逆跌之后,各大院线有意识地增加了《哑婆》的排片。终于,在国庆假期的倒数第二日,《哑婆》的单日票房,突破了一千万。
这个数据对于商业片而言是小扑,对于文艺片而言,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青凭娱乐收回了投资成本,小小地充实了一下金库。
网络上对于《哑婆》讨论的声量也大了起来。明明只有两千万票房,却舞出了二十亿票房的架势。各种二创、解读层出不穷。连一个驴车轮子似乎都承载着隐喻。有些过度解读的程度,连简晓君这个原作者和古文华这个导演,看了都哭笑不得。
本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心态,季君陶曾经让手下人指导着古文华,将《哑婆》投递给了几个国内、国际的电影节。一切费用都由青凭娱乐承担。现如今这些电影节投奖也方便了不少,只需要在网站上就能办好。网络上声量大一些,多少能对片子有点好处。
个人有个人的事。在短暂的偷懒之后,商叶初再次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学习中去了。
商叶初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去看网络上对《哑婆》的花式吹捧。在从古月书店走出来的第二日,季君陶给她请的汝关话老师就到了公司。
商叶初曾要求语言老师必须随叫随到,如有必要要和自已同吃同住。为着种种方便考虑,季君陶请来的语言老师是一位阿婆。汝关一地,汝姓是大姓。这位阿婆就姓汝,一口汝腔那叫个地道。一张口就把商叶初的塑料汝关话秒成了渣渣。
方言学习有两个流派,一是权威派。根据词典或者资料,学习其中的语音语料语法。还要参考什么音系表、论文、音标,甚至是一些上古专家的资料和考证。
第二种是自然派。相对不那么复杂,只需要模仿影视剧、纪录片片段,或者干脆和当地人交流即可。但要花的时间很长,需要很久才能“腌入味”。
商叶初最开始用的是权威派的办法。毕竟她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而103的数据库里资料又很全。商叶初几乎每天都要用“其他值”兑换十几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徜徉在103的数据库中练习。最终把自已的方言练成了最符合书面标准的语音。
纸上谈兵终不足。商叶初叫季君陶请来一位汝关当地的老师,就是为了再实践一下自然派的法子。双管齐下,见效更快。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商叶初自已听着、对照着纪录片和影视资料里的汝关方言片段,还觉得挺美的。等到和汝阿婆张口对话,对方一口踢哩蹚啷的方言发射出来,直接把商叶初射了个万箭穿心。
商叶初的大脑努力解析着汝阿婆的话,嘴上尽可能流利地用汝话问好道:“阿婆您好,您叫我小叶就好。季总已经跟您说过了吧?咱们这儿是包吃包住的……”
汝阿婆:“!%¥&(!**(##))!!”
商叶初费力地分辨了半天,还是没翻译过来。
汝阿婆又用普通话说了一遍:“丫儿!你这样说话不行啊!在我们那边,只有葬礼上才像你这么讲话!”
商叶初:“……”
商叶初虚心求教道:“那我该怎么说?都听您的。”
汝阿婆:“%*¥!¥!¥!!……”
“……”
除却语言方面的问题,最要紧的是军人的仪态。商叶初武力值高,盘靓条顺,在娱乐圈众人中仪态出类拔萃。但与真正的军人的差距,不啻于一条银河。
只观摩影视剧和军旅纪录片中的仪态当然是不够的,商叶初本想再让季君陶请个退伍的教官来指导指导,但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江上弄潮生的剧本改完了。商叶初需要立刻回到剧组,将《萧凤阙》最后一部分拍完。
改好的剧本第一时间发到了商叶初手中,商叶初看完之后惊叹不已,只能赞叹一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原因无他,剧本中原有的,萧凤阙和谢岸甜甜蜜蜜、相亲相爱的情节不但没删,反而还增加了一幕二人拜堂成亲的情节!